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日前表示,中俄第二条跨境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是如今两国合作的主要项目,目前双方正在展开相关的商业谈判。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
他说:“一条途经蒙古的天然气管道项目非常有前途。我们相信,在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条管道是存在需求的。”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相关评估工作于2020年启动。去年7月,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曾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工作已经完成,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动工;而俄罗斯另外一名副总理阿布拉姆琴科去年11月曾表示,相关管道的设计工作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
(红线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路线)
不难看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实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只要中俄双方谈妥条件,那么开工建设恐怕只是时间问题。而目前仍需要双方在谈判中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管道天然气的价格。
与一般的液化天然气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管道天然气合同是一种“照付不议”的长期合同,合同期一般为10年或30年。在这期间,如果买方由于自身原因没有依约购买或者提取货物,那么买方仍然需要支付货款。而如果卖方未能依约交货或者提供服务。买方仍然需要按照合同支付一定的款项。这种“照付不议”的合同是一种有利于卖方的合同,但对于买方来说,这种合同保证了能源来源的稳定性,而且合同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价格低上不少。
(长期天然气合同通常提供优惠价格)
早在2014年,中俄两国就签署了第一份长达30年的东线管道供气合同,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向中国最多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份协议,中国于2015年初向俄罗斯一次性支付了100亿美元的预付款,而这笔巨款对于当时因克里米亚危机而遭受制裁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8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又一次遭遇了西方的全面制裁,而且相比于8年前,西方这次的制裁不再浮于表面,欧盟整整9轮制裁几乎覆盖了俄罗斯各个经济领域,俄罗斯去年GDP预计下降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输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今的俄罗斯,特别希望尽快拿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个大单,去年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所有新闻,几乎都是俄罗斯官员在表态,俄罗斯媒体在宣传,而我们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和低调。
(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俄罗斯急于拿下大单的急迫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在商言商,如果俄罗斯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换句话说,不能给出更好的价格优惠,那么中国完全可以不考虑“西伯利亚力量2号”,转而选择其他进口来源。
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俄罗斯去年对华天然气出口量大幅增长,但中国最大的天然气进口来源仍是土库曼斯坦,而且土库曼斯坦总统不久前还访问了中国,在访华期间他表示,中土两国将继续扩大能源合作。
在去年9月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就中俄天然气谈判一事感叹:“与中国就价格达成一致从来都不容易,因为中国历来不是容易拿下的谈判对象。”
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理解他的这句话:在2014年“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合同的谈判中,中方提出的价格在最开始俄方不能接受,而在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谈妥了价格,但这个价格恐怕仍然不是俄方最初心中的理想价格。
(俄罗斯总统普京)
其实这事只能怪俄罗斯自己。在21世纪的头10年,中国当时特别想从俄罗斯拉管线进口天然气源,但当时俄罗斯只是把中国视为“亚太能源市场”的一部分,根本就没考虑向中国建天然气管道,直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而在这期间,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建立起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对于我们来说,俄罗斯的天然气现在只是可用选项之一,并不是必然选择。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过去十年他们一直投入大量精力的“北溪”管道现在已经不能用了,西方市场正在向俄罗斯关闭大门,欧盟方面甚至不久前曾放言“2023年年底前完全放弃俄罗斯能源”。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手里为数不多的优质大客户。而如今这位大客户想要签一个新的大单子,俄罗斯是不是应该在价格上给出一些优惠,想必他们心里也应该有自己的计算。
用户11xxx82
现在太阳能,电磁炉长期用都很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