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美俄之间的互动上,特朗普和普京那场“超长通话”,让欧洲那些老牌大国都感到震惊。

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冤家”,一天到晚都在对抗,但这次通话真的是有点“出奇长”。话说回来,通话刚结束不到三天,美国就又给莫斯科拨了电话,“这是打算开始大谈和平了吗?”乌克兰的总统泽连斯基却在一旁焦虑万分,公开表示自己并未收到任何和谈的邀请,心中更是充满了愤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话后,泽连斯基的反应非常激烈,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和谈的邀请,感觉被边缘化了。泽连斯基的态度其实挺明确的:他警告特朗普,你们和俄罗斯达成协议之前,得先考虑乌克兰的立场。毕竟,乌克兰也在这场战争中深陷其中,和平协议不能只看大国的面子,而得考虑所有当事国的利益,特别是是乌克兰的利益。没有乌克兰的同意,任何协议都可能成为空谈。乌克兰又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他们现在基本上是“被迫听从”美国的指令,失去了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乌克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夹缝中,显得有些无奈。特朗普已经不管乌克兰的死活,他想要的只有乌克兰的煤矿资源,毕竟现在的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要是泽连斯基反应强烈,特朗普很有可能失去耐心,更不会管乌克兰的死活。

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乌克兰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在2月15日晚上,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应约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一场会谈。这一切发生得特别有意思,刚好是美俄外长通话的当天,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沟通,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影响力。一上来,他们就说我们是他们的好朋友,并且他们方向中国承诺将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并保证中国机构和公民的安全。我们的回应更加成熟与理性,王毅外长表示,中国始终将乌克兰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并且强调中方期望能够达成一个公平、持久、有约束力且所有当事方都接受的和平协议。在中方的回应中,乌克兰意识到了中国的良苦用心。乌方渐渐理解到,任何和平协议的达成,都需要所有当事方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协议才能得到全面执行,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和平。即使俄乌和谈有所曙光,如何确保协议的执行和维持和平,仍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这一点上,我们提出的四个“应该”和三点思考,国际社会应共同为和平的实现发挥建设性作用,强调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理性务实地推动各方进行对话与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