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雍正十子,为何独选四子弘历继位?选嗣本难,更关社稷。他深思熟虑,立储之策仅留四字:“密建储君”。
【聪明伶俐的少年弘历】
弘历乃雍正第四子,诞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于兄弟间,其并不突出,非嫡长亦非次,较为平常。
他自幼便与众不同,以其过人的聪慧,早早地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弘历幼时被送至祖父康熙处。康熙帝阅人无数,却对弘历颇为喜爱。他曾携弘历前往避暑山庄共猎。
弘历五六岁时已擅拉弓射箭。康熙见状大喜,赞其有大将风范,自此对他格外器重。
读书方面他展现天赋,六岁启蒙,日读数本,师傅讲解一遍即能记住。清宫规矩严苛,他与其他皇子一样,需研习四书五经。
弘历不仅能背诵,还能阐述个人见解。老师深感诧异,认为他的领悟力远超兄长们。
聪明与读书能力并非关键,稳重更为重要。弘历之兄弘时,虽为雍正长子,但性情急躁且狂妄。
弘历小心谨慎,避免多言惹祸,与朝廷反对派保持距离,赢得雍正好感。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携弘历巡热河,时弘历已九岁。他随祖父左右,乖巧聪慧。大臣与侍卫皆赞其日后必有作为。
康熙甚悦,对雍正言:“汝子他日或超越汝。”此言令雍正重新审视其子。
少年弘历之优,除聪慧外,更在于其性格。他不争不抢,却明晰所求。雍正历经兄弟争斗多年,世间诸事,早已洞若观火。
他寻觅的继承人非急功近利的智者,而是沉稳耐寂的有耐性者。弘历,恰符合此要求。
【雍正的偏爱与考验】
雍正登基不易,于皇位争夺中胜出,故对储君之选尤为审慎。
登基后,他密切审视诸子,长子弘时首被剔除,因其性格与雍正截然相反,好交友,与朝中亲王及反对派往来密切。
雍正无法容忍皇权受威胁。因此,弘时迅速失宠,最终被剥夺宗籍,完全失去雍正的青睐。
在剩余诸子中,弘历表现最为卓越,他从不涉足党争,亦不忤逆父权。
雍正常派他处理祭祖、接见朝臣等重要事务,他每次均能圆满完成,处理得条理清晰。
雍正五年(1727年),他为考验弘历,选在康熙去世五周年之际,让朝廷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
清朝传统规定,此类仪式须由皇帝亲自主持。然而,雍正破例让弘历代为出席。
此为明确信号,朝臣皆洞察其意,欲置弘历于要位。对皇子而言,此机遇实属无上荣耀。
弘历未因此炫耀,行事依规,沉稳得体。祭祀毕,雍正密告亲信:“此子,必不负我。”
弘历面临压力,接触朝政时遭多人不服。年长亲王尤为轻视,认为他仅是孩童,无足轻重。
他听闻议论,未加辩驳。在一次接待外国使臣时,弘历以流利的满语和蒙古语和对方交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来使深感惊叹,屡赞清朝后继之才。此事闻于雍正,愈发坚定其对弘历之信任。
此外,弘历之母影响颇大。其母钮祜禄氏非雍正最宠妃子,但以温顺聪慧著称,教导弘历要谦逊避事。
这种家庭教育培养了稳重的性格。雍正常提及:“弘历性格似其母,能稳固家业。”此言亦彰显了钮祜禄氏在雍正心中的重要地位。
经多次试探观察,雍正对弘历愈发满意,遂秘密立其为储君,将其名写入匾额,封存于正大光明匾之后。
晚年朝堂上,该决定渐成共识,弘历被立为储君之事已尘埃落定。
【其他皇子的落选与命运】
弘历的聪明稳重获雍正偏爱,相比之下,其他皇子的表现如同淘汰赛,各自争取,以显才能。
在这场角逐里,众人逐一被淘汰,最终弘历脱颖而出,几乎成为定局。
弘昼为雍正五子,于兄弟中颇为独特。他生性懈怠,对朝政无甚热忱。雍正偶委以事务,他亦玩乐为先,责任心匮乏。
雍正屡斥弘昼:“非皇子身,此性仅适市井。”此评之严,足见弘昼之表现令雍正深感失望。
另有数位皇子,年幼或才庸,于雍正而言,皆难与弘历比肩。此非独因弘历之能,实则众人欠缺治国之气度。
尤其是排行靠前的几位皇子,其表现从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弘历的出众才能。
一次宫中盛宴,雍正命诸子向宾客敬酒,并阐述各自对“为人君主”的见解,此场景最为典型。
弘时言辞滔滔,尽是空泛,且含讥讽。弘昼则含糊应对,颇为敷衍。唯弘历言简意赅:“君主应以天下为先,非个人为重。”
此言一出,雍正即刻颔首。此类情形的不断累积,致使其余皇子竞争力日渐削弱。
弘历胜出非因运气,而是竞争者实力不济。雍正的选择,基于对未来江山的深思熟虑,力求稳妥。
废除弘时,忽视弘昼后,唯余弘历成为合适的继承人。
【雍正晚年的布局与弘历继位】
雍正晚年心绪不宁,深知皇权交接危机四伏,犹如一场险恶的赌局。
若有所懈怠,国家将动荡不安。因此,需精选继承人,并确保其能平稳继位。
最关键之举为“秘密立储”。雍正创制特殊储君制度,将继承人名讳密书于匾后封存,唯其逝世后方可启视。
此制度有效防止了皇位争夺,使雍正能随时更改决定。然而,他对弘历的信任始终坚定,未曾有过动摇。
雍正十年(1732年),弘历作为储君的候选身份,在朝廷内外开始显现,其地位已初现端倪。
雍正常携弘历出席祭祀大典、国家庆典等要事,以此培育他,并向群臣明示:弘历乃未来储君。
他晋升了多位与弘历亲近的官员,包括大学士张廷玉及军机大臣鄂尔泰等。
这些人后来成为弘历登基的关键支撑。雍正认为,皇权传承需依赖可靠大臣辅佐。
他精心策划,安排弘历与富察氏结亲,此婚姻蕴含深刻政治意图。
富察氏乃满洲望族,族中多显贵重臣。此背景既稳固其地位,亦令雍正安心,因弘历身旁有忠诚可靠之臣相伴。
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因兄弟间曾因继位问题争执激烈。若不做好充分准备,恐历史悲剧会再度上演。
在每个细节上都力求完美无缺,病重之际,他仍叮嘱大臣:“务必确保我的儿子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雍正1735年驾崩,其子弘历随即登基,成为乾隆帝。
整个过程平顺无争议,为清朝罕见。弘历即位即刻封赏支持大臣,稳固了朝政大权。
雍正对弘历的精心挑选终获硕果,乾隆时期迎来清朝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