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可没想到有人竟把婚姻当作谋财害命的筹码。
台湾一位60岁的张姓男子,用行动刷新了人们对人性阴暗面的认知,他把伴侣视作行走的 “保险提款机”,精心编织起致命陷阱。
4月20日,中国台湾新北地检署以杀人等罪嫌起诉张某,这一起诉书,彻底揭开了持续4年的大骗局。
时间回到2021年3月,某天,来自新北的陈女士因得了痔疮住院,经过检查后医生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和丈夫张某商量后,陈女士接受了这一方案。
在医生的帮助下,陈女士的手术过程很成功,接下来就是等待康复,可没想到在陈女士复原期间发生了意外,患者因突发瘫痪抽搐并失去意识。
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陈女士还是离开了人世。随后法医就对死者进行了解剖,想看看到底是何原因导致的。
经过检查后法医发现,在陈女士的胆汁中测出了微量的麻醉药品,怀疑陈女士的死亡是因为遭受外力注入药品,导致死者昏迷进而死亡。
这一结果也让医生大为震惊,因为医院并没有为她开设这种药物,也没有在她身上使用。种种疑问扑朔迷离,陈女士到底是因什么离世?这个外力药物又是从何而来?
警方介入后翻阅监控摄像发现,案发当时,陈女士的病房里只有张某在陪同照顾,期间没其他人进入,因为这一点,警方又对张某展开了调查。
据了解,张某是在2020年间和同事陈某相识的,相处几个月后,两人在同年8月份确定了恋爱关系。
为了让陈某看到自己的真心,张某为其买下了一份百万健康保险,而受益人填的正是自己。
次年3月份,两人领证结婚,恰好同月陈某却因痔疮手术住院,本来手术很成功,却又突然死亡,种种迹象让警方觉得事情不简单。
先是投保、紧接着闪婚、新婚当月新娘死亡,这些时间差仿佛不是巧合,像是蓄谋已久,随后警方便锁定了张某,展开更深一步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正是张某杀害了陈女士。
他先是把麻醉剂加到陈女士的饮料中,让她喝掉,从而导致陈女士喝完后出现抽搐、失去意识等状况,尽管在加护病房抢救了一个月,可还是不尽人意。
看到这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女子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要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杀害她?
原因就出在这份百万健康保险上,而他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正是为了拿到投保人死亡赔偿。
而且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
2012年,张某和第一任妻子结婚后,在妻子怀孕期间开车带着她出门,不幸发生车祸,导致妻子早产。
或许是因为早产原因,此后妻子的身体病痛不断,最后还是在2015年离世了,妻子过世后,张某拿到了一份价值15万元新台币的身故保险金。
妻子离世后,张某又为刚一岁的儿子买了一份保险,投保人写的还是自己,同时也找了一个新女友王女士。
相识后两人交往开始同居,在交往期间,张某看中了王女士的钱,盗窃其信用卡,并且提取了275万元新台币。
据了解当时王女士就多次发生频繁呕吐、昏迷等情况入院,而且当时尿检就发现有一种剧毒农药残留。
眼看王女士的存款所剩无几,张某又开始谋划投毒在她身上,进而王女士又因昏迷紧急送到医院,在住院期间,张某像个模范丈夫一般陪伴在左右。
但这都是表象,实际上还有更大的阴谋,他再次将毒物混入了女友的食物中,导致对方出现呕吐、昏迷等症状。
不过好在王女士福大命大,捡回了一条命,随后二人因盗领一事分手了。
紧接着2017年的4月份,张某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孩子,也因支气管炎离开了,或许是早产儿,儿子大小病症不断,经常因为感冒、咳嗽住院,最后宣告不治。
儿子去世后,张某又获得了一笔不小的保险金。直到陈某的出现,再次成为张某下一个目标。
对比这3起事件的细节,警方发现作案手法都是将毒物或者药物混入被害人的饮料或食物中。
最后中国台湾新北地检署因张某涉嫌连续对前任女友及妻子下毒杀害,以谋取钱财及保险金被起诉。
起诉这样的事件不止这一件,在浙江台州就发生过类似情况,
2020年9月中旬,当地警方接到某小区物业报警,称公寓内有一名女子死亡了,经调查,这名女子姓王,服毒死亡,刚满34岁,而且也是刚和丈夫戴某新婚两个月。
据报道,同年4月份,戴某让王某在网上投保了一份保额为200万的保险,而且他还让受益人由其父亲更改到自己名下,后来在保险3个月免赔到期以后,戴某就和王某领取了结婚证。
随后他开始在网上多次匿名购买珍珠粉胶囊、河豚鱼干、河豚毒素。
并在同年9月12日制造自己不在场假象后,让王某服用自己配好的毒胶囊,尽管王某开始出现呕吐,但戴某还是让她服下了第二颗,最终导致王某死亡。
而戴某也在2024年2月2日上午被当地法院执行死刑。
结语
以上两种事件也给予人们警醒,婚姻,本是两颗心的温暖相拥,是风雨中的相互扶持,是平淡生活里的甜蜜陪伴。
可偏偏有人将这份珍贵的情感,扭曲成谋财害命的工具,张某把伴侣们的真心当作跳板,用甜言蜜语编织陷阱,将婚姻契约变成了死亡契约。
一次次投毒、一回回算计,他亲手将枕边人推向深渊,只为填满自己贪婪的欲望。
这桩案件让人脊背发凉,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在亲密关系中,信任不该盲目,多一分警惕,或许就能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毕竟,不是所有枕边人,都配得上那句 “百日恩”。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在2025年4月20日发布关于“女子术后突发癫痫死亡竟是丈夫投毒 台男子毒杀妻子女友与幼子骗保”的报道
《观威海》在2025年4月20日发布关于“两任前妻都离奇身亡!恐怖丈夫撒“爱情网”骗保”的报道
《天津日报》在2024年2月4日发布关于“网购河豚毒素杀妻骗保,戴卢民被执行死刑”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