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激活基层党建“红色引擎”解锁乡村振兴“法治密码”

新笑萍 2024-08-09 12:38:42

法治建设,重在基层。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坚持党建引领,法治护航,锚定基层党建与法治建设的结合点,打出基层治理“组合拳”,在融合共促上下工夫,在阵地建设上求突破、在创新服务上见实效,推动形成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和德治有效的发展新格局,用“法治引擎”铺好乡村振兴“路”,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直通人民群众“幸福未来”。 

强大融合共促 扩大党建“朋友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党建引领是关键抓手。

东昌府区高度重视非遗的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工作思路,精准施“针”,充分发掘东昌府区葫芦之乡和聊城“江北水城”文化底蕴,将法治文化与非遗、民俗、乡土文化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的东昌府区民间艺术博物馆和位于侯营镇的中华葫芦园法治文化公园 ,通过“法治葫芦文化”、“法治年画文化”、“法治剪纸文化”、“法治书法文化”、“法治泥塑文化”等形式,将法治理念、法治艺术、传统文化瑰宝等融入群众生活,既提高了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美誉度,又可以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学习法治箴言、法治典故和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感悟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同时,为让大众更好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积极组织开展非遗展演、“法治葫芦制作传习体验”、法治文化演出等“基层党建+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向大众普及非遗知识,推动非物质文化由“静”变“动”,让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拓展了群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空间”,丰富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灵魂。

非遗文化来源于人民,如今不仅能乐民,还能富民。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帮助葫芦雕刻、木版年画、东昌毛笔、澄浆玉泥、铜铸雕刻等非遗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有力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

完善阵地建设 释放服务“大能量”

东昌府区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行政复议工作体系,依托司法所在全区14个镇(街道)挂牌设立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推动行政复议受理关口下移,做到工作前行、责任前置,打通了行政复议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17家区属律所和36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涉企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架起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畅通企业诉求,方便企业点对点提出意见建议、了解法律政策、防范法律风险,零距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区社区矫正委员会作用,深化推进队建制改革,设立3个社区矫正中队,每个中队辖4-5个镇(街道)作为大队派出机构,专职负责辖区内社区矫正工作,实现“机构实体化、队伍正规化、工作规范化、载体智慧化、教育帮扶多元化”,为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战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区矫正治理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积极拓展行政执法监督渠道,依托司法所设立14个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夯实室所联动机制,实现监督工作向基层乡镇政府延伸,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在19家企业设立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选聘社会监督员90名,行政执法监督触角延伸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全力构建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的“快车道”。

致力于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行业“最多跑一次”改革,法援联络点、公证代办点、法律服务分中心等有序向偏远村居延伸覆盖,实现服务方式、服务领域、服务质量集成化;

在全区选设10个基层法治观察点,覆盖营商环境、重点执法领域、基层社会治理,选聘20名法治观察员,点员结合,全面铺开基层法治观察网。

创新服务模式 争做发展“排头兵”

结合基层实际,积极整合法治资源,广泛吸收镇街干部、村“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代表、律师等充实法治队伍规模,构建了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主力,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调解员、网格员、法律顾问为先锋的法治人才队伍,形成了一支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中坚力量,共同搭建起基层法治堡垒,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法治人才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融入村(社区)网格,以铁脚板入户走访,唠嗑拉家常,充分掌握群众急需的法律法规需求和苗头性纠纷问题,对辖区法治需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当好基层普法“宣传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讲,宣讲内容会结合当前的时事政策和镇街中心工作,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土地承包法、反诈、扫黑除恶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将普法课堂开到群众“家门口”,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通过微信群及时在线上为群众答疑解惑,“线上+线下”地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利用专业知识讲清法律责任、分析法律后果,用“法理情”兼顾的方式及时化解纠纷,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第一线,实现矛盾不出村、不上交,对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好依法治理的“参谋员”,帮助村居把好承包合同的签订、项目的引进、宅基地的审批等法律关,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村民自治、村里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不断健全和规范村委各项规章制度。

(袁义祥 李永会 杨庆和 杨霁)

0 阅读:0

新笑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