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被骂完,非但不会“记恨”家长,反而还会比以前更粘人。
带优米去圆明园玩,以前都会买雪糕,但这几天熊娃有些咳嗽,出门前就说好“今天不能买任何东西,晚上妈妈带你去吃大餐”,她也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一路上小家伙玩得挺高兴,但逛到玩具摊时,小家伙就走不动路了。明明家里已经有的玩具,她也要看半天,看到没见过的更是爱不释手,一个摊位能逛20分钟!
眼瞅着,天快黑了,熊孩子就是不动。催了无数遍后,老母亲终于发火了:“你不想走,就在这待着吧!我和爸爸去吃饭了,你爱去哪就去哪!”
吼完扭头就走,果不其然熊孩子立马跟上了。
上车后,熊娃一边小心翼翼地道歉,一边保证:“妈妈,我再也不会这样了,你别生气”。吃饭时,更是积极主动的要给我们倒饮料、加菜。
看着费力示好的女儿,突然心生一丝不舍,开始反思:是不是我过于暴躁,才会让女儿变得如此小心翼翼,被骂了还要忍着委屈讨好?
这要是成年人,大概率被骂一次后就得绝交吧,怎么可能不记仇的道歉?
内疚之下,决定仔细研究下,孩子被骂后 “不记仇”的真相。
为啥孩子被骂“不记仇”,反而更黏父母?孩子被骂后,心理和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被骂时,孩子的脑垂体-下丘脑-肾上腺(HPA)轴会被激活,身体就会进入紧急应激状态。会出现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的情况。
被骂是一种负面刺激,会引发孩子的恐惧、愤怒、沮丧等情绪。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的同时,让他们充满压力。
所以,孩子被骂后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寻找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
● 父母就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叫“安全基地”。
它解释为: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在恐惧、焦虑时返回基地,并相信自己的基地能保护安全。
这就有点类似于军事基地的概念,士兵们接受命令,从基地出发,遇到障碍就会返回基地。虽然大多时候,基地的作用更多的是等待,但它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要!
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一个安全基地,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能安心去外面的世界探索,它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孩子知道,基地永远对他敞开。当他感到痛苦时,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受到惊吓时,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慰。
而当父母骂孩子时,最先受到威胁的就是安全基地。父母的愤怒让孩子感觉“他们即将收回对我的爱”,进而让孩子陷入焦虑、恐慌。
于是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讨好”,以获得父母的认可,便于重新回到安全基地。
● “弃猫效应”理论
你听过“弃猫效应”吗?
它是指,被丢弃过一次的猫咪,被别人捡回家后,会变得很乖、很会讨好主人,这是因为经历过流浪,便格外害怕再次被丢弃。
孩子被骂后反而更黏着家长,也是同样的道理,表面看起来孩子被骂后会懂事很多,但背后其实是强忍的心酸和被抛弃的恐惧,破坏的是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从下到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越是底层的需求未被满足,人们就越容易焦虑。
孩子被骂后,因为年龄小,无法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恐惧。于是孩子会担心“爸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这种情况破坏的就是底层的“安全需求”。
孩子年龄过小还不会“归因”,就会将所发生的一切归结为自己的错误,因此他会非常卖力地讨好父母。
但你知道吗?安全需求被破坏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畏缩、回避、过度依赖、攻击性、反抗等行为,还有可能会成为讨好型人格!
● 应激反应下的情绪调节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情绪疼痛和身体疼痛,在人的大脑区域中的反应非常相似。
直白地说就是,当一个人感受到情绪难受时,神经系统会体验到同等级的疼痛。
这意味着,我们在骂孩子时,孩子不仅情绪上会受到创伤,身体也会受到类似的疼痛。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本能地进行情绪调节,和父母亲近是他们最常选择的方式。所以即便被父母责骂,他们也要讨好父母。
怎么减少亲子间的冲突既然父母的责骂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我们要怎样才能减少亲子间的冲突呢?
● 首先,改变说话的方式
当父母的,习惯站在权威的角度和孩子对话,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不可以”,配上孩子偶尔的逆反心理,就很容易引起家庭纷争。
心理学家芭芭拉·帕特森建议:父母最好少告诉孩子“不可以”,而是要多和孩子说“你可以做什么”。比如:
“你不可以看太长时间电视,不然眼睛就瞎了”,换成“你可以看20分钟电视,这样既能看完一集动画片,还能保护眼睛。”
“你不可以弯腰驼背写字,太丑了!”换成“你可以挺起小脊背,看起来会很有精神。”
父母多说“可以”,会让孩子更有挑战精神。
● 其次,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孩子和父母对着干,大部分情况是因为选择机会太少。
随着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但作为父母又担心经验不足的他们会走弯路。所以我们宁可强力镇压,也要让孩子按着我们的选择前行。
但其实孩子只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尊重而已,我会建议父母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机会。比如:
孩子闹着要穿漂亮衣服时,你可以拿一件粉色、一件蓝色的裙子让她选。
孩子不愿早早睡觉,你可以问她“你今晚是想和妈妈睡,还是爸爸睡?”。
很快孩子的注意力就被选择吸引了,这不仅能锻炼孩子选择能力,还能大大减少亲子冲突。
● 最后,明确界限和规则
减少冲突最佳的方式:就是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并确保孩子理解这些规则的原因和重要性。
尽量在事前与他们讨论规则,而不是父母单方面强加。
比如,说好的晚上9点睡觉,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就把灯关了,家长可以先躺床上。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要早睡了。
明确的界限和规则,有助于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期望和责任。可以减少争吵和冲突,并为双方提供共同的语言和参照点,从而促进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如果你经常莫名其妙和孩子发生冲突,不妨试试上面这几个小窍门。
最后想说,批评完孩子,他想粘着你就粘着吧,这个时候父母的拥抱会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母子一场,不就是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