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识作者,近期无意读到她的新作才路转粉。因为新作未完结,又深知追书的痛苦的,故而不敢推。无奈之下翻开她以往的作品读了两部,感觉都不错。很喜欢她的文笔,从遣词造句可看出其文化底蕴之丰厚,行文舒畅,读之使人愉悦,是位有潜力的作者。
此文或许不是太火,但晋江评分9.7,算是很高的分数了。
谢窈与陆衡之少年结发,两家门户相当且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令人艳羡不已。
谢窈本居建康,因思念夫君,故来到其守地寿春与夫团聚。谁知北方齐国突然来犯,兵临寿春城下。两军交战月余,朝廷昏聩始终未派兵增援,城内矢尽粮绝,危在旦夕,谢窈也因此困于寿春城内。
齐军将领放话:只需交出守将陆衡之之妻谢氏,便可退兵。
一时间城内流言四起,谢窈也因此被误以为与敌军将领有私。清者自清,谢窈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一心与夫共患难。
可她如何也想不到,夫君竟会同意将她献于敌军。
当谢窈得知真相时已身处敌营,顿时如坠冰窟,绝望之下她选择以死保住清白以及家族清誉,不过并未成功。
谢窈醒来被贴身侍女劝说后放弃了寻死的打算,转而决定委身侍敌,待机再行刺于他。如此纵然死了,至少死得其所,为国立功。
谢窈这些打算都在齐军将领斛律骁的意料之中,因为他已死过一次。
前世,斛律骁也是在这一战中得到了谢窈,当时她也如现在这般盈盈拜倒在他脚下,他信了。带她回洛阳,给他宠爱,唯她一人,甚至予她后位。
相守的五年里,她虽冷淡了些,人也无趣,他觉得他们倒也大致和谐。没想到在封后大典上,毫无防备之下被她刺了一刀,然后眼看着她又一刀刺入自己的心脏,彼时她已怀了他的孩子。
重生后,斛律骁这一战是便是为谢窈而来。他恨她养不熟,甚至想要掐死她,可又不愿意就这样便宜了她,决定要让她也尝尝自己所受的苦楚。
入敌营当晚斛律骁便占有了谢窈。
他看着她在自己面前演戏却不戳穿,心中愤怒时便故意用言语羞辱她,却又矛盾地见不得她受苦。
谢窈见刺杀不成又想方设法逃离,不过都被追了回来。
后来陆衡之以降将之身来到齐国要求斛律骁归还妻子,结果自然不会如他所愿。
接着又发生了许多事,陆衡之自焚而死以明志。这个死法虽与前世不同,但依旧惨烈。
陆衡之的惨死以及各种误会让谢窃倍受打击,气愤之下刺了斛律骁一刀之后撞壁自尽。这一撞未死成却失了记忆,待恢复记忆后又筹谋假死,脱身后终于回到家乡。
斛律骁追妻火葬场……最终误会解开,谢窃这才放下所有顾虑向他打开心扉。
斛律骁本姓拓跋,登基后改朝为北魏,立谢窈为后,一生一世一双人。
原来前世与今生有许多不同,那时陆衡之拒不投降,最终寿春城破,陆衡之假死逃脱。
这些谢窃并不知情,为保住寿春的军民以及为夫报仇,她甘愿背负骂名主动提出委身斛律骁。
那时斛律骁在见她的第一面起便动了心,他以礼相待,从未想过强占她。之后更是全心全意对她,自负的性格让他丝毫未怀疑过她。
待陆衡之诈降来到北朝,谢窃已经成了斛律骁的妻子。此时谢窃只能暗自神伤,一切都回不去了。
陆衡之取得北朝皇帝的信任后,以笛御虎意图谋杀北帝,可惜以失败告终,最终被五马分尸而亡。
谢窃得知后,伤心欲绝,更觉前夫君大义,再反观自身委身胡人,心中愧疚难当。哪怕当时她已动心,内心却从不敢面对。最终,在封后大典上她在刺了斛律骁一刀后,选择自杀。那一刀让斛律骁重伤,也让他从此萎靡不振,没过两年便缠绵病榻而亡。
献身斛律骁虽是谢窃主动为之,可因为两国对立的关系,以及自幼所受的教养,让谢窃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之中。但凡自己对斛律骁有一点动心,她潜意识便会自动屏蔽,不敢面对。
所以面对斛律骁的感情她长期处于自我否定与纠结当中,这也是有些网友不喜她的原因。但反过来想想,倒也合理,毕竟身处那样的时代,社会舆论对女性的苛刻程度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谢窃心结难解,完全合乎情理。
但是,个人觉得作者在描写男女主甜蜜互动时用力过猛,反而拉低了作品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