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后,票房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首日票房仅有185万,即使是上映三天后,累计票房也只有500多万。
与高达19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相比,这样的票房成绩无疑是惨败的。
这部电影究竟遭遇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部备受期待的迪士尼电影落得如此境地?
这部电影的票房失利直接关系到迪士尼的巨额投资能否收回成本。
19亿人民币的投入,如今看来如同泥牛入海,回报渺茫。
对比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例如《哪吒2》的票房持续火爆,已经突破150亿大关,即使增速放缓,也即将迎来又一次延期,为观众提供更多观影机会。
其他几部新片,如《怒水西流》和《我会好好的》,虽然票房收入不到1000万,但考虑到它们10%左右的排片占比,这样的表现还算可以接受。
而与《白雪公主》同期上映的《倩女幽魂》重映版,由于题材限制,票房本来就存在上限,但《白雪公主》的票房表现却远低于预期,令人难以理解。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白雪公主》的票房滑铁卢?
从专业的影评网站来看,该片的口碑确实崩塌了。
烂番茄新鲜度只有46%,IMDB评分更是跌破3分,创下了迪士尼电影百年历史的最低分,Metascore也只有47分。
许多评论都直言不讳地批评这部电影“很愚蠢”。
早在三年前,当迪士尼宣布选角结果时,这部电影就已经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网友们对由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饰演白雪公主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与原著中“皮肤胜过雪”的设定相去甚远。
为了弥补这一设定差异,迪士尼甚至将故事背景改成了白雪公主在大雪天出生。
选角争议只是这部电影问题的冰山一角。
剧情上的逻辑硬伤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例如,白雪公主在被真爱之吻唤醒后,竟然与森林盗贼一起攻入王宫,并且轻易说服了守卫,让他们倒戈。
恶毒王后在最后关头也显得毫无作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守卫被策反。
白雪公主凭借一张嘴就扭转了局势,这样的情节设置未免过于儿戏。
另一个明显的逻辑漏洞在于魔镜的评判标准。
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后,魔镜告诉王后,现在你是最美的。
当白雪公主复活后,魔镜又改口说白雪公主最美,理由是“心灵美”,而王后虽然颜值高,但是为人不好。
魔镜的评判标准如此反复无常,实在令人费解。
除了剧情上的硬伤,电影的特效制作也饱受诟病。
七个小矮人的CG建模更是引发了“恐怖谷效应”,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从马戏团来的小丑,而不是童话故事中的可爱角色。
以往的真人电影在处理这类角色时,通常会选择特型演员,但《白雪公主》却采用了CG建模,效果却差强人意。
虽然迪士尼对原著故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但缺乏新意,反而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总体而言,《白雪公主》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选角争议到剧情硬伤,再到特效制作的失败,都预示了这部电影的命运。
面对如此惨淡的票房,迪士尼该如何应对19亿的巨额投资?
这部电影的失败又将给迪士尼带来哪些反思?
或许,迪士尼需要重新审视其真人电影的改编策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避免重蹈《白雪公主》的覆辙。
这部电影的失败是否会影响迪士尼未来的真人电影计划?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