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尚、绿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新定位,发展循环再利用和具有原料天然可再生、生物可降解等特性的生物基纤维是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关乎全球化纤行业未来命运的命题。作为全球具有相当规模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企业,旗下的环保型天然纤维——莱赛尔纤维,以其100%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可再生、可持续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端柔软舒适面料和亲肤卫生用品。
11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赛得利(常州)纤维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的《单线单釜年产5万吨莱赛尔纤维成套装备及工艺》成果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前莱赛尔纤维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单线单釜最大的生产线,可以满足单线单釜年产5万吨的需求,实现了生产技术与装置的全国产化及规模化、高效化、低耗化。在中国纺织行业的“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莱赛尔纤维被明确视为生物基化学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纤维素纤维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标准社会责任的承诺,引领着纺织行业的绿色未来。
绿色智造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旧县工业集中区的赛得利(常州)工厂,是一座现代化、绿色化的纤维生产基地,将“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相结合,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无人化仓储。
莱赛尔纤维是采用闭环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为纯物理反应,符合纺织行业发展对绿色原材料的期望。纤维可100%生物降解,归于自然,可赋予终端纺织品更加绿色的产品属性,带来舒适自在的穿着体验。
在技术突破方面,赛得利攻克了莱赛尔纤维原料制备的难题,实现了专用浆粕和溶剂的高效制备。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研发总监陈锐表示,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高品质产品,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断裂强度高、湿断裂强度高等,还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手感。值得一提的是,莱赛尔的产品从整个生产的源头都是可追溯的。
赛得利在2019年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包括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循环经济和劳工健康安全及社区发展四个维度上细化目标行动和实践。
集团致力开发闭环型、循环型、气候稳定型的系列纤维素纤维创新。可持续发展部总监黄文彬表示,“赛得利力图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从源头开发到最终产品的使用及填埋阶段,都尽可能地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产品线中重要的莱赛尔纤维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的化学品更少,对环境污染更低;生产莱赛尔纤维中使用的溶剂回收率高达99.7%;各项生产环境指标对标国际标准。同时,可以实现产品的28天快速降解。
此外,赛得利还加大对循环环保纤维的投入,从2019年起开发新一代的循环纺织品,已成功开发具有50%循环纤维含量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
链动未“莱” 助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如今,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激发了下游企业对绿色纤维的采购需求。
用莱赛尔面料制成的家纺、童装、女装、纸巾等产品,凭借高密光洁、优雅垂坠、轻质棉感以及舒适透气、吸湿等特性,加之独特的环保性能和卓越的质感,正逐步成为纺织行业的热门选择。
在应用开发层面,赛得利不仅强化了应用技术开发,还成功将莱赛尔纤维拓展至牛仔、家纺、针织内衣、针织运动等多个纺织品领域。
比如在针织内衣方面,可以采用纯莱赛尔、莱赛尔与粘胶及莱赛尔与棉混纺的方式,用于制作罗纹、平纹等内衣产品。相比传统的纤维素纤维和莫代尔,莱赛尔纤维的尺寸稳定性更好,抗起毛起球性能也更优异,还能提升产品的悬垂顺滑感和舒适度。
“赛得利希望与下游企业共同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产业链协同,共建一个生态链,实现全流程价值链上的绿色推动。目前,终端品牌已大量推出莱赛尔系列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赛得利下游市场拓展总监潘燕华表示。
产能领先领航全球纤维素纤维生产
赛得利(常州)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屠建中介绍,自2020年落户常州,规划110亿元投资,包括50万吨纤维素纤维、8.3万吨水刺无纺布及3万吨制品项目,并收购、扩建弘博热电。现已完成一期10万吨莱赛尔纤维、4.9万吨及二期2.5万吨水刺无纺布生产线。二期15万吨莱赛尔纤维厂房已竣工,弘博热电扩产项目正在筹备。
到2025年,生物基化学纤维产能将达到200万吨,莱赛尔纤维将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制造业“领航企业”,赛得利集团隶属于新加坡金鹰集团,是全球纤维素纤维生产的领军企业,在全国拥有14家工厂,纤维素纤维工厂6家,总产能190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莱赛尔纤维工厂3家,总产能25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二;无纺工厂4家,总产能15.2万吨/年;纱线厂一家,年产能8000吨/年。
赛得利集团将继续秉承“开发永续资源,创造美好生活”的宗旨,致力于成为规模最大、管理最佳、效益最好、以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为基础的集团之一。通过不断提升莱赛尔纤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纺织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的目标贡献力量。
(朱润娇徐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