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剧晚”荧屏聚光,在礼赞时代和传承文化中引领“新年俗”。
文|黎河
“大年初一看‘剧晚’”,正逐渐成为“新年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CMG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以下简称“剧晚”),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对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剧创作的集中巡礼,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礼赞,对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以及对社会生活新潮流的有力引领。它以荧屏为起点,辐射网络、移动端等多元平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大年初一看“剧晚”,更以强大的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前瞻视野。
截至1月30日,本届“剧晚”共收获全网热搜超260个, #第三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大年初一看剧晚#、#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获奖名单#、#周深借过一下获年度影视金曲#、#刘亦菲说角色的不完美才是特别的#等60余个话题,登入全网热搜热榜TOP 10高位。盛典现场以惊喜小片形式,回顾“年度女演员”荣誉获得者宋佳、刘亦菲的荧屏成长之路,引发全网聚焦,衍生话题#快给刘亦菲宋佳都整害羞了#登微博热搜主榜及文娱榜双榜TOP1。华坪女高14届毕业生代表首次同台、齐诵誓言的独家内容,获央视新闻、新华社《瞭望》周刊、中国妇女报等主流媒体接力报道,迅速带动话题#张桂梅的14届毕业生同台一下泪目#登微博热搜主榜TOP 2、#张桂梅带出的姑娘们如今闪闪发光#登微博热搜主榜TOP 10,霸榜时长超10小时。
年度佳作引发情感共鸣,
“剧晚”凝聚时代记忆
电视剧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特性,早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剧晚”作为年度荧屏佳作的集中展示平台,汇聚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从革命历史题材的《上甘岭》《西北岁月》,到现实题材的《城中之城》《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山花烂漫时》《我是刑警》等,这些作品以生动的中国故事讲述,回望了过去一年的社会文化现象,自然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激活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本次“剧晚”上,《西北岁月》和《城中之城》分别荣获“年度大剧”荣誉。《西北岁月》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深度挖掘,以恢弘的笔触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深刻诠释了信仰与理想的强大力量,带领观众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城中之城》则以金融行业为切入点,将镜头对准当代都市生活,细腻地探讨了人性与职业道德的复杂冲突,展现了当代社会的真实与复杂,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这两部年度大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不仅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更彰显了“大剧看总台”的强大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除了年度大剧,“剧晚”颁发的每一项荣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年度幕后到年度男女演员,再到年度优秀电视剧等,无不体现着对“精品佳作”和“匠人匠心”的肯定。演员们在荣誉感言中表达的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充分展现了中国电视剧行业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正如凭借《南来北往》中“姚玉玲”一角获得年度突破·女演员的姜妍表示:“突破意味着开启新篇章的钥匙,希望接下来我可以解锁更多的角色。”
事实上,不管是《南来北往》通过几代铁路警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的巨大变迁,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一幅生动群像;还是《玫瑰的故事》以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女主角黄亦玫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选择,引发了当代女性对自我价值和社会角色的思考;或是《山花烂漫时》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讲述了她扎根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感人故事……“剧晚”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精神。它通过对优秀电视剧作品的集中展示,激活了人们的共同记忆,连接荧屏内外、沟通不同时代,从而引发了广泛共鸣。
文化传承融合时代精神,
创新表达更深入人心
如何突破传统晚会模式,既彰显艺术作品的深层价值,又呼应时代精神需求?在文艺创作多元发展的当下,“剧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出一条传统精神与现代表达相融合的创新之路。
在“剧晚”的舞台上,我们既看到了《上甘岭》中志愿军战士“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的铮铮誓言,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也看到了《海天雄鹰》中试飞员“一飞冲天,扶摇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体会到了他们不懈奋斗的赤子之心;还看到了《山花烂漫时》中华坪女高的动人誓言——“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感受到了张桂梅校长及其带领下的女高学子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誓言,在“剧晚”的舞台上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图谱,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剧晚”的成功,还在于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它并非简单的晚会,而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节目。例如,周深在“剧晚”上演唱《庆余年第二季》片尾曲《借过一下》,通过舞台的精心设计,巧妙地再现剧中的经典场景,让观众在欣赏美妙歌声的同时,也重温了剧中的精彩瞬间,实现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也提升了其文化感染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晚”在节目设置中融入了诸多精巧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体现了主办方对电视剧创作和电视人的尊重。例如,在“年度女演员”荣誉揭晓前,现场以一段充满惊喜的小片回顾了刘亦菲和宋佳的荧屏初秀,一同回溯了两位优秀女演员的演艺之路,带领观众集体“回忆杀”,诚意满满。开场秀中,《我的阿勒泰》剧组的演员们还与开场秀的舞蹈演员们一同在台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跨界合作不仅展现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之美,也让轻松愉悦的氛围推向高潮。
更重要的是,“剧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体现在对春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的巧妙把握。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圆、喜庆是其永恒的主题。大年初一播出的“剧晚”,将荧屏盛宴与春节文化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了一种新的家庭娱乐活动。当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观看“剧晚”,过去一年中荧屏记忆闪过,浓浓年味中有了更多具象的温暖记忆。
从荧屏走向生活,
新年俗,更引领新潮流
“剧晚”充分利用总台强大的融媒体平台,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矩阵。通过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的协同发力,盛典的精彩内容和文化内涵得以最大程度地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全民“剧”焦。
值得注意的是,“剧晚”的传播并非简单的荣誉颁发,而是注重与受众的深度互动和情感连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互动、幕后花絮的分享等多种方式,“剧晚”成功地将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形成了线上线下、台上台下热烈互动的生动局面。
事实上,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荧屏本身,对社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的阿勒泰》热播之后,前往阿勒泰的机票一票难求”,“《日光之城》助力拉萨文旅”,这些鲜活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电视剧对文旅产业的强大带动作用。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不仅可以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玫瑰的故事》在北京260多个场景拍摄,涵盖亮马河、798艺术园区、首都机场等标志性地点,有效带动了场地服务、器材租赁、吃住行等影视产业消费,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动能。与此同时,该剧的热播使这些取景地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增强了观众对北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推动了“影视+文旅”的融合发展。
“剧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趋势,并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影视文旅消费融合年。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电视剧社会价值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新方向的积极探索。通过“剧晚”这一平台,总台将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与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广,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文化之力推动经济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充分展现了总台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前瞻视野,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