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断交只差一步,立陶宛继续对华发难,外交部提及新政府

和裕看娱乐 2024-12-06 14:01:0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 | 笔海言史

编辑 | 笔海言史

要说当今哪国的外交最具争议,立陶宛恐怕当之无愧,这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在新政府即将上任的敏感时期,竟然驱逐了三名中国外交官,不禁让人感慨:立陶宛“头”就是铁!

其实,立陶宛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是从2021年开始急转直下,核心导火索是“台湾代表处”事件,当时,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直接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暂停进口立陶宛牛肉、限制其食品出口以及停止中欧班列在该国的停靠,这直接冲击了立陶宛本已脆弱的经济,但立陶宛并未收敛,反而要把“刺头”的角色贯彻到底,在涉华问题上屡屡发难,导致两国关系就此陷入僵局。

而在今年10月,立陶宛举行大选,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台,他公开承认,三年前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并表示希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推动两国大使级外交的恢复。这似乎有种要推翻上一任总理的意味,显然也让人看到了中立关系改善的希望。

不过,就在帕卢茨卡斯表达善意后不久,立陶宛现任政府却突然驱逐三名中国外交官,貌似有种为新政府“挖坑”的意思。让人感觉跟特朗普即将上任,但拜登却批准了一系列援乌计划的“同款坑”很是相像!

对此,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强烈谴责立陶宛政府的行为,并明确表示,这种“粗暴挑衅”会进一步损害双边关系。同时,外交部罕见地提及立陶宛新政府,呼吁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轨。

中国的表态一方面展现了对未来关系改善的期待,另一方面也给即将上台的新政府释放了压力信号。毕竟,这样的外交僵局,对双方都不是好事。你想想,如果现任政府弄的太僵,把民众的氛围给营造出来了,到时候新政府上任恐怕也不好收场吧!

而目前,从表面上看,立陶宛现任政府的举动是一种典型的“看守政府行为”。在新老政府交替的敏感时期,卸任政府往往试图通过外交行为留下自己的政治烙印,甚至为继任者制造困难。这事咱不参与,但是你要是涉及到我们的原则问题,那就不好意思了!

立陶宛为什么敢不断挑战大国呢?

作为一个夹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小国,立陶宛一直试图通过强烈的政治表态来获得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持,它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得尤为积极,甚至退出了中国主导的“17+1”合作机制。

然而,自中立关系恶化以来,立陶宛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公开数据显示,双边贸易额缩水超过70%,中欧班列的停运使立陶宛的物流业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进一步压缩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国内不满情绪持续高涨。

你“头”铁可以,但是代价却是民众来买单,这样的结果现在已经出来了,新政府即将走马上任!

事实上,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60%的立陶宛民众认为不应干涉中国内政,近50%的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这些声音在现任政府的强硬立场下,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台,两国关系或许会有改善,但他的施政空间受现任政府遗留问题的限制。就看后续新总理能不能按照民意去走了!

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是中立关系恶化的根源,中国对于国家主权问题的立场一贯明确,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

不过,目前,中国对立陶宛的新政府仍保持开放态度,如果立陶宛继续采取不负责任的外交行为,那后果可能难以挽回。

总体来看,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断交的可能性虽然尚未成为现实,但双方距离这一步已经非常接近。中立关系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陶宛新政府能否摆脱当前的僵局。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外交部:中方希望立陶宛新政府以实际行动恪守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环球网2024-12-02 16:12

《专家:立陶宛现政府有意给下任政府在对华外交上埋设“陷阱”》——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年12月3日, 16:41

0 阅读:0
和裕看娱乐

和裕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