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优惠……都需要“让利”,而现在那些需要招商引资的城市、地区,还有“利”可让吗?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招商工作为什么会遇到诸多困难的话,毫无疑问“促销战”会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在地方招引工作不知道如何去说服投资方如何落地的时候,只能用各种优惠促销来吸引投资方的关注与投资。如今,招商公司成立了,招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企业行为”,“促销战”的模式依旧可以有,但是所有的人都应当清楚——促销,并不是赢等客户青睐的最佳选择!
从商业角度来看,促销确实有可能带来市场份额的增加,但是却无法带来利润的增加,这是因为促销的含义当中本来就包含着“让利”这一要素。之前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包含了大量对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其实就是一种“让利促销”。或许这种促销是地方招引部门“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发展,促销、特别是过度促销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促销无效”。

如果只有一个城市采用了土地、税收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促销招商”的话,那么这种促销还可以算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当所有的城市都开始采用“让利促销”来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的话,那么这些“优惠政策”、“促销条件”就互相抵消掉了,那些招商困难的城市招商依旧会困难。并且,用“优惠促销”的方式来招商,最终会让投资方认为这些“优惠”本就应当是“投资到地方”的一部分——会让一些“投机方”只为了“优惠”而落地——吃尽“优惠红利”就会离开。
地方招商公司的成立,依旧可以通过各种“优惠促销”来进行招商引资,只不过,所有的“促销成本”都需要有招商公司来承担,这也就使得所有招商公司的管理者不得不考虑“投入产出比”、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怎样的优惠条件才是能够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招商公司与原来招商局最大的不同,在于招商公司需要“赢利”,这是一个硬性条件——招商公司如果自己没有造血能力、完全需要政府拨款来发工资的话,那么与原有的招商局并没有差别,等于名存实亡;而招商公司想要保证自身可以创造利润,就必须思考企业运营的获利空间在哪里,这等于是对地方招引人员的逻辑与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招商局,只需要完成招引落地工作就可以了,而如今的招商公司,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赚钱!
如果招商公司“财大气粗”,比如有的招商公司本身就扮演着“投资者的投资者”的角色,那么或许还可以设计一些“优惠促销”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大多数新成立的地方招商公司来说,“用资本来吸引投资方落地”并不现实,这也就要求投资公司的运营者必须有与过去模式完全不同的、颠覆性的思考方法。

面向C端市场,促销在有些时候是“必要的选择”,但是在面向B端客户的时候,即便是要促销,促销的模式是否也应该从“让利”变成“一起去赚更多的钱”呢?当今时代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变革时代”,首发经济,要思考并不只是具象的表现,在逻辑上的突破、在方法上的创新,或许都可以成为改变一切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