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在越南战场公然抗命的英雄营长叫毛晓东,是第41军361团(著名的塔山守备英雄团)1营营长。
在说毛晓东的另一个身份之前,还得说一说他所在的第41军副军长毛余。毛将军1926年出生于山东莒县,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功无数,获得过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毛晓东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毛副军长的独生子。
(刚参军时的毛晓东)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虽然出身将门,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毛晓东却是第一批进入越南,深入敌方最远,且最后一批回国的。
1979年3月5日起,达到了惩戒越南目的的中国军队开始陆续撤回祖国。按照计划,第41军121师的撤退行动在3月14日。为保证大部队的安全,师参谋长向毛晓东下达命令,率领1营掩护全师撤退和师工兵炸毁高平3座大桥,之后至少坚守1小时才能撤退。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毛将军以身作则,把唯一的儿子派往最危险的战斗前沿。而师里布置任务时,也没有因为毛晓东是高干子弟,依然将最艰难甚至面临牺牲的任务给了他。
14日7时30分开始,第121师大部队陆续通过高平大桥,只留下毛晓东率领的1营坚守在各山头之上,四周一片死静。
这样的掩护任务是十分危险的,没有友邻部队,没有炮火支援,如果越军大部队赶来,区区1个营的兵力充其量也就是拖延一下时间而已,所有人都知道,那将又会有不少战士永远留在异国他乡。
(我军通过高平大桥)
看着战士们一张张年轻的脸,看着身后祖国的方向,毛晓东和教导员宋鸿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一定要把每一名官兵活着带回祖国!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毛晓东前任营长的遗愿。在2月20日,361团实施穿插任务时,34岁的老营长英勇牺牲,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是不怕死的,但一定要把部队安全地带回去。
虽然军令如山,但老营长的嘱托也言犹在耳,毛晓东决定,在完成上级总意图的前提下,“灵活执行命令”。
他根据通讯员侦察回来的报告,推算出:工兵炸桥约需1个小时,如果这时1营开始撤退,大概2小时后赶上大部队,按照战时的撤退速度,大部队至少在18公里以外,这样1营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如果越军不追击,就没必要继续守在这里;如果发现追击,再据险扼守拼死掩护。
擅自改变上级作战计划,是要冒极大风险的,但此时毛晓东顾不上那么多,在与教导员简单商议后,他果断决定:高平桥被炸毁的同时,全营部队从各山头迅速下山完成战斗编组,沿3号公路快速追赶大部队!
(还是新兵时的毛晓东和战友)
事实证明,毛晓东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他们撤离阵地后,越军的先头部队进至高平,炮火覆盖了整个1营阵地,并封锁了撤退公路。
经2个多小时的快速追赶,1营官兵终于赶上了361团主力,越军也没有追来,一场无谓的伤亡终于避免。
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是一种荣耀。这份荣耀,毛晓东受之无愧,他超人的直觉,果断的指挥,以及对战士生命的尊重,令所有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