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弈
文丨林一白
外卖市场或许要变天了。
近日,京东正式宣布启动外卖业务,平台声称,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将全年免佣金,“0佣金”的政策迅速引发市场关注。随后,“京东黑板报”再度发文称,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继给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后,京东再次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接连的两个动作,指向了外卖市场普遍存在的高佣金挤压商家利润、骑手权益保障不足、食品安全隐患等行业痛点,市场的集中讨论下,京东入局外卖市场的这一举动,也被视为对美团、饿了么“双寡头”格局的正面挑战。
0佣金、交社保、有堂食
招招打在外卖行业的痛点上
启动外卖业务后,京东App首页的“秒送专区”中,已经开辟了独立的“品质外卖”入口。据京东外卖相关业务人员透露,目前,京东外卖已在全国39个城市上线,已有近20万餐饮商家申请入驻,并仍在高速增长中。其中,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
市场给出的反馈验证了京东当前的打法确实击中了行业痛点。
需要了解的是,一直以来,外卖平台的佣金结构都饱受争议。以占据外卖市场约70%份额的美团为例,此前,有报道称美团佣金率高达15%-20%,甚至有传言称其佣金率高达30%。这些信息虽难以考证,但商家“苦高抽成久矣”却是事实。就在京东2月8日正式上线外卖专区后,美团便在2月9日辟谣称,30%的高额佣金严重失实,“平台实际收取的商户技术服务费(即佣金)仅为6%-8%,且仅在商家选择美团配送服务时才会产生额外的履约服务费。”不过,具体的额外履约服务费并未公布。
从美团的积极回应不难看出,京东外卖的“0佣金”政策,直接针对商家最敏感的运营成本问题,动摇了外卖业务的核心。且基于这一政策,“0佣金”并非单纯的价格战,而是通过降低商家成本,吸引优质商户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一点也与京东外卖“品质堂食餐饮商家”的招募核心相契合。
此次的招募条件中,京东要求入驻商家必须为有“线下实体店资质”的“品质堂食餐厅”,且商家的大众点评评分需在3.8分以上,由此来过滤“幽灵厨房”和低质商家,提升食品安全标准。而这一策略与美团、饿了么早期快速扩张时的“数量优先”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更符合当前用户对品质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京东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更直接将市场讨论推向高潮。要知道,尽管此前外卖行业也有保障骑手权益的相关尝试,但迟迟难有进展,而京东作为先行者,这一举措直击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众包模式”的弊端,即骑手缺乏劳动合同和基础保障。而社保缴纳将重构平台用工模式,从灵活用工转向规范化雇佣,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平台成本,但长期有助于提升骑手的留存率与服务质量。
从这几个动作可以看出,京东对当前外卖市场的痛点已经有深入洞察,此次高调入场不只体现出京东自身之于外卖领域的优势,也有可能在其带动下,重塑行业秩序。
从品质电商到品质外卖
人文关怀助推行业秩序重塑
事实上,京东发力外卖市场这一消息刚出来时,看好的声音就非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品牌信任。
回过头看,在电商发展之初的高强度竞争阶段,京东之所以能够逐渐站稳脚跟,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当时市场的两个痛点,一个是通过自营模式保障商品品质、另一个是大力建设物流体系,实现“当日达”、“次日达”,通过建立效率标杆驱动物流行业整体的效率提升,这两点至今仍是京东电商的差异点所在。
如今,京东入局外卖也是如此,在红海市场看准行业痛点,并着力于解决痛点,是京东已经走通过的路,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在被调动起的海量市场需求中,满足人们对品质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京东品质电商的标签逐渐深入人心,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企业家精神也得到广泛认可。此前,刘强东就曾多次强调“员工是企业核心资产”,京东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的举措也已延续多年,此次将社保覆盖至外卖骑手,也可以视作企业价值观的延续。
而基于从消费者市场、就业人群的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人文关怀甚至能够助推行业秩序重塑。
一方面,京东作为一个新的外卖平台,为商家提供更多选择,“0佣金”的策略若在积极落地的过程中激起更大反响,就有可能倒逼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重新调整佣金结构。另一方面,骑手社保问题的解决,将改变这一就业群体的生存环境,而骑手网络是外卖领域最坚实的支撑,留住更多骑手几乎可以与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挂钩。
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团已经有所行动。就在京东宣布为骑手交社保的同一天,美团宣布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此之前,美团还上线了防疲劳机制,并取消超时罚款,以改善骑手劳动环境。显然,新入局者已然成为引领者,外卖市场能够真正迈出这一步,说是行业性的、时代性的进步也不为过。
即时零售生态初成
京东胜算几何?
当然,京东入局外卖市场也不是没有难点。
在此之前,外卖市场也有过不少“挑战者”。从早期的百度、滴滴,到后来的抖音、快手,想分这块儿蛋糕的不在少数。但直到现在,美团、饿了么拿走90%左右份额的局面仍未改变,尤其是影响力最大的美团,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其中的原因除了大力度的平台补贴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美团更早地搭建起覆盖面更大的地面骑手网络,截至2023年,美团的骑手数量已经达到745万,而像百度糯米、滴滴等平台最终退出,也是在于配送成本过高,短时间内难以建立与之相抗的配送体系。
但京东让市场看到了一争之力。相比于其他的入局者,京东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即时零售生态的协同效应,在入局外卖之前,京东在生鲜和即时配送领域已有布局。2024年,达达集团全面融入京东生态,与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京东秒送营业门店数超60万家,同比增长了70%以上。目前,达达秒送130万的活跃骑手,与覆盖全国2300余县区市的运力,也是京东外卖配送业务的主要支撑。
此外,从京东整个生态的发展来说,当前,传统电商领域不断迎来破局者,拼多多后来居上,抖音借助直播电商杀出重围,身处其中的京东也需要更多突破口,以拉高整个生态的商业上限,外卖是一个不错的出口。因为围绕外卖的基建布局,其实打造的是可以逐渐覆盖超市、便利店、药店等周边即时消费的生态网络,并逐渐延伸向衣食住行相关的本地生活大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做外卖,大概率只是个开始。
尽管在眼下,京东在短期内很难动摇美团的头部地位,但基于自身优势的长期布局下,京东很可能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并且,无论最终能否改写格局,京东的鲶鱼效应其实已经为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带来切实利益:多一个选择,多一份议价权,多一层品质保障。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取代谁”,而是通过充分竞争,让外卖行业真正回归服务的本质。
新博弈(ID:newgametheory)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