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2d010020ccb86523d5daf509b5aad2.jpg)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小说中描述了这样一副场景,因为袭人的母亲病重,她的哥哥花自芳来到荣国府,希望这里的主子们,能够大发慈悲之心,让妹妹探望病危的母亲,而由此,便上演了一场翻版的元春省亲。
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对袭人是认可的,并在宝玉被打期间,因为与袭人进行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而将她内定成了“准姨娘”。
如今,得知袭人的母亲病危,原本就是惜老怜贫的王夫人,自然批准了袭人回家,只是,在临行前,她却特意嘱咐了凤姐,要替袭人好好准备一番。
根据原文描述的,我们不难看出,袭人探望母亲的这一节,在凤姐的精心安排下,诚然是隆重的。
比如陪同袭人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荣国府中,她的职责是什么?是陪同太太、少奶奶的。
比如,袭人回家之前,凤姐特意将她传唤了过来,从头到脚,对其穿戴,都进行了一一的检查,见她没有大衣,更是直接拿出了自己的;随后,对袭人包袱中的衣物,也进行了全面检查。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到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到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522adeb1618348f7a8825cbd493412.jpg)
试想,一向精明、势力的凤姐,何曾做过如此赔本的买卖呢?
再到给袭人准备的出行所用的马车,亦是气派不凡的大车。凤姐还特意嘱咐周瑞家的,到了袭人的家中,必须要单独腾出一间房间来安置她;并且,若是她的母亲去世,袭人要留下来过夜,其所用的床铺用品,都需要从怡红院中来拿。
如此排场,果真气派,诚然不是贾府之中众多小丫鬟的行事;即便是儿女双全的赵姨娘,其回家也没有如此张扬。或许,也正是因为袭人回家的盛大排场,才导致这一幕成了众人心中翻版的“元春省亲”。
只是,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王夫人为何特意隆重打扮袭人回家呢?在这背后,又是否隐藏着什么呢?
或许,以下这三点,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一、王夫人将袭人回家打扮成翻版的“元春省亲”,是对贾母的一次试探。
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对于年过五十的王夫人而言,其最在意的是什么?是她下半辈子的依靠贾宝玉。
而对于这个厌恶仕途经济学的儿子,王夫人最在意的,莫过于他的名声。可巧的是,袭人不仅在服侍宝玉的饮食起居上,可圈可点;在有关宝玉名声这样的大事上,同样如此,正如她向王夫人提出的“无论如何想个法子,让贾宝玉搬离大观园”的用心良苦一般。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王夫人将袭人“内定”成宝玉未来的小妾人选,亦是发自内心的。只是,袭人终究是贾母调教出来的丫鬟,所以,即便要公开她姨娘的身份,也需要得到贾母的首肯。
因此,当王夫人得知袭人母亲病重,得知她的哥哥想接她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便有心借着这个机会,用来试探贾母对袭人“准姨娘”身份的态度。
其实在原文中,王夫人想要公开袭人的姨娘身份,也并非这一回,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当她向贾母汇报了晴雯被撵这件事后,便正式提出了这一想法,只不过贾母并未点头罢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f1fc320c33e06117ac2989bde51182.jpg)
二、王夫人将袭人回家探亲打扮成“元春省亲”,是符合贾府维护“名声”的具体体现。
在贾府之中,素来有对下人宽厚的习俗。如今,作为即使怡红院首席大丫鬟,又是内定“准姨娘”的袭人,自然,在安排她回家探亲的排场上,要盛大一些。
正如,当王熙凤提出那次自己的大衣给袭人的什么,面对众多管家媳妇、婆子们感恩戴德之时,她所说的:
众人都笑道:“奶奶惯会说这话。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真真的赔的是说不出来,那里又和太太算去?偏这会子又说这小气话取笑儿。”
凤姐儿笑道:“太太那里想的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到把人弄出个花子来。”
虽然,此时的贾府,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虽然,此时的贾府,连王夫人的生日宴会都要靠着卖废铜烂铁来遮掩,但是,其在外的排场,却不能有一丝的缩减,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维护贾府一门两公的名声。
其实,理解了这一点,或许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为何贾府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然贾母的饮食排场依然未减了;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的是经济问题,而是体面问题。
作为一品诰命夫人,贾母的吃穿用度,则必须要满足这份诰命的旧例。
三、王夫人将袭人探亲打扮成翻版的“元春省亲”,亦是对“元春省亲”的变相讽刺。
回顾元春省亲的场面,盛大吗?当然盛大,其势若游龙般的景色,就连深居宫中的贵妃娘娘都忍不住直呼这太过奢靡了。
只是,让我们纵观元春省亲的整个过程,似乎我们从元春的多次落泪,从众人低迷的情绪之中,都能体会出这一场盛大省亲背后的悲伤。
而这样的悲伤之情,最主要来源于什么?是元春省亲的时间,她的这一次省亲,其本质是出嫁的女儿第一次回门,然而,她回门的时间,却选择在了晚上七点多。
对于炎黄子孙而言,对于无论是身处于封建社会,亦是身处于当下的我们,想来,都能体会出作为一个女儿,回门的时间选择在晚上所隐含的深意。
而这一切,是谁安排的?是圣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16d2875aaee5cfa20efaf7c23530fe.jpg)
如今,我们再来看一看袭人这场被打扮成翻版“元春省亲”的出行,其盛大的背后,是否亦有如此讽刺之意?
试想,袭人这一次回家是去做什么?是去看望病重的、奄奄一息的母亲;是原本应该怀着极度悲伤之情前往的;只是,作为贾府众多丫鬟中的一员,面对主子如此的关爱,如此的器重,袭人还能将这样的悲伤之情挂在脸上吗?
当然,在元春省亲期间,我们看到了这位贵妃娘娘失控的眼泪;但在袭人回家探亲,在其面对凤姐之时,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她那满脸对笑的容颜。
当然,至于回到家中的她,又是否会如同元春一般,当着周瑞家的这些人,对着亲人泪流满面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我们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这两场省亲,其本质都是讽刺的。
无论元春晋封贤德妃何等的体面;无论袭人内定成“准姨娘”何等地体面;但她们在主子眼中,却依然是维护自家“体面”二字的工具吧了。
在《红楼梦》中,似乎作者在创作中,采用对比的手法并不多,而谈到对比的手法,又让我一时间想起了最喜欢的村上春树所写的《挪威的森林》,在他的笔下,对比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直子与玲子的对比。而在这样的对比手法中,似乎能够让我们,体会出更深刻的思想;体会出更深刻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