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全过程,乌江在现在什么地方?距离垓下有多远?汉王五年冬十月,也就是公元前 203 年,刘邦在固陵县跟韩信、彭越说好:打败楚军后,刘邦封韩信当齐王,封彭越当梁王;十二月,到了公元前 202 年,韩信、彭越等人带兵到垓下,把项羽紧紧围住,项羽兵少粮也没了,周围全是楚地的歌声,于是就打算找撤退的路。
据《史记》所记,项羽从垓下之战的营地开拔,沿淮河朝南行进,过河抵达阴陵县,在阴陵县迷失方向,还陷进沼泽,经当地农民指引,接着往东城县退去,走到四溃山时,被汉军追上,双方激烈交战,随后继续往东撤,打算渡乌江,最终在乌江亭自刎。在这撤退过程中,总共经过了七个地方,进行了四次战斗。
【垓下溃围】垓下之战的地点,在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垓下村。韩信和彭越答应出兵之后,刘邦的援军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垓下集结,韩信从齐国出发,彭越从梁国出发,刘贾带兵进入楚地后,先包围寿春,诱降了项羽的大司马周殷,随后与英布一起抵达垓下,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汉王五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项羽从睡梦中被楚国的歌声惊醒,意识到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国全境,大势已去。于是起身,趁着夜色在营帐中喝闷酒,看着陪侍在旁的虞姬和远处的乌骓马,项王乃悲歌慷慨,写出了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见状,在身旁为他和声,项王触景生情,将歌词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流满面,身边的人受到感染,也跟着低头流泪,所有人都倍感伤心,以至于无法抬头看他。哭到伤心处,项王突然心里一横,骑上马,带着800多名骑兵,连夜突围,向南狂奔。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便命令骑将灌婴,率领5000骑兵前去追赶他。
【夜驰渡淮】垓下村,距离古淮河最重要的渡口-皇渡,只有不到50公里。从先秦时期开始,历史上,皇渡一直是北方政权,从陆路通过淮河南下长江的重要通道,这也是项羽为什么要选择从垓下往凤阳方向南下撤退的原因。明朝刚建立那会,朱元璋对凤阳地区加以经营建设,使得皇渡这个渡口的经济,曾一度特别兴旺,好多粮食、盐铁之类的物资,都得从这儿运去京师。
项羽从垓下冲出来后,就连夜往前赶,到了淮河渡口。正打算渡河呢,灌婴带着五千骑兵也到了这渡口。两边一碰上,就打起来了,这是第一次追着打。一通拼杀后,项羽这边死了差不多七百来人,才过了淮河。过了淮河,项羽一查点,发现跟着的骑兵里,就剩一百来号人还能打仗,随后,就领着这一百来个活着的人接着往南走。
【迷失道路】跨过淮河,便到了九江郡的地盘,那阴陵县在秦汉时期是九江郡管的一个县,这古城的遗址在如今安徽省定远县靠山乡的古城村,离定远县城也就29公里。《水经注》里说,县北有莫邪山,淮河往北流的时候,得从莫邪山西边过,到了涂山北麓就转向东流,再经过钟离县,一直往东,最后流进大海。莫邪山距淮河南岸仅22公里,项羽渡过淮河后,没多久就能瞅见莫邪山。据《史记》所记,项羽到了阴陵后,找不着道了,不晓得该往左还是往右,在这儿耽搁了一阵儿。后来,找了个当地的农民打听,得到的回答是:“往左走。”
【沼泽遭遇战】往左走了没一会儿,项羽他们一伙人又掉进沼泽里了,这让马的速度慢了下来。没过多会儿,灌婴的骑兵就又追上来了,在这儿展开了第二次激烈战斗。双方打完分开后,项羽这边又折了七八十人,就剩28个骑兵还在拼命跟着项羽跑呢,后边追他们的人,有好几千呢。
【败退东城】东城县是如今安徽省定远县的前身。定远县的县治,历史上总共搬了三次。秦汉时候的东城县,就是项羽败退时路过的那个东城,在今天安徽省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油坊村那儿,离定远县城大概24公里。现在在当地能看到保存挺好的东城遗址,现存城墙根基础宽大概40米,城址南北长约370米,东西长约700多米。秦朝至汉朝末年,东城县存续了三百六十多年。公元145年,也就是东汉冲帝永憙元年正月,九江贼徐凤等人攻打并杀死了曲阳、东城的长官,还放火烧了城邑(《后汉书·质帝纪》),在这徐凤之乱的时候,东城县被烧毁。同年五月,徐凤被下邳人谢安给杀了。后来呀,朝廷在东城县旧城东北二十里处,就是现今定远县藕塘镇下马村那地儿,新建了个东城。到了梁武帝普通五年,也就是公元 524 年,东城县改成定远县了。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 745 年的时候,定远县的县治从下马村挪到了当下县城所在的地方。项羽领着28个骑兵,到了东城,觉着逃不掉了,就带着余下的人,撤到四隤山摆阵,打算进行最后的拼斗。
【四溃山之战】据《读史方舆纪要》考证,四溃山在清朝时处于应天府江浦县西南七十里、和州北七十里的地方,又叫四马山,其实就是如今江苏南京浦口区的那座四马山。
项羽领着骑兵往四溃山退去时,汉军在后头不停地追。到了四溃山后,又被汉军给重重围住了。项羽一看这情况,就在四溃山弄了个向外冲的环形兵阵,还把骑兵分成四队,朝着四个方向,跟部下说好:在四溃山东面的三个地方集合。接着,项羽大喊:“冲啊!”让四面的骑兵往下冲,把汉军打得人仰马翻,汉军都溃散了,有个汉军将领当场就死了。当时,赤泉侯杨喜,还是一名郎骑,奉命追击项羽,看到杨喜追过来,项羽瞪大了眼睛呵斥他,吓得杨喜和马匹不敢应战,撒腿就跑,一口气躲出去好几里。一番厮杀之后,项羽顺利与骑兵会合,到了约好的三个地方,由于战场人员穿梭,双方的士兵都混杂在一起,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里,就将部队分为三支,又将项羽等人分割包围,将楚军围在三个不同的地点,项羽见状,又发起一轮冲锋,斩杀一名汉军都尉,100多名汉军骑兵阵亡,再次会合的时候,项羽一方只损失了2名骑兵。项羽因此非常得意的对部下说:“我的计划,怎么样?”部下都很敬佩的说:“大王英明!”随后,项羽带着剩下的26名骑兵,继续向东撤退,前往乌江亭,准备东渡乌江。
【乌江自刎】乌江亭,位于今天安徽省和县的乌江镇,当地现存有一座霸王祠,相传是唐朝人为纪念项羽自刎乌江而建。1970年,安徽省水利主管部门,在四马山和霸王祠之间,修筑了一条人工引水渠——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将上游的四马山和下游的霸王祠,通过水路连成了一条线,安徽的滁河水,因为这条水渠,得以流入长江。项羽到了乌江亭时,乌江亭长早把船停在江边,等着项羽上船。这时候,要是项羽想走,就能上船过江,安然离开,没人能拦住。亭长劝他:“江东地方虽小,人口也就几十万,但用来称王是足够的。”看他有些犹豫,亭长又说道:“现在就我有船,就算汉军追来,他们也没法过江!”项羽听后,苦笑着讲:“天要灭我,我渡啥江啊!我带着江东的八千子弟去闯天下,如今没一个能活着回来,就算江东的父老乡亲可怜我,让我接着当王,我哪有脸去见他们啊?就算他们不埋怨我,我项羽心里头,能不责备自己吗?”然后扭头跟亭长讲:“我明白您是个老实厚道的人,这匹马我骑了五年啦,它跟着我打仗,立了不少功,有一回一天跑了一千多里地呢。我不舍得杀它,干脆就给您啦!”这会儿,汉军的追兵到了乌江亭,项羽就让手下骑兵都下马,走着打,拿短兵器跟汉军接着拼。就项羽自己,这一仗又杀了汉军好几百人,他身上有十来处都挂了彩。一回头瞅见汉军的骑兵司马吕马童,就跟他讲:“你不是我老相识吗?”吕马童瞅见项羽,拿手一指,扭头跟王翳讲:“这位就是项王!”项羽又道:“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悬赏我的脑袋,还会给有功的人赏上万户的食邑。你是我朋友,我让你立这功!”言罢,拔剑自刎,这位一代霸王,最终死在了东城(此处后世存在争议)。
项羽死了以后,王翳把项羽的头给拿走了,其他的骑兵为抢功,拼命争抢项羽的尸首,有好几十人在这争抢当中被踩死了。吕马童、杨喜、郎中吕胜、杨武,各自抢到了一部分项羽的遗体,都被封了列侯。这里面,杨喜是弘农杨氏的创始人,从汉朝到现在的两千多年里,咱国家高级作战指挥系统中,每个朝代,都有杨氏的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