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透过传奇照片,探寻战地女记李・米勒,她曾在希特勒的浴缸里摆拍

和斌斌一起看剧 2024-11-19 00:26:25

一张照片,揭开一段隐秘的历史

那是在阿道夫・希特勒位于摄政王广场的寓所之中,一名全身赤裸的女性静静地坐在浴缸里,浴缸外随意摆放着她那双满是泥土的靴子,旁边还赫然放置着一张希特勒的肖像照。

这张照片拍摄于 1945 年 4 月 30 日,彼时,浴缸中的这位 “模特” 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就在拍完这张照片后不久,希特勒便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选择了自杀身亡。

也正是这张看似有些荒诞却又无比特殊的照片,让世人了解到一个非凡的女人,她,便是李・米勒,一个在世人眼中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 “合格” 的母亲,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

如今,她的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由奥斯卡影后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传记电影《李》,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又饱含沧桑的人生历程。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摄影师李・米勒的真实经历,让我们得以跟随镜头,深入探寻这位传奇女性背后的故事。

从时尚界到战地,命运的转折之路

李・米勒的人生起点,可谓是星光熠熠。19 岁时,她便凭借着出众的容貌和气质,成功跻身时尚杂志 VOGUE 的封面模特行列,过上了那种令无数人羡慕的明星般生活。

在时尚界的舞台上,她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身边围绕着众多出色的追求者,闪光灯下的每一个瞬间都仿佛是梦幻的定格。

然而,李・米勒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对摄影艺术更为炽热的追求。她不甘于仅仅作为一个被他人欣赏的美丽 “花瓶”,于是毅然决然地拜师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踏上了摄影艺术的探索之旅。

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之后,李・米勒开启了旅居法国的生活。在此期间,她依旧与时尚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英国版 VOGUE 拍摄时尚照片。

但随着二战的战火在欧洲大陆熊熊燃起,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动荡与混乱之中,李・米勒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目睹着战争每日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无数生灵涂炭的惨状,李・米勒越发觉得时尚摄影已无法满足她内心对于真实记录时代的渴望。

她渴望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那些正在战场上发生的、最为真实且残酷的画面,去见证历史的每一个沉重的脚步。

于是,她勇敢地申请成为美国陆军战地记者,拿起她那台禄来弗莱克斯照相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记录战时、战后欧洲最真实历史的伟大使命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那个男性主导的战地记者领域,李・米勒作为战争期间欧洲唯一的女性战地摄影师,无疑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

但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拍摄出的照片不仅画面自然、真实,而且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战争中血腥、残酷的现场,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份珍贵且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

战地岁月的生死瞬间与人性洞察

《李》这部电影以时间顺序为脉络,细腻地展现了女主李・米勒作为战地记者时所经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其中,在被派往法国圣马洛执行拍摄任务期间,李・米勒迎来了她战地生涯中的首次直面危险炮火的考验。

在士兵们的掩护下,她的镜头捕捉到了远处爆炸传来的一大股黑色浓烟。当时,她或许并未完全意识到这股浓烟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险。

后来,随着对战争武器的深入了解,她才惊觉,那竟是凝固汽油弹爆炸后产生的黑色浓烟。这种堪称 “恶魔” 的武器,不仅能瞬间产生上千度的高温火焰,而且其燃烧后的物质还能够紧紧附着在人体上,长时间地燃烧,给伤者带来烧伤、窒息、神志不清等一系列严重的伤害,甚至会留下各种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如今,由于其过于残忍的杀伤性,已被国际公约明令禁止使用。

然而,尽管李・米勒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张记录 “胜利” 的照片,但最终却未能通过 “审核员” 的严苛审查,无缘刊登在英国版 VOGUE 上。这无疑是对她努力的一种否定,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对真实记录战争的追求。

在圣马洛的战斗结束后,另一场令人揪心的场景在街头悄然上演。纳粹士兵被俘,幸存的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欢呼声此起彼伏。但与此同时,一场不公正的 “审判” 却在街头上演。

几个年轻女孩被粗暴地推搡进人群之中,在一片 “婊子” 的谩骂声中,她们的头发被无情地剃光。仅仅因为她们曾被纳粹士兵诱骗,便被视为 “通敌” 的罪人。

李・米勒深知,这些女孩不过是战争的受害者,她们根本无力左右战争的走向。面对这残忍的一幕,她虽满心悲愤,却也只能用手中的相机,将这充满屈辱与恐惧的画面定格下来。

照片中的女孩们,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与无助,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希望,这一幕也成为了战争中人性丑恶与无辜者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战争创伤与使命的延续:巴黎与集中营之行

1944 年,盟军成功从纳粹手中夺回了对巴黎的控制权,这座曾经的浪漫之都再次焕发出了生机。街头巷尾,人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李・米勒也回到了这座她曾经熟悉的城市,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的心情格外沉重。她想起了战争爆发前,自己曾与朋友们在这里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起畅想着未来的人生,探讨着当下的政局。

可如今,当她循着熟悉的地址去寻找朋友们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她的一位朋友,丈夫被纳粹抓走,自己也在长期的囚禁中备受肉体折磨,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

其他幸存的朋友们也纷纷诉说着那些同样悲惨的故事,有人被推上了火车,从此便消失在了茫茫的战争迷雾之中,再也没有回来。

这些残酷的现实让李・米勒深刻地意识到,战争所带来的创伤远不止于战场上的硝烟与血腥,它还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幸存者的心中,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而她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自己的使命并没有随着巴黎的解放而终结,还有更多隐藏在战争背后的真相等待着她去揭开,更多无辜者的苦难需要通过她的镜头被世人所知。

于是,不顾爱人的强烈反对,李・米勒毅然踏上了前往德国边境集中营的征程。在那里,她将亲眼目睹战争最为黑暗、最为残酷的一面。

当她和同事们踏入集中营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恶臭扑面而来。破旧不堪的列车静静地停在铁轨上,车厢里堆满了早已失去生命体征的人们,那场景犹如人间炼狱一般。

在集中营角落的一处房间里,蜷缩着十几名女性囚犯,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少女。她们看到穿着军装的李・米勒,吓得浑身发抖,眼中充满了恐惧与警惕。

直到李・米勒摘下帽子,露出自己那一头长发,她们才仿佛意识到眼前的人并非敌人,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随后便迫不及待地捧起干涩的面包狼吞虎咽起来。

李・米勒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个瑟瑟发抖的女孩,想要为她拍摄几张照片,记录下这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模样。

然而,当她透过镜头看到女孩那惊恐的双眼时,心中一阵刺痛,拍完几张照片后,便再也不忍心按下快门。那女孩眼中的恐惧与绝望,仿佛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为了她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而在集中营的深处,有一个囚牢里堆满了瘦骨嶙峋的尸体,那场面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李・米勒和同事们强忍着刺鼻的气味和即将崩溃的神经,颤抖着拍下了一张照片后,便匆匆离开了现场,实在是无法再多看一眼这人间惨剧。

独特照片背后的情感宣泄与杂志风波

在经历了集中营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之后,李・米勒和同事们来到了希特勒位于摄政王广场的寓所。这里,曾经是纳粹权力的象征之一,如今却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片死寂。

或许是出于一种对战争、对纳粹的强烈情感宣泄,又或许是想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深刻反思,李・米勒在寓所的浴室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毫不犹豫地脱掉衣服,走进浴缸,让同事为她完成了那场极具争议性的特殊摆拍。

在这张照片中,全身赤裸的她坐在浴缸里,旁边摆放着希特勒的肖像照,仿佛是在以一种最为直接、最为赤裸的方式,向纳粹的邪恶统治以及这场罪恶的战争发出无声的抗议。

尽管这一行为在当时看来或许有些鲁莽和冲动,但它却无疑是李・米勒内心深处对于战争、对于纳粹最真实情感的一种强烈表达。

拍完这张照片后,李・米勒平安地回到了伦敦,与爱人团聚。她满心期待着自己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所拍摄的那些照片,能够被刊登在英国版 VOGUE 上,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她的镜头,看到二战最真实的一面。

然而,当最新一期的杂志送到她手中时,她却失望地发现,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出现在其中。那些她亲眼目睹的生灵涂炭、战争创伤的画面,仿佛就这样被无情地抹去了,就好像这场战争从未发生过一样。

这对于李・米勒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遭受囚禁、羞辱、践踏的女性,想起了自己在集中营里看到的那些悲惨的场景,心中的愤怒与悲痛再也无法抑制。

在冲动之下,她径直来到 VOGUE 的办公地点,当着众人的面,亲手将自己送去的底片剪碎。这一举动,不仅是她对杂志编辑忽视她作品的一种强烈抗议,更是她对战争中所有受害者的一种悲愤的呐喊。

其实,李・米勒之所以会如此情绪激动,除了对战争的深刻感触之外,还有一个隐藏在她内心深处多年的伤痛。在她尚未成年时,曾遭受过性侵,而当时她的母亲对此却感到羞愧,甚至从此不再愿意提及此事。

这一经历,无疑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也使得她对于战争中那些遭受类似苦难的女性,有着更为深切的同情与愤慨。

不过,好在现实并非完全残酷。李・米勒拍摄的那些未被英国 VOGUE 采纳的照片,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争取下,最终还是被刊登在了美国 VOGUE1945 年六月刊上,标题为 “believe it”。

这也算是给了她的作品一个能够被世人看到的机会,让她的努力与付出没有完全付诸东流。

电影《李》的独特叙事与情感弥补

从传记片的角度来看,《李》无疑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作品。它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巧妙地配合着女主李・米勒的旁白解说,将她从时尚封面模特转变为战地摄影师,从繁华的街头走向残酷的前线的整个不平凡人生历程,生动而细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与此同时,导演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条正在进行的支线剧情。在影片中,女主的儿子托尼一边看着那些从母亲遗物中发现的照片,一边对母亲进行采访。

通过两人之间这种充满温情与疑惑的对话,不仅推动了影片的主线故事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弥补了现实中托尼与母亲李之间由于战争创伤所导致的误解和隔阂。

我们知道,李・米勒在战后患上了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使得她在日常生活中与儿子托尼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她很少向儿子讲述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而托尼也对母亲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惑不解。

而通过《李》这部电影,那些曾经被母亲深埋在心底、从未讲述过的故事,以及儿子从未听说过的关于母亲的过去,都一一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也让托尼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母亲的所作所为,重新建立起了对母亲的那份深厚情感。

影片所传达的力量与铭记意义

《李》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奋斗与成长的传记片,它更是从一个侧面视角,生动地讲述了二战的真实历史,以及在这场战争中,一位职业女性如何打破性别偏见,勇敢地投身到战地记者这一危险职业中的奋斗历程。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李・米勒面对战争的残酷与危险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爱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地记者的征程,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战争中的每一个真实瞬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作为一名女性,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战争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地在战地记者领域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

主演凯特・温斯莱特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堪称卓越。她不仅奉献了精准且极具大尺度的表演,将李・米勒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还同时兼任影片的制片人,全程参与了财务、选角、拍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可谓是亲力亲为。

这部电影所传达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展现了一位女性的强大,更在于它让我们铭记了那些在战争中被摧残的人们,那些为了正义、为了真相而奋力发声、努力争取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0 阅读:0

和斌斌一起看剧

简介:推荐好看的电影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