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世界级名将吗?网友:不重要,麦克阿瑟是世界第一名将就行

拾阅谈 2025-02-20 13:05:25

我国有世界级名将吗

十大元帅哪个不是百战名将

可我们从不过分宣扬

名将个人指挥能力再强

还不是得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前言

西方国家一向喜欢塑造“战神”,英雄和将领的谋略与光环被无限放大,这在好莱坞电影里就得到了清晰的印证。

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雷神、绿巨人等等,都是美国电影里塑造的超级英雄,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紧急时刻经常会扭转乾坤。

与西方“英雄史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人民史观”,这从我们很少大肆宣传将领的个人英雄主义就能窥探一二,没有人民战士的英勇无畏,没有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军民雨水,将领的个人指挥才能只能是无本之末。

战争胜负绝不取决于某位将领的“神迹”,而是人民意志、组织动员和历史潮流的共振,全民上下集体抵御外敌的力量,才是无敌的力量。

只打造铁军,不打造名将

2019年10月1日,100面英雄战旗在天安门前集结,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们看到了杨根思连、黄继光连、董存瑞班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级将领,而只是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战士,只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做了一件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让我们全国人民铭记住了他们。

为了纪念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我们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他们当年所在的连队,并一直保留和传承下来,为他们的精神树立一座丰碑。

为了纪念一次次光荣的战斗,我们还命名一些特殊的连队,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塔山英雄团、红色尖刀连、上甘岭特功八连、硬骨头六连等等,这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英雄连队,一代代连队战士让他们的精神得以传承和伟大。

我们没有用十大元帅和开国大将的名字去命名任何一支部队,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建军的思想,我们只打造铁军,不打造名将,个人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

西方宣传名将,神话名将

美国二战的五星上将星光熠熠,有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有后来打造著名“马歇尔计划”的马歇尔,有指挥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海军司令尼米兹,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麦克阿瑟,美国很多武器装备和海军舰艇,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美国国内被捧上了天,自视为军事天才,高傲无比,其实他某些时候的真实作战水平却值得商榷。

在日本进攻菲律宾的时候,他叫嚣“与菲律宾共存亡”,结果关键时刻比兔子还跑得快,他被日本人赶下海跑去了澳大利亚,只扔下一句:“我还会回来的”。

失去统帅指挥的25万美菲联军打不过日本被迫投降,这些官兵之后经历了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被折磨致死的官兵数量,远超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的美海军伤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更是不可一世,疯狂叫嚣要在圣诞前结束朝鲜战争,让所有人回家过圣诞节。

结果我们都知道,几个月之后联合国军就被志愿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甚至叫嚣要对我们使用原子弹,最终迎接他的是被撤职的命运。

网友纷纷说:“我们有没有世界名将没关系,只要麦克阿瑟是世界第一名将就行”。

侵华日军名将——阿部规秀,被称为擅长运用“新技术”的“俊才”和“山地专家”,被日本国内誉为“名将之花”。

1939年11月7日,骄傲自大的阿部规秀,轻视八路军的战斗力,认为八路军“不堪一击”,结果在黄土岭围歼战中,这位“名将之花”和“山地专家”,在太行山上栽到了八路军手里。

东京《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为题进行了报道,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是抗日战争中,被八路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之一。

每个战士,都是战斗英雄

在淮海战役中,有位营长以一个营的兵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合理调配兵力,成功阻击了国民党两个旅的增援和两个师的突围。

在对黄维兵团的总攻中,他带领战士们突入敌军指挥所,击毙14军军长熊绶春,同时利用混乱的局面,占领了敌军炮兵阵地,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战后他被第九次授予特等功,我们都知道特等功的含金量,他一个人能拿九次,被战士们誉为“兵王”,他的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他就是战斗英雄——张英才。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差点被我军包了饺子,被打得极为狼狈。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派人侦查,与陆战一师交手的这支部队是谁指挥的?

侦查回来的结果是,中国现在都在讨论一个叫杨根思的连长,他在作战中是如何英勇,为了阻挡美军的逃窜,奋不顾身与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至于谁是最高指挥者大家好像并不关心。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一位排长带领全排20多名战士,以215:0的阵亡比,打出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葛岘岭阻击战,不仅成功阻止了美军的南逃,而且自己排0伤亡,直到志愿军主力追击赶到。

郭忠田面对数十倍的美军,上百架飞机,几十辆坦克的轮番进攻和轰炸,机敏灵活的运用山地战场环境,在制高点挖了大量假工事迷惑敌人,让飞机坦克炸了个寂寞。

他指挥战士们依托地形和山洞等优势,躲避美军炮轰的同时,攻击美军车队封堵公路,让美军插翅难逃,如此骄人的战绩,出自志愿军38军113师337团一连2排排长郭忠田。

在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一个与大部队失散,而临时组成的四人战斗小组,对人数远超自己的印军展开追击,面对印军的步兵精锐,他们多次击溃印军反击。

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战术素养,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还成功打掉两个炮兵阵地,击毙多名印军军官,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成功与大部队会合后,小组长庞兴国在报告中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

在我们国家,名将不名将的并不重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才是王道,每个战士都是我们的英雄,都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而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对我们来说并不适用。

人民才是战争的脊梁

我们写淮海战役,不只是写粟裕“围点打援”的精妙战术,也不只是写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勇敢杀敌,而是写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60万解放军战胜80万国民党军,是靠543万人民群众用88万辆小推车铸就的“钢铁运输线”,才在苏北平原创造出的战争奇迹。

1950年冬,当《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在极尽华丽之词渲染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时,《人民日报》刊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却让整个中国热泪盈眶。

作家魏巍没有写运筹帷幄的将军,而是把笔墨聚焦在松骨峰烧焦的阵地上,抱着敌人同归于尽的普通战士、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马玉祥、防空洞里吃雪拌炒面的年轻士兵。

我们不崇尚将军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有人民,才是战争的脊梁!

军队是穿军装的百姓,战争是人民的战争。

1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