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师范学院1979年新生入学须知
光阴飞逝,岁月如歌。
人到老年,就爱回望。
川师岁月,记忆犹新。
青春年华,留在川师。
攀登书山,横渡学海。
术业专攻,政治教育。
马列主义,武装头脑。
古今中外,历史哲学。
中文外语,收藏备用。
师生友谊,地久天长。
飞出深山老林,来到四川师院。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在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毕业41年啦!
回望来路,深感幸运,苍天眷顾,自己努力,夜以继日,刻苦攻读,金榜挂(题)名,幸福至极。
上世纪的1979年9月下旬,我怀揣四川师范学院的入学(录取)通知书,从巍峨险峻的二郎山下的天全县城花了1.1元钱购买车票,带着一口香樟木箱子、被褥等行李,乘坐短途客运班车抵达雅安城,在雅安住了一夜,第二天又花了4.2元钱,购买车票乘长途汽车到达成都新南门汽车站。
当年四川师院在新南门汽车站设置了“新生接待站”,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和车辆,让新生深感温馨和方便。
我在新南门乘坐学院“迎新车”直达校园报名处,办理入学手续后,住到新宿舍楼409室,寝室里一共住了8个同学,他们分别来自绵阳、巴中、资中、宜宾、泸州、遂宁、江津。
寝室总共安放了4张上下铺的床,中间一张大长桌子,供大家读书写字之用。
寝室里没有电风扇,只有一盏日光灯在天花板上吊着。
床上用品被子、床单一切都是自己带来的,学校可借蚊帐用。
我的床铺在进门的左边第一张上下铺床的上铺,按需分配,床上贴有姓名。

学生住宿大楼
那时,学校生活条件差,我们分配在靠近一食堂、大操场边的新楼。整层楼靠最右边,设置一间盥洗间,供全楼层同学使用。
崭新大学生活,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很新鲜。
我们政史系共3个班,政教两个班101名同学,历史一个班。
有一个年级主任王老师负责管理我们3个班,每天负责管理早操,晚上就寝,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琐事。
每天早晨6时30分,王老师准时吹哨,集合点名,跑早操,随着学校大喇叭音乐做广播体操。
早餐一般都是馒头、稀饭。
学校建有理科、文科两座大楼。
上午8时到文科教学楼206阶梯教室,两个班一起上大课:
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和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逻辑学、外国经济学说史等课程。
下午分班上写作课、英语课等。
下午无课程安排时,就到图书馆二楼大阅览室自习、借阅图书。

图书馆
图书馆学习氛围很浓,几百同学安安静静地认真读书、做作业。
川师校园的早晨,树荫下,花丛中,教室里,大操场,院墙外的农田边,处处都是朗朗读书声,多数同学都在读外语、背单词,背课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