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莱特兄弟第一次载人空中飞行,飞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大的发明之一,已经走过近两个甲子(1903~2019)。120年间,飞机作为一种军事装备,也跨过百年史。
“咬尾追逐”的新境界1944年,德国纳粹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出,由空中作战飞机发射X-4有线制导导弹,实现空中打击的新战法。1958年9月24日,金门空战开创人类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使用红外引导的空空导弹进行空战的先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吸取越战的经验后,成功研制F16A/B战斗机。F16A/B型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在0.9马赫速度下,完成9G转弯的中型喷气式战斗机。F16A/B能够以每小时1100千米时速,以1000米为半径,实现每秒接近17°的水平转弯。F16A/B的这种盘旋特性,能让其在中低空“咬尾追逐”中,屡屡占尽便宜。
F16配合F15重型战斗机,组成高低搭配。美国空中战术非常直接:利用命中精度并不高的F15配备的“半主动”雷达引导的中程空空导弹,抢先开火,间隔2~3秒连续发射两轮,打乱敌方空中阵型。当敌方战机因摆脱导弹攻击,造成高度与速度下降和能量损失时,在中低空游弋的F16,利用中低空优良的“稳盘”特性,实现咬尾,利用格斗空空导弹击落敌方。高空则交由F15进行保护与肃清。
F16搭配F15构成的“中距离接战,近距离解决”空中打击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处于无往不利的格局。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进入21世纪,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普及,让战机“看”的更远,“目光”更加锐利,语音提示系统让飞行员即便处于“红视(黒视)状态”也能对战机的飞行状态了若指掌,红外与雷达全向告警系统能让飞行员对危险袭来的方向、种类与距离心知肚明。
“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引导头”成为新一代格斗导弹的新宠。“凝视成像”大大提高格斗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并使其具备强悍的迎头打击能力。
“头瞄”+“接近90°离轴发射”技术的成熟普及,完全改变战机的空中格斗模式,不再需要通过“咬尾”来实现高命中率,因此,“稳盘”性能变得不那么重要。
“主动”雷达引导的中程空空导弹技术成熟发展,成为空中战机最大的威胁。新型的“主动”雷达引导的中程空空导弹具备在4马赫(4800KM每小时)速度下,进行50G机动,实现每秒接近21°的转弯。这让水平盘旋能力只具备每秒接近17°左右的战机难以招架。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主动”雷达引导的中程空空导弹组合,让“中距离接战,近距离解决”的空战模式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远距离发现,中距离解决”的超视距打击模式。
为了让战机在面对“主动弹”追杀的最后3秒钟,能具备搏命逃离的机会,战机就必须能够在1~2秒内,瞬间大过载(10~12G),实现水平方向36°~45°的急速转弯,这一能力被称之为战机的“瞬盘”特性。不仅如此,在战机稳定飞行状态与能量机动状态已经被打破的情况下,依然具备机头快速指向目标所在方向,并且能够快速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实现“绝地逆袭”的能力,就至关重要。
因此,进入21世纪后,新型三代机的研发工作中,无一例外都将“瞬盘”与“大仰角机头指向可控”能力,作为战机飞行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
新旧三代机典范的对比现代战争体系下,一款武器或作战平台的出现,均要满足其战术思想、作战样式的要求。F16A/B型战机的时代,空中角力主要还是以亚音速近距离格斗为主,因此,在F16A/B型战机飞行性能设计上,突出亚音速、高亚音速的稳定盘旋能力,其目的就是追求咬尾能力。这种设计思路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空空格斗导弹的性能与作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稳盘性能要求,F16A/B的翼面积较大,具备很好的升力特性。
进入21世纪,空中作战已进入超视距作战模式。空中战场从目视距离转向中远距离,因此,对战机飞行性能也提出新的设计要求。中距离空战需要战机在超音速状态下,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故此新型三代机对超音速状态下的机动均有侧重。
无论是“阵风”还是歼十,均突出超音速状态下的飞行性能以及“瞬盘”能力和机头瞬时指向能力,这些飞行性能的设计,既可以满足大离轴空空导弹的发射需要,同时又可以在躲避中距空空导弹攻击以后,为绝地反击提供可能。歼十在机翼设计上,为兼顾超音速与高亚音速要求,就使用三角翼与下反翼相结合的独特设计,虽然翼面积相对较小,但翼载荷较大。
由此可见,新旧三代机由于作战目的与作战样式不同,其设计目标和侧重点也不同。F16A/B战机虽然是一款优秀的三代机,虽然具备极强的稳盘性能与咬尾能力,但在作战思路上依然趋向于二代机的作战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F16A/B就是为格斗缠斗而生的三代战斗机。
正是由于F16A/B在设计之初就根本就没有考虑中距空战模式,因此,F16A/B也根本不具备中距空战的能力。F16A/B的机翼较大,优势是在稳盘时能够提供较大的升力,只需稍加改动就能携带较多武器,并能满足大起飞重量要求,非常适合于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既是现在,F16这款机型,已经发展出C/D/E/F的诸多改进型号,但由于F16A/B在最初设计时的先天特性,其高速性和加速性较之新三代机纯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的总结新三代机是为满足超视距空战而生的,为了让中远程空空导弹在发射前就具备更大的初始动能,新三代机均具备较强的在超音速状态下机动的能力。新三代机的大仰角瞬时机头指向能力,让具备大离轴发射角的空空导弹具备了更为宽泛的发射窗口。以上这些特点,让新三代机即可执行空中隔离任务,也可以充当对地精确打击攻击机,甚至能够充当截击机,完成空中截击任务。
新三代机用通俗的话说,可以称之为“底子好”,一旦更换新的航电、推力矢量发动机和抑制雷达反射截面积技术,那么很容易过渡到三代半,甚至直接成为准四代机机型。
成飞设计师看了F16的设计,再看看丑陋低能的歼十,只能把头深深的埋进裤裆里
看了看,逻辑和常识不清的东西还真多。BVR没人规定必须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也没有飞得越快BVR能力就越流弊的说法。F16A/B不能搭载麻雀是政策因素,不是设计原因,北美防空司令部的16ADF挂麻雀是标配,A/B型MLU后想挂就挂。F15和16的高低搭配是费效比搭配,不是战术搭配,文中的15和16混搭战术纯属臆想。主动中距弹虽然提供了更大的载机机动空间和命中率,但仍不能全程射后不管,西标生代机空战仍有大概率近距缠斗。
虽然一般用不着 但必须有
现在的战机是以开了挂的发动机为主,气动为辅的年代了。
波兰这些年倒是凑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坦克军团。
现在去跟隐身四代机比吗?四代机在空中原地掉头是机动性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