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百宝箱”重出江湖变身“田保姆”

宣逸世纪 2024-11-05 02:29:43

11月4日

重庆日报在

“这些年,乡村如何上‘新’”

系列报道中报道了南川

“百宝箱”重出江湖变身“田保姆”

这报道的“百宝箱”到底是啥

一起来看

10月30日是赶场天,南川区大观镇街道上熙熙攘攘,好不闹热。

大观镇为农服务中心,居民正在购买农资。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摄

人群涌入超市里采买生活物资,挤进“庄稼医院”为作物“问诊”“寻方”,到为农服务中心购买播种油菜所需化肥……而这些经营场所都是由当地供销社开办的。

“我们供销社不光销售农村需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如今还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大观镇供销社主任李仕禄带着自豪的口气说道。

上个世纪,供销社带着“为农服务”的任务诞生。从2000年起,供销社先后经历了基层供销社改制、“三社融合”改革到目前的“三位一体”改革,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也有不少革新。

不断“升级”的供销社背后折射出了农村什么样的变化?作为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选出的“基层社标杆社”,可从大观镇供销社的发展故事中窥见一斑。

大观镇为农服务中心,居民正在挑选化肥产品。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摄

淡出:“百宝箱”在市场竞争中落败

1981年,18岁的李仕禄接过父亲的班,来到大观镇供销社。

“那时供销社就像个‘百宝箱’,人们买物资、卖东西都要通过我们。而且大观是区公所所在地,我们还要分管周边8个乡镇供销分社。”李仕禄说。

大观距南川城区24公里,当时车程要1个多小时,邮局、税务、工商等机构健全,人口集中,是片区中心。

大观供销社分管8个乡镇分社、59个村级代销点,辐射片区13万余名居民。听起来似乎任务繁重,但在计划经济时期,李仕禄表示自己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压力。

“当时我们供销按类别分为副食、百货、五金家电、棉纺、农产品、农资等几个专业商店,我负责五金家电这一块。县供销社给我们送什么,我们就再往分社分派,有什么卖什么。”李仕禄说。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中,危机悄然到来。上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李仕禄看着一批批年轻人“下海”闯荡,留下了老年人和小孩,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简单地说,消费力最强的人出去打工了,起码走了三分之一的人,而且本地做小生意的人也多起来了,我们卖的东西已经不是居民的唯一选择了。”李仕禄说,为了自身的生存,供销社也不得不主动求变。

上世纪90年代,大观供销社专门在重庆设置办事处,派驻两三名员工,根据大观当地人所需,采购时兴的彩电、冰箱、自行车等物件回去售卖。

尽管这样,依然收效甚微。“灵活性太差,比不上个体户。”李仕禄举例说,同样卖一个市场价1块钱的杯子,个体户可以根据情况,在不亏本的情况下以0.8元售出,但供销社要想降价还得层层签字,“等你走完流程,人家杯子早就卖完了,怎么争得赢?”

所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大观供销社已连员工工资都无法保障。2000年,随着基层供销社改制,李仕禄等留下来的员工分别进入新组建的农资公司、日用品公司、农产品公司,以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供销社渐渐从乡镇居民的视线中淡去。

大观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队伍正在翻耕土地。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摄

回归:不光卖物资也服务产业发展

供销社改制后,李仕禄的工作本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我们几家公司还是面向农村市场,做物资供应的生意。”李仕禄说,为了更好整合力量,2014年,大观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成立。

他没想到的是,大观镇供销社竟然有恢复重建的一天。

2018年,我市推动“三社融合”(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改革,旨在通过整合三方的资源要素,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就在这一年,大观供销社重回居民视线,定位依然是辐射周边乡镇的供销中心社,主任还是李仕禄。

“再次回归,我首要的任务是要恢复供销社在基层的形象,全力为产业发展服好务。”李仕禄说,当时区域内还有很多村子的物资供应渠道不完善,镇供销社就从老本行入手,通过大观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入股建设便民超市、设立物流收发点等,保证日常用品的供应。

与此同时,李仕禄也在思考如何帮助产业发展。“当时正值脱贫攻坚时期,农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大家也遇到很多技术、资金上的问题,但以供销社的力量很难实现点对点的帮助。”李仕禄说,因此他们选择了与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而辐射带动更多村民。

在此期间,金龙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姜国强主动找上了门。当时,姜国强的蔬菜种植已步入正轨,面积达到200亩,正摩拳擦掌准备扩大规模,他自然就想到了供销社。

“他找我们有几个原因,我们不仅可以送化肥等农资上门,价格还便宜;其次,可以通过我们享受低息贷款政策。”李仕禄说。

不仅如此,更让姜国强感到满意的还有供销社建的冻库。“这个冻库很实用,比如目前正是丝瓜上市的季节,我就可以用冻库先预冷一下再发货到四川,卖到消费者手上时像刚摘的一样新鲜。”姜国强说,如今自己在大观的蔬菜基地已超过400亩,产品畅销川渝两地。

居民正在大观镇供销社开办的超市采购物资。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摄

拓展:提供耕种、收获等社会化服务

明年,姜国强计划将大观基地面积扩大到800亩,市场进一步拓展到海南、上海等地。

所以,时下的金龙村,蔬菜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农机在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来回作业,同时还有工作人员在捡拾从土里翻出来的大石块。

“这作业难度好大,外头的服务队都不愿意接,业主只有找到我们供销的社会化服务力量来干,一亩价格还便宜二三十块钱。”李仕禄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大观镇供销社这两年开辟的新业务板块。

在李仕禄的记忆里,以前大观镇的土地就没有空着的,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及老龄化,种地成了一件难事,很多土地被闲置。

去年,借助大观镇为农服务中心的建设,李仕禄用政策资金购置了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10余台农机,培训了自己的机手,组建了大观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开始从服务生产到参与生产的跨越。

刚开始,还是有村民不接受。村民黄胜利总是感觉农机耕地不够“细”,因此拒绝供销社提供的服务。但他眼看着周围邻居的二三十亩地被“铁牛”一天就耕完了,顿时欣然接纳。

不挑活儿、价格实惠,大观供销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很快赢得村民的认可。截至目前,今年合作社已完成社会化服务1万余亩次。

最近,随着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的深入推进,大观片区农合联也已正式成立,吸引了8个乡镇的52家涉农主体加入。

“今后,通过农合联的资源整合,我们供销社的服务能力将迈上新台阶!以社会化服务为例,我可以吸纳更多农机、机手,把业务往周边地区拓展,为更多农民解决生产难题。”李仕禄说。

数读

▲2023年底,全市供销基层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分别达915家、6590个,供销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8万家,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引擎。

▲2023年底,市供销合作总社累计建设农村流通经营网点12161个、拓展农村寄递物流站点362个,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基础网络。

▲近年来,市供销合作总社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联合区县、乡镇、村级及社会化组织,探索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2023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037万亩次。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责编:阳光

0 阅读:3
宣逸世纪

宣逸世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