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人的杂牌“整编师”,却有12门美式大炮,这是咋回事?

赛买讲育儿 2023-02-26 11:17:45

在国军部队中,有中央军和各地方军之分,当两者的实力尚不是十分悬殊时,地方军尚可挂个某某军的名头。到后来中央军和各地方军实力拉开后,后者往往就一律用杂牌军来代称了。

而这个实力拉开的过程主要是在抗战中期后逐步实现的,当时新扩充的单位以中央军为多,补充武器及兵员也以中央军为优先。各地方军在全面抗战初期耗尽储备后,由于自身的补充能力有限,又不会得到优先供应。因此无论是规模还是部队的装备水平,与中央军的差距就逐渐拉开了。

到抗战后期,在接装美械装备时,又尽数皆为中央军部队。在各美械军中,只有第53军是原东北军的番号,而且该军当时也已经中央军化了。

除了在补给兵员及装备上做文章外,老蒋还有一套手法是通过编制调整来强化中央军、削弱杂牌军。

这样的整编虽然明面上看起来比较“公平”,但实则中央军嫡系并未得到多大的实力损失,而杂牌军可是结结实实被砍编制的。

比如著名的整编第74师,该部在整编前后总兵力只少了1700余人,全师实力依然在30000人以上。说是整编了,其实就是裁减老弱,充实战斗单位。

可是杂牌军的话,情况就不同了。情况好点的,给个三旅六团的编制;情况差点的,直接就是二旅四团编制,朝着14000人的标准整合。

而且这种整编还不仅仅是所辖旅团及兵力数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装备水准也完全不同。

在中央军嫡系的整编师中,师直属炮兵为美式榴炮营或者日式野炮营,整编旅所属为美式山炮营或日式山炮营。

但是杂牌军的整编师属炮兵中,往往就只是一个山炮营;整编旅中,甚至没有编制炮兵营。

这样一个整编师,总兵力只有1万多人,重武器就一个山炮营。其综合实力跟中央军嫡系部队的整体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老蒋在弱化杂牌军部队的时候,却又总是将杂牌军推到第一线去。

为了让杂牌军安心当“炮灰”,多少也会给一些美式冲锋枪、火箭筒等装备。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还会给这些杂牌军配属美式榴炮营。

但是请注意,关键词是“配属”,说明白点就是这些炮只是给你提供支援的,可不是你自个儿的。在需要你冲锋陷阵时,它归你用;在不需要你时,那不好意思,这炮你连看看、摸摸都不成。

所以,在当时的作战中我们就会看到杂牌军+美式重炮的奇怪搭配,其实学问就在这里面。

不过这么玩儿,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杂牌军全数当了“炮灰”,那中央军配属来的美式重炮可也走不脱。

1947年初,配属给整编第51师的独立炮兵第5团所属的一个美式榴弹炮营(12门),就是这么被华东我军“拉走”的。

整编第51师,由第51军整编而成。

第51军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了,其源于北洋陆军第18混成旅,这是1933年长城抗战时,国府统一将关内的东北军整合的四个军之一,曾一度辖4个步兵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东北军再度整编后,第51军下辖第113师和第114师,各师为二旅四团编制。抗战期间国军编制调整,各师改为三团制,第51军所辖即为6个团。

到解放战争开始时,第51军改为整编师,所辖第113师和第114师分别改为整编旅。

据该师副师长韩世儒回忆称:

该师直属部队有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等5个营,山炮营辖3个连,每连4门75毫米口径山炮。

第113旅所辖为第337团和第338团;第114旅所辖为第341团和第342团。各团直属有4个连,另外辖3个步兵营。

总计整编第51师有兵员1万余人,所用的大部分是日械武器。

这个1万余人,到底能“余”多少呢?

以当时整编第51师所属整编师类型来说,编制数应当是14000人,通过对战史资料的梳理,该师的实际兵力应当是13000余人。

以当时整编第51师的兵力及武器配备情况来说,显然谈不上很好。但是国军在进攻作战时,又特别喜欢拉上杂牌军一起。

如上所述,为了让整编第51师能安心作战,就将炮兵第5团的一个美式榴弹炮营配属了过来。

炮兵第5团属于中央军独立炮兵部队,抗战后期在印度换装了美式105毫米榴弹炮,有着驻印军的经历。

当时该团除了以一个营配属整编第51师外,还有2个营和炮4团的1个营配属于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

因此,当时在这一线一共有多达4个美式榴炮营,合计48门重炮在提供支援。

不过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过了,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在极短时间内就被歼灭,其所属的36门美式榴弹炮全部易手。

在缴获这些“大家伙”后,华东我军迅速动员解放战士,将可以使用的完好美式105毫米炮拉到了峄县城下,在随后的攻城作战中就直接使用。

当时我军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整编第51师,该师主力及配属的美式榴炮营还有民团武装、收容的零散人员等共计万余人,仍死守在枣庄矿区。

攻坚作战,离开了重火力支援是不行的,因此我军也将美式榴弹炮用于枣庄攻坚作战,这就出现了美式榴弹炮对轰的情况。

该师副师长韩世儒在被俘后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战斗开始后,解放军只有75毫米以下口径的大炮,威力感觉不怎么大,约在三四日后,忽有威力猛烈的炮火向我射击。当时配属我师的美式105毫米榴炮营杨营长说,按照炮的威力来判断,是某团某营张排长指挥的(其实意思是大概能判断出对面是谁在开炮,因为都是炮5团的)。

师指挥部是设在一个防空洞内,位置在内围墙南门附近,炮弹大都落在指挥部附近,伤亡很大。从日间拾得破片来看,确是美式105炮弹。此后每到夜间,不但伤亡增多,而且行动上感到很大威胁,电话线也经常被炸断。

而且令韩世儒感到极为震撼的还不止是我军将刚缴获的美式榴弹炮就投入了战斗,更多解放战士的直接参战也令其印象深刻。

在回忆文章中,韩世儒写道:

这次战斗中发现解放军中有马励武部队被解放的士兵,而且还发现有我部郭里集撤退时被俘的士兵,这些士兵还向我阵地收兵喊:放下武器,优待俘虏。

在战斗进行中,曾有两次我军被解放士兵通过火线送解放军给我师的号召信。以上情况,都是解放不过几日的士兵,就能使用到第一线,而且是尽力完成任务,这些都是我在当时不能理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整编第51师的固守当然也不会持久,最终于1月21日时决定停战缴械投降。

当时配属榴炮营的营长打算将榴弹炮和弹药加以破坏,不过第51师师部最终命令一律不准破坏,对武器弹药也不得隐藏,等待解放军人员前来交点清楚。

当时之所以下这样的命令,韩世儒也有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对老蒋拿整编第51师当炮灰,有极大不满;第二个原因是认为打内战是老蒋的问题,这些炮和武器给到解放军手里是保存物资;第三个原因是解放军给51师送过两次感召信,虽然其最后是被打投降的,但出于良心自责,也要这样处理。

就这样,华东我军缴到了鲁南战役最后一批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并以这些美式重炮为基础组建了特种兵纵队。

而整编第51师被歼后被重建,所部只保留第113旅番号,另外又调来第41旅。在重建中,陈诚亲自介入干预,最终以整编第11师副师长王严转任重建后的整编第51师师长,就此也把这支杂牌军抓在了“土木系”的名下。

10 阅读:3651
赛买讲育儿

赛买讲育儿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