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美国也有一首类似《东方红》的歌?
先别急着否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保证让你觉得有点意思。
美国也有“东方红”?
说起《东方红》,咱中国人那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那是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经典歌曲,旋律一响起来,满满的都是回忆。
但你知道吗?
美国也有一首类似的歌,叫做《乔治·华盛顿是个很好的人》(George Washington Was a Very Good Man)。
这首歌是一首美国童声合唱,歌颂的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早年当过测量员,后来又投身军旅,参加过法国印第安人战争。
1759年到1774年,担任弗吉尼亚下议院议员,坚决反对英国的统治。
1775年到1783年,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带领美国人民打赢了独立战争。
1787年,主持立宪会议,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美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789年,当选为美国总统,1793年成功连任,直到1797年卸任。
华盛顿在美国人民心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誉为“美国国父”。
孩子们唱的这首歌,旋律高亢,歌词朴实诚挚,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这位开国元勋的敬仰和赞美。
有人把这首歌称为美国版的《东方红》,虽然从歌词和旋律上来看,它和《东方红》差异很大。
但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乔治·华盛顿”这个名字,却让人联想到1974年“批林批孔”时期广为传唱的那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歌词里也是反复重复“就是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盛顿的歌声?
华盛顿不仅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印在美国的文化符号中。
1790年,按照华盛顿的提议,美国在南方和北方交界的波托马克河上选择了一块面积达一百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作为法定首都区,并将其命名为“哥伦比亚特区”。
1791年9月9日,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华盛顿的脸庞和肖像,常常被看作是美国的国际象征标识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旗帜和国玺的图像呈现。
最常见的,莫过于1美元的钞票和25美分硬币上他的肖像了。
所以说,华盛顿的影响力,在美国那可是深入骨髓的。
一首童声合唱,虽然简单,却也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敬意。
不过,说完了美国的“东方红”,咱们再来聊聊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小苹果”的故事。
《乱世佳人》悲剧落幕!
你有没有听过“上帝偏爱小苹果”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和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有关。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她的童年经历,对她的性格形成和日后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辈们经常给她讲起美国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发生的各种事情,这些故事深深地扎根在她的记忆中,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米切尔从小就对写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童年时期的她就开始创作故事和剧本,为她日后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
她的母亲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从小就鼓励米切尔独立和自强,从而塑造了米切尔坚韧不拔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她的作品《飘》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了美国南方社会变迁和种族问题,这些为她在深刻描绘社会结构和人物心理,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素材,激发并生成了她那种犀利的批判精神。
她的个人经历,包括她的婚姻、健康等也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她的作品中,对爱情、生存和人性复杂性剖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她的世界观,也为她创作《飘》这样一部深刻反映历史和人性的作品提供了动力和灵感。
1936年6月30日,历经“十年磨砺”创作而成的那部长达120万字的《飘》(Gone with the Wind)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
在前六个月,其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的峰值更是达到5万册之多。
彼时的美国,条件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不过30美元。
然,该书虽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洛阳纸贵”乃名副其实。
1937年,这部小说荣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截至2023年,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出版,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小说问世后不到半年,《飘》就被美国著名导演维克多·弗莱明拍成了电影,中文译名《乱世佳人》。
这部由克拉克·盖博、费雯·丽主演的爱情片于1939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成为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据吉尼斯纪录的估计,该电影总票房约为34.4亿美元。
1940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该片一举夺得了包括终身成就奖与科学技术奖在内的10项大奖。
1989年,它作为首批电影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保存。
1998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该片位列第4位。
将这部鸿篇巨作翻译成中文的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傅东华。
1940年,他不但完成了这部小说的中文翻译,而且还将《飘》更名为《乱世佳人》。
傅东华给《飘》冠之的中文译名可谓妙笔生花。
其既有简洁优雅,富有古典韵味,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又将小说中描述的“乱世”与“佳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戏剧性,以至于众多国人只知《乱世佳人》的精美绝伦,却不知《飘》从何而来。
天妒英才?
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1949年8月11日,米切尔和丈夫去桃树艺术剧院看电影。
当他们穿过靠近13街的桃树街时,她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出租车撞倒,当场昏迷。
车祸导致她的头骨、脊柱以及骨盆都发生了严重骨折。
事后发现肇事司机是酒驾,并依法判刑18个月。
可是,五天后,一直昏迷不醒的米切尔去世了,年仅49岁。
距离《飘》问世仅仅13年。
有人说,米切尔恐怕也难以长寿,因为她身患心脏病、关节炎等诸多疾病,而且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以及成名后纷至沓来的社交活动之中,导致她的身心不堪重负。
也有人说,自从《飘》取得了巨大成功后,米切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她进入了创作瓶颈,这无疑使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重压。
尽管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仅凭一部《飘》便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玛格丽特·米切尔墓坐落在美国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她的墓地不仅是该市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和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
每逢米切尔的诞辰或忌日,经常有纪念活动在墓地举行,参与者涵盖她的书迷、学者以及市民。
此景不仅是对她文学贡献的肯定,也彰显了《飘》这部名著及其个人影响力的经久魅力。
所以说,上帝有时候确实会“偏爱”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小苹果”,但背后的代价,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米切尔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付出。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精彩。
就像米切尔,虽然只活了短短49年,但她用一部《飘》,就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这或许就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