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贾家现存地位最高的老祖宗,贾代儒、贾代修这些人都是她的小叔子,其地位尊崇,深受家人晚辈敬仰爱戴。
贾母是荣国公的嫡长媳妇,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是如今存世的荣国公诰命夫人,为王朝第一等的贵妇。
贾母出身更是不一般,父亲保龄侯史公位居尚书令,执掌朝政,等同宰相为文官之首。
与贾母父亲位极人臣相比,她的女婿林如海高中探花郎为巡盐御史,等于才开始步入官场。
贾母如此身份地位,按说应该以娘家为姓,比如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就是以娘家为姓。一如王夫人、邢夫人也都是以娘家为姓。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也提到贾母为“史太君”,这才是官方的称呼。
可奇怪在曹雪芹为贾母命名,并不称呼她为史太君,这背后就很值得诉说一二。
首先,贾母不称史太君,突出她在贾家的至尊地位。
曹雪芹放弃现实中史太君的称呼直称贾母,自有他的考量。主要是“史太君”体现不出贾母的身份和立场。
贾母在贾代化夫妇和贾代善死后,一跃从西府二太太成了贾家老祖宗。
她的尊贵地位,当的起“贾母”这个称谓。意思是贾家之母,贾家祖母的意思。
贾母“领导”着贾家的第二代,支持着第三代,关爱着第四代,守护着第五代。
贾母的“贾”,就类似薛姨妈。表面看是薛家姨妈的简称,实际却是薛姨妈代表和领导薛家的表现。
贾母和薛姨妈被舍弃娘家姓氏而冠夫姓,就是她们作为婆家家族代表的责任和义务的体现。
贾母为贾母,需要她站在贾家的立场去行事。
其次,“贾母”更能彰显她心向贾家的归属感。
贾母心向贾家毋庸置疑。虽然她是史家的女儿,但如今的史家已经没有至亲血缘。
贾母的父亲和兄弟们都已经去世,连大侄儿史湘云的父亲都去世。保龄侯史鼐和忠靖侯史鼎虽说也是贾母的侄儿,却并不亲近。
贾母对家族没有归属感,就不为史家过多的操心和思想。唯一和她亲近的只有史湘云。
她此时是心无旁骛,真正将贾家放在心坎上,一切以贾家为重成了她的责任与义务。
与贾母相比,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心里对整个贾家的认同感并不强烈。
王夫人与邢夫人妯娌内斗,悍然发动抄检大观园,反对宝黛姻缘以及凡事考虑的都不是解决之道,而是能瞒则瞒,并不以贾家的整体利益为。
王熙凤更是挪用公款放高利贷,中饱私囊,谋取私利。管理上也是一心讨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都是对贾家有损无益。
就以贾宝玉的姻缘来说,贾母选择支持林黛玉,并不只是私心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的优点对贾家有益,才是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主因。
林黛玉出身姑苏林家,不但四代列侯,更是书香门第。
林家舍得为教育花钱,教育女儿尚且聘请进士出身、知府罢官的贾雨村做启蒙老师。
林如海更是高中探花郎,以末代小侯爷的身份白衣入仕,代表了所有世袭之家的梦想:有朝一日即便没有爵位了,子孙靠科举也能继续当官荣耀显达。
贾家也是如此之想,荣国公才会建立私学,交由儿子贾代儒管理。
贾家后代也有出息的,比如贾敬中了乙卯科进士,贾珠则十四岁进学中了秀才。
要不是二人一个袭爵,一个少年早逝,贾家如今也是百花齐放。
尤其贾珠的妻子李纨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对他的未来帮助极大,只可惜贾珠去世太早还不明显。
但李纨在丈夫死后安心教养儿子,贾兰才是贾家未来最大的惊喜。
林黛玉的出身、教养绝对不比李纨差,受到的教育更是高人一等。
如果娶了林黛玉做儿媳妇,与李纨妯娌互相辅助,荣国府绝对可以转型成书香门第,形成浓厚的学习家风,而不虞如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林黛玉的优点,从教育香菱学诗就能看出,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如果香菱换成贾家子孙呢?答案呼之欲出。
反观薛宝钗,对香菱学诗不以为然。动辄男儿就应该科举仕途,女儿就应该相夫教子,一直强调“本分”,却忽略了因材施教。
难道男儿都去科举仕途,女儿只能相夫教子么?这样一条路的呆板,终究要让贾家走入死胡同。
贾母反对金玉良姻,支持宝黛姻缘,就是看透了薛家商贾出身的女儿的底蕴,根本支撑不起贾家的门楣。
薛宝钗固然出色,思想却依旧桎梏在“富贵传家”的藩篱之内。与贾家联姻不但不能扶持贾家进步,反而拉低了贾家如今的素养。
这就像贾母通过凫靥裘和雀金裘想要表达的:野鸭子终究不配孔雀。
贾母能看出这些,王夫人却根本不去考量。甚至贾母尖锐的感知到了继续联姻王家的危险。
当初之所以接连迎娶王夫人和王熙凤两个王家女儿,并不是王家女儿多优秀,而是为之前培养王子腾接班贾代化替贾家掌控京营军权的利益捆绑。
可王家忘恩负义,不顾贾家培养最终背叛了贾家。
王子腾用贾家的京营换得王家的飞黄腾达,贾家因此一败涂地。
如今薛家来图谋金玉良姻,背后还是王家指使。但荣国府已经有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再加上薛宝钗的话,日后贾家所有血脉子孙,王家的血脉会越来越浓厚,贾家血脉反而越来越少,这是贾母不能容忍的。
贾母正因为是贾家的贾母才会断然拒绝贾家成了王家的贾家。这才是她反对金玉良姻的关键。
曹雪芹命名贾母,突出一个“贾”字,就是彰显贾母捍卫贾家的坚决立场。
最后,贾母是贾家的参天大树。
关于贾母和贾家的命运。贾元春省亲后贾母做了一个“荔枝”灯谜,伏笔日后“树倒猢狲散”。
栖息依靠大树的猴子在大树倾倒后四散奔逃。
猢狲就是贾家子孙。大树则是贾母。贾母又代表了贾家。
有贾母的贾家和没有贾母的贾家是全然不同的。
有贾母在,能够将所有子孙凝聚在身边。荣国府贾赦、贾政,宁国府的贾珍,包括其他分支的子孙,都还围绕在贾母跟前。但没有贾母的贾家,必然走向分裂,再也不能凝聚。
中秋夜贾母喜欢一家人团聚,可是整个宴会上贾赦贾政唇枪舌剑,貌合神离,让贾母深刻的意识到了贾家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而贾母听着悲切的笛音潸然泪下,在尤氏讲述“眼耳鼻口”俱缺的故事时昏昏欲睡。都代表贾母的精神已经支撑不住了。
关于贾母的结局,在八旬寿庆南安太妃到来要见姑娘时就有了伏笔。
贾母本意推销一下薛宝钗,殊不知却是林黛玉和贾探春被看中。
结果南安太妃让贾母寝食难安,最终要了她老人家的命。
君笺雅侃红楼根据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以及贾母珍藏的慧纹伏笔,借第七十回桃花社的所有离散寓意,推测八十回后因故贾探春和林黛玉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像芙蓉花签典故昭君出塞一样,远嫁海外异国而去。
贾母经受打击一病不起,很快病入膏肓。
贾家为让贾母瞑目,假借冲喜为目的,让贾宝玉同意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为妻。“杏子荫假凤虚凰”故事是伏笔。
结果贾母在婚礼当天撒手而去,用生命否定金玉良姻,反对薛宝钗嫁入贾家。
贾母死后,贾宝玉为了守孝不能与薛宝钗圆房。
不久之后贾家被抄家,由于没有主事人而最终“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了。贾宝玉最后也离开薛宝钗而去。应了贾母当日说薛宝钗的雪洞太不吉利。
贾母对贾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她名贾母而非史太君,曹雪芹是经过全面考量的。
史太君代表贾母自己。
贾母则代表了贾家。
贾母的一生心向贾家,邢夫人、王夫人、尤氏和王熙凤都不具备贾母这样的胸怀,就像那缺了“眼耳鼻口”的四个儿子一样,也注定她们远不如贾母。
胡翻红楼,翻出一个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