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关于“美”的理解,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很难统一。但唯有一“美”是所有人都公认的,那就是“孝”。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善良、孝顺的品质,那么他应该算是一个“美”的人。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个人,叫聂先兵,最美武义人的榜单上有他的名字。
大溪口乡溪岭脚村,时值初冬,天气渐渐变冷,但是在聂先兵的家里却是一幅温暖而温馨的画面:聂先兵正忙碌的在厨房准备今天的饭菜。洗、切、炒,看似熟练的背后是大男人对家务的稍许笨拙,但这并不影响母亲对这个43岁大男孩的满意。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言语,但是老母亲一直跟在聂先兵的身旁,好像是指导,但更多的是关心。
热腾腾的菜出锅,菜品、样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却是母子俩眼里、心中的美味。1978年出生于大溪口乡溪岭脚村的聂先兵是家中独子,早年在外工作。2015年,因为不放心聋哑的老母亲独自在家,毅然回到老家过起了传统农夫的生活。
回村务农,收入甚微,这显然不是聂先兵关注的重点。房子是破旧了些,吃穿用度也紧了些,但只要能够日常陪在老母亲身边,自己就能够放心。为人子女,讲求的不就是个陪伴嘛!对于当前的生活,聂先兵是有压力,但是在母亲面前,他总是保持乐观,并将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母亲。
大溪口乡溪岭脚村地处偏僻山区,已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一些问题。整个行政村958个人口,实际居住人口不到300人,且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正值壮年的聂先兵归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村里共同的“劳动力”。他总是积极主动热心地帮助乡里乡亲,田间劳作、日常生活困难,聂先兵有求必应。日积月累,他早已不再是一户人家的儿子,而是村里老人们共同的“儿子”。
43岁的聂先兵曾经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在亲情面前,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前者。如今的他,也许收入微薄,但内心却丰富。当他回到故土,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他获得了归属;当他从一家人的“儿子”成为大家的“儿子”,他获得了人情温暖。也许,他不善言辞,却是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义!
记者 | 陶莎莎 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