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庭的打压式教育,越骂越蠢,甚至把孩子逼疯

忆雪感感 2024-08-29 02:41:2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你在家里,经历过“打压式教育”吗?

2022年,《中国青年报》随机挑选了2000多名年轻人,并询问了他们在家中承受父母“打压式教育”的情况,最终,竟有90%的年轻人都遭受过父母的言语暴力。

而这一比例,恰好跟我国社会的家庭收入结构暗暗相合。

在中国,“穷人”家庭的比例接近90%;在“打压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恰好占到了90%。

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打压式教育”有多普遍

之前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少年说》里,有一期的一个小女孩,尤为让人记忆深刻。

这位小女孩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回到家以后家务全包,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母亲的认可。母亲对她的教育,永远都是:“xxx比你厉害,xxx比你更强。”

女孩崩溃,失声大喊:“可为什么你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说完,她泪水决堤,崩溃大哭。

可面对如此崩溃的女儿,这位妈妈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她说:“我不打击你的话,你就可能会有点飘。”

女孩控制好了情绪,耐心地跟妈妈说:“可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一直打击我,只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差,没自信。”

但小女孩的妈妈仍然固执地说:“你很强的时候,我当然要拍你一下,这有错吗?”

听了妈妈的回答,小女孩最终绝望了,她心如死灰,转身离去。

这位小女孩的处境,是多少中国孩子曾经经历过,甚至在成年以后仍然在经历的?

前几年,美国一所高校做了这样一项调查:在美国,每个儿童平均每天会从家长那里得到四百多句负面评价,而正面评价却少得可怜,不足20句。

可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愿意夸奖孩子的家长都占少数,更多的家长,喜欢用一种批评式的、打压式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中国,许多家长往往会将打压孩子的行为称作“激将法”,认为这有利于孩子知错改错,不断进步。

此外,中国家长普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受这种观念影响,家长们往往觉得表扬孩子会让孩子“骄傲自满”。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可能会说“别骄傲,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或者“别骄傲,下次再进步”,而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鼓励的家长却少之又少。

另外,还有一批家长相信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之类的理论,往往会用十分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

对于这些,中国孩子们早已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可为什么喜欢“打压式教育”的,往往是“穷人”家庭呢?

“穷父母”为何更喜欢打压孩子

教育质量跟经济条件正相关,这是教育学中的著名理论之一。即便是在家庭教育中,这一理论也能得以适用。

经济条件的限制,让这些父母难以接触更加科学的教育理论,也难以借鉴身边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相比之下,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家长,显然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教育资源和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能够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另一个方面的影响是:让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选择。

穷人家庭通常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孩子的发展,如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课外活动等。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成长机会显然更少,而对于家长来说,这种机会稀少的状况,也会让他们形成焦虑心态,从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努力争取。

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便是穷人家长和富人家长,在面对高考时的不同态度。

许多穷人家长会告诉孩子:“你考不上好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或者“考不上大学,你就去工地搬砖,去饭店当服务员!”

而富人家长,则会劝自己的孩子别有太大压力,考不上也没关系。就算真的考不上好大学,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送孩子留学,也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孩子的生活。

这种对于孩子前途的不同态度,导致穷人家庭的环境长久以来处在一种“焦虑”之中。

穷人家长会觉得,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打压和督促,才能让孩子更加刻苦,凭借自身的努力去争取有限的机会。

如此一来,当孩子在学习上稍有松懈时,家长就会严厉批评,希望孩子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提升自己。却全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批评给孩子造成了多重的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穷人家长自身在社会上的失意,很有可能转嫁到孩子身上。在教育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控制欲的体现。

被“打压”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在自己的著作《原生家庭》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的打击对孩子的伤害会穿越时空,像一根针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刺痛孩子的心。”

在打压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有哪些性格特点?

前面说到,长期的打压式教育,会让整个家庭弥漫在一种焦虑中。这种焦虑似乎有着一种遗传性,会随着家庭教育,融进孩子的性格里。

长期的打压,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容易焦虑,还十分容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成年后,他们可能会经常性地感到紧张、不安、无助,对未来充满担忧。

另外,在“打压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十分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不断地打压、否定,很容易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在极端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一旦得不到认可,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

成年之后,他们很可能会为了获得他人的赞扬而不断努力。但即使取得了成绩,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因为小时候的阴影,他们内心会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

此外,这些孩子们往往呈现敏感自卑、社交能力差、自信心差等性格特点。

可见,“打压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结语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也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更多情况下,是一种自己以往受到教育的“惯性”使然。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了你就不行?”

但这种教育方式的轮回,只会让孩子再受一遍自己受过的苦,再尝一遍“打压式教育”结出的“恶果”。

既然知道了打压的坏处,那为什么不从自己开始改变?

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草木生长需要阳光和雨露,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少不了鼓励和赞美。

摒弃“打压式教育”,应该从每个家长做起。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

2
2024-09-23 23:19

我老公总是打压女儿,狗嘴吐不出象牙,自己小时候受过的苦又要他的孩子承受!鄙视他

用户11xxx10

用户11xxx10

2
2024-09-27 18:31

钱不够?礼不到?预计失误火火火了[呲牙笑]

暴风雪来临2013

暴风雪来临2013

1
2024-09-11 17:16

以后想当父母,先通过测试,才能要孩子,否则真别生,没能力没承担,孩子生下来受罪!希望多这一项学科!

忆雪感感

忆雪感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