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讲到精神,就必须讲清楚“亡灵”的事。争论“亡灵”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有死亡就有慰藉的必要。因此,我们不讲慰藉“亡灵”,而讲慰藉“死亡”,就好理解多了。但事实上,慰藉“亡灵”和慰藉“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精神的慰藉来自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外来慰藉对精神的加持,一个是内在觉悟对精神的豁达开通。
人是需要精神的,只不过一些人是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来支撑精神,一些人则以觉悟来支撑精神。
佛教就是以觉悟来支撑精神的。
我们先不争论唯物唯心的哲学命题,我们只讲精神的圆满。
可以这么讲,至今为止,佛教是慰藉精神的最好方式,因为只有佛教把生死都悟圆满了,并得快乐的实证体验。
二、“梦”是最纯粹的精神情景
抽象地谈论精神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以“梦”来讨论“精神”。因为人人都会做梦,梦是虚无的,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
梦出现在人的睡眠中,是人的精神脱离了大脑意识的控制,是精神完全处在“独立自主”的状态,“梦”是最纯粹的精神。
梦其实依然是“生活”,梦中的“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精神”化情景。比如,现实生活中的争斗,那么梦中的情景极可能就是“飞刀成雨”。比如,现实生活中的喜悦,那么梦中的情景极可能就是“春晖明朗”。
三、慰藉“亡灵”是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是有现实意义的。
讲到精神,就必须讲清楚“亡灵”的事。争论“亡灵”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有死亡就有慰藉的必要。因此,我们不讲慰藉“亡灵”,而讲慰藉“死亡”,就好理解多了。但事实上,慰藉“亡灵”和慰藉“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知,慰藉“亡灵”是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是有现实意义的。
现实社会中,由于兴起了信奉科学的社会风气,普遍认为慰藉“亡灵”是封建迷信,因此慰藉“亡灵”仪式严重弱化。这是不利于家教家风建设的,其实现代社会依然是需要需要一套慰藉“亡灵”的文化体系。
四、慰藉“亡灵”的文化体系:公祭和私祭。
慰藉“亡灵”的文化体系,应该有两个层次,即国家级别和家庭级别。
国家级别的慰藉“亡灵”就是对烈士的祭奠,这是公祭。公祭的庄严性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公祭本质是祭社会的精神。
而家庭级别的慰藉“亡灵”就是对祖宗的祭奠,这是私祭。私祭是道德范畴的,是个人的情感寄托。公祭本质是祭自己的精神。
不论是公祭还是私祭,都应该充分利用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中元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五、精神需要慰藉更加需要觉悟
不过,慰藉“亡灵”是从外来的精神加持。而“觉悟”则是精神的自我豁达开通,“觉悟”的精神不再有任何障碍,因此梦境中的觉悟精神持久的光明和持久的光明快乐。
晨昕
唵嘛呢叭咪吽
我叫大林子
去世老人面对面亲口说的吗?听声音的就算了吧,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相,别说听到的。
流年似水
情为世间梦,欲如瘾君子。情来为其思,情去无影踪。欲来享其乐,欲去留其瘾。观其大千界,精气有主张。自从染情欲,邪气生其势。自此元气损,情尽遍地伤。
蒋云强_学佛人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