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激流文史
编辑:激流文史
有那么一个国家历经风雨,实现了封建社会的大一统,让古今中外的人们都为之钦佩,那就是秦朝。秦始皇三字一出便可引起轩然大波,此人的功绩不需要我们评判,相信历史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人们在不断探究秦朝历史的同时没有落下对文物的研究,于是近现代又有一桩奇事惹人注意——出土的一尊兵马俑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绿色面孔,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独有一国一统业,再无来者敢居上首先了解一下兵马俑存在的前提意义,它的主人是秦朝最了不起的帝王秦始皇。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一直被延续到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基础。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前瞻性,他所行皆根据时事以及自己的合理揣测,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度量衡、货币和法律制度。
此时,他还不忘大力兴修大型工程,加强国防力量。秦始皇在位期间,兴建了一系列宏伟的工程,如万里长城、修建陵墓等,加强了国家的防御力量。
这种工程建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于是作为具有艺术性和传奇色彩的兵马俑不免被世人投入了更多的目光,每日参观游览西安兵马俑的人们数不胜数。其实兵马俑本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古代军事艺术宝库。
自1974年出土以来,兵马俑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文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兴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兵马俑因此大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兵马俑的存在无疑是对古代人们创造力体现的最大鼓舞,众所周知,秦始皇修建兵马俑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和延续自己的永久统治。
因此他的陵墓被设计成了一座宏伟的地下宫殿,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财宝。兵马俑作为陵墓中的守护神和士兵,可以保护陵墓和秦始皇的永久统治。
兵马俑也象征着秦朝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力量,可以让人们看到秦始皇治下的军队和统治力量的强大
而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中国历史和军事学上的空白。其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秦朝时期的军事组织、战争策略、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古代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同时,对兵马俑的研究也为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深入研究下,人们逐渐发现了一尊最特别的兵马俑——“绿面俑”,甚至他的存在本身更是被禁止出国参与展览。那么这尊绿面俑又是为什么让人们那么疑虑呢?
惊现绿面兵马俑,可断千年封尘事?1999年的9月10日,专家在二号坑中发现了一尊兵马俑,这些全世界最了解兵马俑的专家们将彩绘表面与淤泥分离干净,而后经过细致的处理后,却惊奇的发现,这尊兵马俑和以往的兵马俑是不同的!
与其他兵马俑相异之处在于——它的面部与颈部整体呈现出的是粉绿色,双耳则是淡绿色。虽然这些兵马俑的面部,由于沉睡了几千年后才被重新发掘出土,其中的绿色已经因为长期的地下埋藏而呈现出明显的褪色状态,但专家们断定在当时它们一定是鲜艳的绿色。
至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倒是和其他兵马俑相差不远。
而这尊兵马俑的不一般之处也是从它的面部彩绘说起,诚然每一尊兵马俑的出土对于华夏文明而言都是一种荣誉,可是在此之前所发现的兵马俑中,唯独这一尊兵马俑的面容是呈现绿色的,而其余的兵马俑面孔均为淡粉色。
这尊兵马俑体态呈现出的是一种士兵的跪姿,双臂自然地偏向身体右侧,一手握拳一手张开——这是为数不多的跪射姿态——这是一尊跪射俑!
须知跪射俑在秦朝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一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兵马俑造型。跪射俑是指手持弩弓的士兵,因其造型跪姿而得名。
秦始皇时期,秦国在弓箭制造和射箭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跪射俑的存在展示秦军强大的攻击技巧和战斗力,表现了秦军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
其姿态栩栩如生,在直观的感受中,让人不禁对秦军的强大感到惊叹。
如今这尊独一无二的绿面俑被安放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供人们观赏,但是为何仅仅只有它的面孔是绿色的呢?
这个困扰了大批专家的问题,至今都未能有完全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只能从流传出来的信息中拼凑出其大概的缘由。
怜向俑人无话音,万般推测复猜疑兵马俑作为一种巨大的宫廷艺术品,无论在规模、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是极其复杂的,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相当巨大的。
于是人们猜测可能是制造这具兵马俑的工匠有颜色认知障碍,调色时出了差错,于是曾经真的工匠有制造了一批绿面俑,而在后面的工序中被审查不过关,将绿面俑作废。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可能由于疏忽遗漏了一具,但是这个解释牵强之处是因为这具兵马俑只有面部是绿色而并非整体绿色,这很难说明工匠存在颜色认知障碍。
于是专家们又萌生了另一种想法。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不乏在战争中利用外物达成心理战术的一种策略。
有时候面临战争,有的国家会选择在士兵们的面部涂上不同的色彩,以此来达到恐吓敌人的效果,当然不仅限于士兵,就连坐骑和武器上也会涂上一些别致的色彩,所以绿面俑的存在很有可能特指了那些以自己彩绘的面容来提升己方士气,恐吓敌人的士兵们。
这个猜测并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真的作为战略而存在的一种形式,怎么也不应该仅仅只有一具绿面俑吧?
很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再也没有出现第二尊绿面俑,如此一来这个恐吓目的飞猜测怕终究是镜花水月,无所依凭。
于是此时又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说法,即推测绿面俑代表的是少数民族。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独特之处正是少不其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功劳。
在戏剧中,就已经有了脸谱来扮演角色的前例,脸谱的颜色于是用来来区分该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那句耳熟能详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更是老少皆知。代表奸诈的白色脸谱,代表忠勇的红色脸谱,更是在今人心中了如指掌。
而在一些戏剧中,绿色则代表外藩之意。这种说法也不能算是没有道理,因为秦国初期,地处陇东地区,这里天然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而且从历史文献来看,秦国的民族构成较多,如古代的巴族、羌族等。
因此秦军广泛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战术,所以将绿面俑代表为秦国军队中的少数民族成员并非空穴来风之事。但是仍是受限于数量的稀少,显得有些无法立足于现实。
故而更为科学一些的说法是关于礼仪方面的因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陕西一带的古代文化已经非常发达,特别是在艺术领域。
而绿面俑则是受到了陕西一带民间信仰的影响,因此在兵马俑中出现。故而有学者认为,和绿面俑对标的士兵是军队中的傩人。
据史料记载,在秦朝之前,陕西一带的部分民族信仰鬼神,并通过制作神像、鬼面、妖面等来进行供奉和祭祀。
这些面具上的图案和颜色是根据不同的神灵、妖怪或是附有灵气的事物而决定的,而其中一种常见的图案就是绿色。
这种绿色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神秘力量。而这个负责进行祭祀活动,以及举行仪式驱疫逐邪的职业便是傩人。
在进行仪式时,负责傩礼的人员,会在身体各部位涂上色彩,特别是面部,其次,更令人感到信服之处是自周代起,傩礼的主要任务除了驱疫逐邪外,还拥有了为死去的帝王送葬的职能,所以周代傩礼的寓意便是“军人战胜邪疫”。
综上所述,绿面俑代表傩人的可能性看起来比之其他猜测更为靠谱一些。绿面俑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令我们拥有了更大探究兵马俑的动力,其在体现秦朝的建筑和雕刻艺术风格规整性的同时,也因为其蒙上的神秘面纱而更引人神往。
我们终究会成为历史的朝圣者,向着那些神奇的美好的事物给予应有的真诚和钦佩。
所念吾国有神音,去向千千万万里至今我们所无法涉及的一些神秘学领域和史学也道不清的场面里镌刻着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痕迹,纵然在千千万万人群中氤氲着迷惑和未知的色彩,它也依然是这片历史中最耀眼的朝代。
从它之前是零碎的朝代,由它开始是千古难遇的统一,而自它以后再无一个国家可以同它一般令所有人折服。
故而这个国家遗留下来的所有不可思议之事都值得人们去探究,体会来自几千年的历史魅力。也正是如此,现代才有人们调侃着“那是我最令人骄傲的老祖宗,他不就想要一个长生药么,给他就是了。”
参考文献:
《嬴政年谱》
《秦文化之考古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