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冯唐频繁跨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冯唐答:如何挣钱?如何多挣钱?如何持续多挣钱?如何挣钱,事关个人能力;如何多挣钱,与认知密不可分;如何持续多挣钱,是在考验一个人应对变化的勇气。
《大学》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道至简。
古今中外,能持续赚大钱的人,都是见微知著,学习道,领悟道,践行道的高手。
对“道”的学、悟、行也永远是一个人能够挣钱、多挣钱、持续多挣钱的底层逻辑。
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能在这三个底层逻辑上穷尽自我,活得通透的人,都离不开人生三面镜子的加持。
善用“返射镜”,管理自我
七堇年在《横断浪途》一书中写道:“一想到这天高地厚,我就被自身的短暂和渺小给伤到了。”
活得通透的人,对生命的局限性始终应该保有清醒的认知。
一个人对自己清醒的认知,离不开反观自省。
反观自省是认识自我的一面“返射镜”:我的天赋在哪,短板是什么,学习力与自控力如何,时间管控合理与否……
一个对自我有清晰认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管理自我的优秀践行者。
表姐阿洁就是一个通过管理自我,而走向优秀的典范。
十二年前,阿洁从公司离职,远赴外地陪读。
陪读期间,她不甘心为孩子放弃自我,报了一个软笔书法班。
短短三个月,阿洁就新鲜感尽失,她以缺少天赋为由退出了学习班。
随后她加入了国画班,没多久,她又意兴阑珊了。
如此反复,连儿子都对她的三分钟热度嗤之以鼻。
有一天,她因儿子懒散的学习态度发了脾气,没想到儿子用更大的火气回怼了她:“你自己干啥啥不成,凭什么来教训我?”
儿子的指责,竟让阿洁无言以对,也刺痛了她的自尊。
她想起了儿子班主任说过的话:“不要用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失败的态度毁了学习这件事。”
自已不正走在“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失败”的循环之路上吗?
阿洁惭愧地意识到,管理好自己,才是自己作为母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接下来的两年,她在陪伴儿子之余,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书法学习中。
儿子和老公都没想到,这一次,阿洁对书法的热度一持续就是十二年。
如今,阿洁的作品独具一格,柔中带刚,并多次在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
阿洁线上线下也收获了一大批喜欢她的学员。
她说:“与天赋相比,我更相信管理自我的力量。”
管理自我就是在征服自我的局限性。
剧作家勃朗宁说:“一个人如果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就是值得敬佩的人。”
古今中外,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在管理自我上下大功夫。
善用人生的“反射镜”来管理自我,反省、改变、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在任何时候都不晚。
架起“望远镜”,升级认知
“远望星空,近观蒹瑕”,望远镜里,宇宙的浩瀚尽收眼底。
离开望远镜的加持,人类对星空的认知至少要倒退几百年。
同理,在专业化日益求精的今天,一个人在专业领域内升级认知也十分重要。
网友芊芊讲述了她的朋友小海的故事:小海是一家大型汽修厂的维修工,主要负责汽车电路。
虽薪水不高,但干活不少。
这也是同事们对电路业务避之不及的原因。
很多同事是哪里业务赚钱多,就往哪里跑,见利益就上,没利益就跑。
唯独小海是很特别的存在。
他就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整日痴迷于研究各种汽车电路,十年如一日。
他甚至为方便学习,建了一个汽车电路群,市内乃至省内搞电路维修的同道中人,很多都在小海的群里。
同事们打趣说,无论市里还是省里,汽车电路这块,小海称第二,没人敢第一。
谁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小海从厂里离了职。
原来他被南方一家著名的汽车生产厂家看中,被高薪聘走,出任本省电动汽车售后服务总负责人,年薪翻了四、五倍。
一时间,同事们羡慕嫉妒恨,纷纷感叹着小海的幸运。
资历最老的陈师傅却说了一句让大家扎心的话:“小海才是高手,他的远见和抱负不是我们这些得过且过的人可比的。
他在为人、处事、工作上,没有作祟的心魔,他是很通透的人,配得上今天的幸运。”
小海说,世界汽车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很快就落伍了。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小海对职业的超前预见性,值得每个人深思:
飞速发展的今天,普通人要想有好的发展,怎么能忘记学习?
又怎么能不开眼看世界呢?
跳出你争我夺的意识圈层,少些私心,多些公心,是利他也是在渡已。
《瓦尔登湖》中有一句话:“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星晨而已。只有在我们醒来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打破小我思想,跳出思维的墙,对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破晓。
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人,永远记得要架起人生的“望远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联通世界,实现认知的不断破圈。
常观“显微镜”,拥抱变化
看似静止的物体,在显微镜下总是无限地、永不停息地变化着。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社会发展变化就如大自然的规律一样,一刻也不曾停息。
面对变化,有人勇立潮头,激流奋进;有人怯懦逃避,停滞不前。
朋友阿静的故事,对我们是很好的启发。
四年前,阿静还是一家连锁超市的财务总监,掌管着省内近百家店面的财务工作,这份工作她已经干了七年。
她以为自己可以一直在公司直到退休。然而,变化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老总海外归来的亲属突然入职公司财务部,仅半年时间,阿静大部分业务就被取而代之。
41岁,阿静落寞离职。
她始终认为自己败给了人情世故,是接下来两年的惨痛经历,才让她找到了中年被离职的根源。
离职后,尽管有几家公司抛来了橄榄枝,但收入的巨大落差令阿静难以接受。
她说,以自己的履历和能力,赚高薪才是常态。
于是,她学人家卖红酒,做直销,投资美容院,炒股票……两年时间,她几乎赔上了全部家当。
老公骂她败家,婆婆看她不顺眼。
她高昂的斗志在现实的毒打下,一点一点萎靡。
偶然间,雷军的一句话击中了她:“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抗拒无效,成长自己才是最终的解药。”
一语点醒梦中人。
阿静反思,自己干财务多年,公司由几家发展到上百家,而自己的财务理念和管理手段一直没跟上时代的变化。
归根结底,自己的挫败与人情世故无关,与发展意识和个人成长紧密相连。
这一次,醒悟过来的阿静无比清醒与坚定,她拼了命地充电学习。
为学习先进的财务理念,她放下身段到大公司做小会计。
她也抓住一切进修机会,又努力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
四年后的今天,阿静已经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她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实现了逆风翻盘。
人民日报有言:“变化在于瞬息之间,但很多人被瞬息的洪流,或裹挟前行,或淹没其中。
在这个时代,想成为弄潮好手,需在变化中抓住时机,努力创新,完善自我。”
愿我们都能常观彰显变化的“显微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思维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拥抱变化的勇气所在。
▼
曾国藩说:“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
活得通透的人,懂得追求有见识的欢喜。
他们从长期的磨炼中成长起来,找准了自己发展的节奏,抓住了“道”的命脉,然后循道而行。
愿你我都能照清人生的三面镜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道”,走喜欢的路,过精彩而通透的人生。
作者 | 幕卷·陌上花开,一个对写作痴心不改的文学爱好者,愿意通过一支笔让世界抵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