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碰渔鸥注意啦!甘肃省最近出台了一项实实在在的好政策,专门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难题。这项新规从2025年3月底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养老权益,既让他们的生活有改善,又为长远生计兜底。

说到被征地农民,大家可能不陌生。很多老人因为土地被征收,担心没了“命根子”会影响养老。甘肃这次的新政策明确,只要是本地户籍、年满16岁、承包地被政府统一征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都能被纳入保障范围。简单来说,就是“谁的地被征,谁就能享受养老保障”,不用担心被遗漏。
新规有四大亮点,个个都说到农民心坎里。第一是“先保后征”,政府要求用地单位在征地前必须把参保补贴资金准备好,否则不能批地。这就相当于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养老钱不到位,地就不能动。
第二是“谁用地、谁掏钱”,比如修路、建厂需要征地,申请用地的单位必须把补贴资金算进工程成本里,确保钱能到位。
第三是补贴跟着经济走,参保补贴的标准和全省平均工资挂钩,经济发展了,补贴也会涨,不会让农民吃亏。
第四是灵活参保,农民可以自己选,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居民养老保险,两种方式补贴标准一样,想选哪个都行。

具体到参保方式,政策考虑得非常周到。比如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每年自己交8%的费用,政府从补贴账户里帮忙出12%,直到补贴用完为止。如果已经领职工养老金的,补贴直接一次性发到手里,不用等。而选择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会一次性打进个人账户,连本带利算进养老金里。哪怕已经开始领居民养老金的人,也能按月份多领钱,相当于“养老金再升级”。
政策还特别照顾特殊群体。像在校学生、当兵的年轻人,或者有单位交职工社保的农民,补贴会先存着,等他们毕业、退伍或者换工作时再给,一点不浪费。如果养老保险要跨省转移,剩下的补贴也会一次性发到手里,省内转移的则跟着关系走,转到哪儿补到哪儿,完全不折腾人。

说到钱的安全,新规更是严格。补贴资金有专门账户,单独记账、专款专用,财政、审计、纪检部门全程盯着,谁敢挪用就是“红线”。从确定补贴对象到发钱,每一步都公开透明:村里开会讨论、乡镇初审、县里审核,还要公示10天,大家没意见了才能报上去。征地批下来30天内,必须把补贴落实到位,如果征地没批成,钱连本带利退回去,绝不拖泥带水。
这项政策一出台,不少农民感慨:“以前担心老了没地种怎么办,现在政府连养老都安排好了!”确实,从参保到发钱,从监管到落实,甘肃的新规环环相扣,既保眼前,更管长远。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实在的莫过于“钱袋子稳了,心里踏实了”。
信息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25〕23号),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等官方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