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座“爱打扮”的古建小县城,去多少次都会觉得惊艳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2024-12-14 11:16:43

南京秦淮区中华门外曾有座豪华庙宇,那是朱棣在明永乐十年(1412年)为纪念老爸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的大报恩寺。

因为是按着皇宫标准建,一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寺院,寺内的琉璃宝塔更是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近400年,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只可惜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

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这座宝塔的惊艳之处除了它高耸入云的巨构殊形,还有它独步古今的通体琉璃。

在古代建筑里,琉璃一直都是最耀眼的装饰构件。

大约从唐代开始,琉璃就开始应用于建筑屋顶上,这一点尤其在山西介休,尤为常见。

介休是晋中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西中南部,太岳山北侧。

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所以咱们的“寒食清明节”也从这儿发源。

山西介休是中国琉璃之乡,从唐宋就开始进行烧制,明清达到顶峰。

曾为唐代都城的西安,许多建筑的琉璃制品都由介休烧制,到了明清时期,皇城故宫中的众多琉璃制品虽然不在介休烧制,但工匠大多是介休人。

而作为“琉璃大本营”的介休,珠光宝气,美轮美奂的琉璃更是无处不在,像是宫观庙宇、牌坊廊桥,甚至是留了字的碑刻,都能见其踪影。

在介休45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古建筑390处,其中包括11处“国保”,15处“省保”,在高手如云的山西省排名第七。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去了其中一部分,主要在市区内活动,大致游览路线是这样的:介休市博物馆→祆神楼→城隍庙→五岳庙→后土庙→凌空塔(市外)→张壁古堡(市外)。

介休有两个车站,一个是介休站(首推),一个介休东站。

前者位于市区,离主要景点都挨的比较近,而东站远在郊区,公共交通不太方便。

01 介休博物馆

介休博物馆的前身是1921 年创建的介休教育图书博物馆,算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了。

这种有历史底蕴的古城,它的博物馆一般都很有看点。

介休作为中国琉璃之乡,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当地古建上拆下的一些琉璃残件。

其中又有这么几件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洪山镇石屯村源神庙正殿的明代鸱吻,这也是馆里的镇馆之宝。

黄绿蓝釉十分明快清新,鸱吻背部有条盘旋而上的双角蟠龙,加上两米的高度和一吨的重量,压迫感十足。[惊喜]

二是馆里的呆萌神兽“獬豸”,一双黑溜溜的明亮大眼睛,又委屈又可爱。

它是明代古建上排名第八的琉璃脊兽,类似麒麟,但头上有一长角,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古代衙门都有獬豸的饰品摆件儿。

介休博物馆处在三贤大道上的三贤广场上。

很多地方都有“三贤”,比如陕西渭南就下邽三贤: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介休的“三贤”则是春秋贤臣介子推,东汉教育家郭泰和北宋名相文彦博。

02 祆神楼

同在三贤广场上的还有介休著名的祆神楼。

祆念xiān,即“胡人成神为祆”,祆教就是拜火教,在中东被称为摩尼教,到了中国又成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明教。

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琉璃脊饰的屋顶华丽十分,网上资料说它创建于北宋,还和三贤之一的文彦博有关。

楼体曾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据说以前是座过街楼,行人可以从楼下过,甚至底下还能通车。

网上说它全国是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其实不太对。

因为我在泉州晋江到过一座远郊小庙—草庵寺,那里甚至有一尊世界仅存摩尼光佛造像。

03 城隍庙

城隍算是很普遍的神祇了,这种冥界的地方长官一般都由各地的名城英雄担任,作用就是守护当地百姓,民间称之为“城隍爷”。

这处13年的第七批国保,据说去年才对外开放。

黄绿交错的琉璃构件布满院落,几十年前拆除了原有的山门,影壁和用琉璃做的狮子,2011年才复建重现。

正殿是庙里唯一的明代遗构,重檐歇山顶,屋面覆盖的琉璃也是介休为数不多的明代琉璃。

当时的介休工匠仿佛在炫技,几百年过去了,屋脊上吻兽鸱尾,楼阁宝瓶还是一如往昔华美至极。

从城隍庙离开,沿着东大街进入段家巷步行几分钟,再拐入草市巷。

这里藏着一座“国六”的五岳庙,由于尚未开放,所以能不能进去全靠个人运气+情商(多给看门大爷说好话)。[笑哭]

关于这座五岳庙的历史,介休县志有记载:

“明景泰(朱祁钰)七年建,乾隆十五年毁,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1763年,距今也有个261年历史。

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临街影壁,山门戏楼到献殿,正殿,寝殿等等,保存的还是相当完整。

庙内最大的看点在于正殿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其惊艳程度不亚于我在太原晋祠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惊喜]

另外,不知道去过介休的朋友还有没有印象,在博物馆前的三贤广场上立着4只蓝色的狮子,中间还搁了一只宝瓶。

而在介休博物馆里,你也看到一模一样的迷你版的四只蓝色琉璃狮子,只是中间缺少了个瓶子。

这其实原是五岳庙钟鼓楼顶的脊饰(宝瓶遗失了)。

四狮+宝瓶,意为“四狮抬瓶”,寓意为“世世太平”,“四时太平”,“事事太平”,为了便于保护,就取下存放在介休博物馆里了。

04 后土庙

逛完城隍庙一路向西步行,不久就到了观感最好的后土庙,它在人民政府那块儿,旁边就是介休三中了。

我最初以为只是一座小庙宇,没想到竟是一处道教祠庙的建筑群,规模属实不小,兜兜转转看了一个多小时。

创建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庙里有块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重建石碑,上面记载庙宇早在南北朝就已存在,说明至少有1500多年历史。

庙里供奉了许多道教的神祇,包括三清,吕祖,真武,关帝等等,当然还有主角“后土娘娘”。

我查资料后土娘娘是道教的“四御”尊神之一。

父亲是水神共工,孙子是追日的夸父,她本人则是掌阴阳育万物的大地之母,与天上的玉皇大帝相对。

后土庙整体是01年的第五批国保,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风格。

庙里所有的建筑都用以黄,绿,蓝等彩色琉璃构件覆盖,是现成的“琉璃艺术博物馆”。

逛完后土庙若是饿了,附近有一家新起点担担面,当地一家生意很好的早餐店,只卖早午,下午就没了。

担担面不是川渝的专属,也是介休的特色小吃,咋一看有点饸烙面的感觉,粗粗的,口感有些劲道。

汤底也是沁满了辣油,整体看上去又有点襄阳牛肉面的道道,最重要的是6块钱一碗,价格实惠到感人。

店里的丸子汤也很不错,4元一份的价格当然不可能是肉做的。

炸过的土豆做成的汤,汤浓芡多,调味很准,除了对减肥不太友好,其余的也没挑了。

05 张壁古堡

介休南郊,绵山之下便是“国六”的张壁古堡,这也是此行的重头戏。

谁建的,不太清楚,有的说是十六国后赵大将张平,有的说是北齐高祖高欢,还有的说是与隋唐时受封于突厥的刘武周有关。

从介休市区坐301路公交,便可以直达这儿,早上7:30发车,晚上最后一班为17:30,每一个小时一班车,车程40分钟左右。

张壁之名来源于天上的星宿,即是村落也是军事堡垒。

地上明堡只是基操,最厉害的是地下还有暗道,整个堡村的下方匍匐着近10公里的地道,S形走位,网状结构。

有基本的排水口,逃跑口不说,屯兵洞、粮仓、马厩,伏击坑,射箭坑,嘹望孔样样俱全。

据说这设计原理暗含“六壬奇门”之术,我不懂行,只会看个热闹。

因为历史上多次地震造成塌陷,大部分地道已经淤塞,清理出的仅有1000余米。

而现在能看到的仅是原样的十分之一,但就算是这冰山一角,就够值回半张门票了。

另外半张门票花在古堡各处庙宇上,当然啦琉璃依旧是主角,南门外有个清代的关帝庙,之后便是门楼和主要的可罕(汗)庙。

始建年代不详,只知元代就有了,具体供奉谁也不知道,都猜是刘武周。

他是隋末造反的军阀头子,河北沧州人,因为依附突厥部落而受封“定杨可汗”。

北门有兴隆寺,真武殿,空王行祠以及一个琉璃展馆。

这个空王佛是介休的土木佛,本名田志超,是汉人成佛第一人,在当地很是受欢迎,因为出家地在绵山,所以绵山的香客是络绎不绝。

空王行祠前有两块罕见的孔雀蓝琉璃碑,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烧制,一面记的是成佛的历程,另一面记的是空王行祠修建的经过。

在去张壁古堡的路上还去了龙凤村,看了凌空塔,当地人叫它“姑姑神塔”。

因为以前塔下有座姑姑神庙,至于姑姑是谁,问了当地人也说不出一个一二三来。

古塔免费参观,登塔需要20元,塔高63米,上下9层。

塔中有木梯相连,攀爬时需要手脚并用,围绕着塔身旋转向上,着实有些费劲。

因为时间的缘故,介子推隐居被焚的绵山就没去了。

作为山西省11家5A级景点之一,绵山可谓是相当之低调了,我猜绝大多数朋友都不知它是清明寒食的起源。

除了绵山,我们没去的还有许多,比如太和岩琉璃牌坊,石屯村琉璃桥,洪山源神庙,回銮寺,秦柏禅院等等,其中太和岩琉璃牌坊,石屯村琉璃桥以及源神庙在介休东站附近。

尤其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的太和岩琉璃牌坊,不过100多年光阴。

这点历史的古建在山西多如牛毛,但凭借其颜值硬生生的挤进了”国六“行列。

石头砌成的束腰须弥座,四柱三门三楼戴着歇山式黄,绿,蓝相间的琉璃瓦顶,勾滴瓦垄,吻兽脊饰,尽管身后的真武庙已经毁去,依旧是流光溢彩,华丽不可方物。

此外若是时间够的话,可以去一下距离介休100公里之外的洪洞县,那里有一座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

因在阳光下显示七彩颜色,神似雨后彩虹,所以取名为“飞虹塔”,它连同所在的广胜寺,1961年被评为的第一批国保。

这么一座绚丽宝塔只是由寺里的和尚建造,时间还是明朝中期,你大可以想象在明初全盛时期,由皇家费力气建造的南京大报恩寺塔是何等盛景啊。[机智]

0 阅读:13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