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虚竹的儿子叫什么,才恍然大悟,《天龙八部》为何注定没续集

耳东品文史 2025-04-09 00:19:23

一本优秀的小说,显然,金庸的那些小说就都算得上“优秀”,甚至在多数粉丝心中,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所以金庸在写了《射雕英雄传》之后,又写了《神雕侠侣》,甚至还有《倚天屠龙记》,然而读者还是不满足,于是有其他作者写出了《倚天续集》性质的《九阴九阳》,这都足以证明金庸的故事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作为金庸的巅峰之作,那《天龙八部》自然也还有不少值得被续写的地方,然而直至金庸封笔,乃至他老人家驾鹤西去,也始终没能见到一本《天龙续集》问世。

(段誉、虚竹剧照)

所以金庸为何要放着这么好的素材不写?

或许不是不想写,而是不好写,甚至是不能写,而这件事,还得从书中三位主角之一的虚竹说起。

一、戛然而止的故事

为何要从虚竹说起?

原因很简单,因为书中另外两位主角,即萧峰和段誉的故事其实已经说透了。

萧峰在平息宋辽纷争之后便以断箭自戕,甚至金庸还让阿紫抱着萧峰的尸身跳下万丈深渊,令其尸骨无存,当真是惨。

至于段誉,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他的历史原型为段和誉,又名段正严,而金庸在处理这类有历史原型的角色时,往往都会尊重历史事实。

所以他在新修版末尾加上了一段“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所以段誉的故事也说透了。

(段誉、梦姑剧照)

唯有虚竹不同,他的故事尚有值得展开的部分,无论是他的武功修为,还是他后来的武林地位,都足以让他成为“后天龙时代”的武林至尊。

而金庸在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就提到过与《天龙八部》互动的情节。

比如黄蓉在轩辕太前提到过这么一句:“想当年丐帮乔峰乔帮主在聚贤庄独战群雄,又以降龙二十八掌在少林寺前打得众魔头望风远遁,雁门关前逼迫契丹皇帝折箭为盟,不敢南侵,真是何等英雄。”

也就是说《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是承接《天龙八部》的,那期间被略过的这数十年的时间,就是虚竹的主场。

当虚竹老去之后,他的传人或者后人,就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登场,既然如此,金庸为何不围绕虚竹之子展开剧情?

或许正是因为那孩子的存在,才让这段剧情难以被展开细说。

二、承上启下的高人

虚竹的儿子是谁?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就提到了这么一位活跃于后天龙时代的高手。

不卖关子,笔者所指的那人即是“剑魔”独孤求败。

关于这位高人,用他留在那剑冢中的墓志铭来概括再合适不过。

“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不得不佩服金庸塑造人物的功力,只是短短几句话,一位潇洒飘逸的剑客形象就已经跃然于纸上了。

若无意外的话,这位剑客,多半就是虚竹的儿子。

(风清扬剧照)

当然,你可能要说了,凭什么如此断定?就因为他用的武功,独孤九剑。

直至《笑傲江湖》中,金庸才补全了独孤求败所用的剑法,即“独孤九剑”。

根据书中的说法,这剑法分为九式,尽管它只是“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气式”这九式,但每一式又可以对应不少招式。

以“破箭式”为例,它绝不仅仅只是用来破解弓箭的,书中明确提到过,它可以用来破解各种暗器。

总而言之,独孤九剑几乎是能够破尽天下武功,而在天龙时代,能够达成这般效果的,只有一门武功。

正是童姥传给虚竹的“天山折梅手”。

(虚竹剧照)

若无意外,这独孤九剑就是天山折梅手的变化版本,这就好比郭襄能够用“剑”来使出打狗棒法一样,对于真正的顶尖高手而言,驾驭那些武功是可以做到“不滞于物”的,这也与独孤求败追求的“无剑”境界不谋而合。

说来独孤求败能够自弱冠之年开始就无敌于天下,也说明他是有高人指点,显然,后天龙时代的第一高手就是虚竹。

因此他多半就是虚竹和梦姑的孩子。

既然如此,金庸大可围绕他展开剧情,无论是“天下第一”还是“虚竹之子”的标签都极具话题性,他为何没这么做?

答案正是因为存在漏洞。

三、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

虚构的故事就是这样,要填补一个漏洞,就难免会产生新的漏洞。

“剑魔”独孤求败这个角色的人设确实出彩,他的存在也确实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个角色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

若他是虚竹的儿子,他为何要改姓“独孤”。

他追求成为天下第一,想找到一个能击败自己的对手,他与后天龙时代的明教教主方腊是否有交集,他与那创出《九阴真经》的黄裳孰强孰弱?

(独孤求败剧照)

他用“紫薇软剑”误伤的意思又是谁?

如果他自诩天下无敌,那五绝高手又算什么?

这即是问题所在,要将一个角色捧上神坛,就难免让其他角色掉价,以至于只能金庸只能让他们处于“王不见王”的状态,这些故事就不方便展开细说了。

所以金庸略过后天龙时代这数十年的故事,却造就了好几位“武林神话”级别的人物,也算是十分聪明的写法。

4 阅读:366
耳东品文史

耳东品文史

品名著、读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