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两汉:刘邦为什么有仇不报

贪吃的骆驼 2025-02-14 07:40:54

公元前200年,刘邦御驾亲征北地。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老刘能打下大汉天下,可不光是靠韩信这个军神,他自己也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再加上当时刘邦带的是百战过后,筛选出来的精锐,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老刘打的是顺风顺水。

但是老刘后来膨胀了,结果中了匈奴单于的诱敌深入之计,结果被匈奴给围困在了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

这个被载入史册的白登之围,有很多值得一聊的小细节。

比如当年刘邦北伐的大军足有几十万,但是因为刘邦冒进,所以他只带了几万万人;

比如当年匈奴大军足有几十万,但是被围困的刘邦却有地理优势,以及装备优势,所以当时两方僵持住了;

比如当年匈奴久攻不下之后,开始担心刘邦的大部队了,而刘邦则开始担心后勤跟不上了;

最后刘邦更心虚,于是他就通过陈平,花钱买了一条出围的路,这才解了白登之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匈奴相对有优势,为什么不拒绝刘邦的买路钱,直接把刘邦给办了,然后趁着汉军失去了皇帝,趁机入侵中原呢?

提这个问题的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他是站在中原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而不是站在匈奴人的角度。

匈奴人是什么人,他们不是以农为生的中原土著,他们是靠渔猎为生的游牧部落,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一次的南侵,并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在他们的眼里,有草有水能跑马的地方,才是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

如果这个地方不具有这些条件了,那么我换个地方,或者抢一块地方就行了,至于频繁的南侵中原,那主要是因为草原上的物资不够了,他们需要来趟“零元购”。

因此游牧部落最核心的诉求,从来就不是疆土,而是物资。

因此当年围困刘邦的匈奴人,在看到刘邦愿意花买路钱时,很愉快的就同意了,因为如果你不同意,你最多是吧刘邦这几万人给霍霍了,但是你最终其实得不到什么。

有人可能还会问,搞农业比搞游牧要相对稳定,为啥草原上的匈奴人不愿意非转农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习惯问题,而造成这种习惯的,是大自然的问题。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那道神奇的降水线以北,降水量是十分稀缺的,没有水怎么可能发展得了农业,而且北方不光是缺水,还有会有贫繁的低温,温度更是农业的大敌,所以北方的部落根本就没法发展农业,于是在成百上千年的影响下,北方的游牧部落就把非农基因给刻到骨子里了。

说完了匈奴人的无奈,我们再来说刘邦,刘邦前期花钱买路,后起又通过和亲这个幌子,花钱买平安,让老刘看起来十分的憋屈,那么能把楚霸王干掉的老刘,就不能挺起腰子,一雪前耻,把匈奴人给揍趴下吗?

以当时汉军的纸面实力(主要是科技加成),汉军不是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击败匈奴,但是大家别忘了,匈奴作为游牧为主的政权,人家是基本没有固定地点给你打的,你要想彻底消灭人家,你必须要在茫茫草原上一点点的消灭人家。

且不说在那个没有导航的时代,你能不能找到找全人家,你就是找到了人家的动态位置,你能一直这么追着打吗,中原的战争,你可以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陷,然后以此为据点,以战养战式的打持久战。

但是到了没有城池、没有农业资源的草原上,你只能自备补给,当年的补给运输是多么的困难,什么样的家庭能承受这种消耗,所以刘邦不是不想报仇,而是根本没法报,而且站在一国之主的角度看,你被动防御都不划算,而最划算的办法,其实就是花钱买平安。

这并不是刘邦太怂,而是他作为一个君王最负责任的最优解,至于后面的那位大帝,咱们后面细聊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