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第八个嫌疑人》,观感一般,不如预期。
感觉有点浪费了这个悬疑感十足的片名。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95年那场劫钞案中,5名嫌疑人很快被抓获归案,2名主犯在逃。
七个人参与的劫钞案,第八个嫌疑人是谁呢?
这自然而然就成了观影过程中始终浮在心头的一大悬念。
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这片名就是一个噱头,导演在玩文字游戏,根本没有第八个嫌疑人。
故事的展开,从事发之前,陈信文一行7人的筹备工作,到劫钞过程,2分钟内打死3个押钞员,抢劫1500万现金,到事发后潜逃、被捕。
整个故事,平铺直叙,导演特别注重时代感的还原,就整得,有点像纪录片的感觉。
陈信文、陈欣年兄弟两人21年的逃亡生涯,期间承受着很大的内心煎熬,这一段历程是沉重的,有着浓重的“罪与罚”的既视感。
陈信文为了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回到中国,亲手杀死了对自己有恩的莫志强。这个过程拍得非常写实,又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活下去,陈信文真的拼命了,不惜手染鲜血,这一段戏,大鹏的演技确实炸裂,也是全剧中拍得相当精彩的一部分。
再次回到国内后,陈信文,也就是莫志强,他似乎做回了一个好人,踏踏实实干活,并且娶妻生子,稳稳当当地过日子。
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丈夫,在女儿眼中,他是一个好父亲。
老刑警王守月(林家栋 饰)却偶然间从一起爆炸事件的新闻中看到了陈信文的面孔。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眼就认出了陈信文,因为这是他心里过不去的一个坎。
单枪匹马,王守月去找了莫志强,在饭桌上逐次念出当年已归案的5个罪犯的名字。
这一次,陈信文有着莫志强的身份做掩护,没有证据表明他是陈信文,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对王守月说,你没有理由抓我,除非你能证明这个案子有第八个嫌疑人,这个嫌疑人就是莫志强。
点题的话原来在这儿放着呢,但用这个扣题不免有点儿牵强。
压根没有第八个嫌疑人。
只是陈信文为自己摆脱法律制裁的一个说法而已。
但,陈信文有个很大的漏洞,就是他的表弟陈欣年。
自从缅甸归来后,陈欣年一方面在矿山上受了伤,另一方面他亲眼目睹了陈信文杀死工友的全过程。整个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垮了下来,回国后身体愈发差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陈欣年是唯一能证明莫志强真实身份的人。
陈信文再一次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但关于王守月在21年后缉捕陈信文这一段,影片处理得有些潦草,倒是突显了陈信文内心的挣扎,但无论是正邪双方,都没有以正常的智商来一场旗鼓相当的较量。双方都颇有降智之感。
王守月没通知任何同事,只身一人深入罪犯家里,吃了一顿饭,完全暴露给了罪犯后,自行离开了,这才通知警局同事前来支援。
王守月这样做,是不是相当于给陈信文提了个醒,给足了他逃跑的时间?
对陈信文暴露他的身份之后,还单独与陈信文去偏僻的地方,还敢背对着陈信文。
陈信文已经在搬石头,琢磨着要不要干掉他了。
不但正派行事奇怪,而且反派也降智,陷入各种犹豫不决,既没有跑路,也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所以他为目前危险的处境想出了第三招,那就是解决掉陈欣年这个能暴露他真实身份的人。
但陈信文在执行过程中,实在是对着自己的弟弟下不去手,也算是良心未泯。
整部影片看下来,悬疑感不强,谈不上多么的扣人心弦,更多的是平铺直叙了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故事。
但这或许也可以构成它的优点,不玩花活,简洁有力,也有直指人性深处的似有千钧力的炸裂表现。
导演拍摄得很克制,不煽情,但在故事层面,叙事却不够精彩。
齐溪饰演莫志强的老婆,她的表演很亮眼,但他们夫妻两人之间的互动缺乏CP感,客气疏离感大于亲密感。
大鹏的演技,可谓是这个影片中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一大亮点,几次贡献了炸裂演技,表情爆发力都很足。
今年6月份,大鹏凭借他在《第八个嫌疑人》中的炸裂表现,拿下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最佳男演员奖,实至名归。
林家栋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他所饰演的王守月这个角色,喜怒不形于色,看不到多少情绪的起伏。
张颂文“黑转白”饰演了一名刑警何蓝,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牺牲,下线很快,戏份其实不多。
何蓝这个角色,可供张颂文发挥的空间有限,全程像个工具人的角色,扁平,不立体。尽职尽责,因公殉职,这个角色更符号化、标签化。
王守月之所以这么在意这个案子,最大的动机与原因是何蓝之死,但影片中却没有足够的细节,来铺垫与展现出王守月与何蓝之间有多深厚的友情。
这导致了在正派这方,情感浓度不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互动感不强,各自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
简言之,《第八个嫌疑人》,及格线之上,但算不得优秀之作。
豆瓣评分6.5分,算是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