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无慧眼。
文/每日资本论
人人喊打的地沟油成了香饽饽。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餐废油脂即俗称的地沟油(UCO,即Used Cooking Oil)约100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占比约为60%。2023年,中国占美国“地沟油”进口量的50%。要知道,2022年这一比例仅占0.1%。
仅仅一年多时间,进口量占比从0.1%飙升至60%,惊人的数字变化背后到底暗藏哪些玄机?
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进口地沟油肯定是利益驱动型。最核心的动因来自补贴。美国方面对地沟油每加仑提供1美元的补贴,甚至像加州最多补贴达到2.5美元。这意味着,一加仑地沟油的补贴总额可以达到3.5美元。
简单计算一下,一吨UCO等于238加仑,一吨UCO的补贴金额接近6000美元。要知道,目前一吨航空煤油的价格也不过6700美元左右。换言之,高额补贴让地沟油在美国市场华丽转身变得“很香”。
如此大幅补贴的背后是地沟油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全球“低碳经济”推动,汽车开始电动化,而降碳减排的重点且消耗传统燃油更多的航空业要进行变革,经济成本压力太大,于是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目前的航空燃油,是航空业“脱碳”的关键。
相比传统航煤,可持续航空燃料可让飞机以更少的燃料飞行更远的距离,而且它还是一种普适性替代燃料,无需对飞机技术或燃料基础设施进行任何改造,可以减少60%至88%温室气体排放,帮助航司实现低碳飞行。
重点来了——制备生物燃油需要用到食用油,价格低廉的“地沟油”无疑是最佳的原材料。对于美国来讲,使用来自中国的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会使美国的原材料成本降低2/3,并且碳密度低于新鲜棕榈油或菜籽油,可以减少高达83%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样优质的原材料,简直是宝贝。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进口中国地沟油。一句话:中国,因为自身的烹饪饮食传统习惯,所以成为全世界上产生地沟油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约产生1000万吨的地沟油。
据部分业内人士预计,今后几个月美国从中国进口餐废油脂量有望再创新高。但这种局面或许不会长久。因为在此情况下,大约5年之内,中国地沟油出口量就将告罄。而且中国本身也需要地沟油做航空生物燃料。
技术端,中国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国家,目前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已经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10万吨生物航空燃油。国产C919飞机以及ARJ21飞机都加注了生物燃料进行了试飞。
政策端,今年7月31日,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到,要“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先进生物燃料产量将达2398万吨标煤,需求量将达2746万吨标煤。
看到此,是不是十分憧憬地沟油带来的商机?
但把地沟油变成生物燃料也有几道坎需要迈过。首当其冲的就是搜集问题。中国虽然每年产生的大量地沟油,但很多地方尚且缺乏对地沟油回收利用的完善体系,大部分被半地下的“游击队”把持,每年有一半的产量不知所踪。因此,目前尚没有真正大批量向国外出口地沟油的企业。
最大的难题还是成本问题。地沟油变成生物柴油,从回收到加工的全流程成本,大约是普通航空燃油的3倍。另外,生产能力也严重不足,中国已建成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年产能达20万吨、已宣布的规划产能超300万吨,但相比中国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空燃料消费量,缺口依然很大。
直白点说,要想地沟油迎来替代生物燃料的节点,还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进一步降低成本,使生物燃料与传统能源之间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但大麻烦也意味着大机会,地沟油“变身”的过程中就蕴藏着种种商机。
地沟油的收集难题——乱、小、散,尚未形成产业链前端的大企业。好了,这些特点是不是有点类似当年出租车行业有很多“黑车”,不仅难以管理,还容易隐藏不安定因素的情况?
那么,能否按照当年共享经济的模式,用补贴调动资源,用资本玩转产业的路子,将搜集地沟油的行为变成经济行为,让“全民”参与,迅速让搜集地沟油经济行为全国布局?
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要落地还需要细化,哪位大神有兴趣不妨动动脑筋。
有搜集作为前提,第二个商机也自然而然不是问题——出口给补贴高的国家,比如说目前的美国。而且大企业往往也掌握较强的议价权,毕竟地沟油的总产量也是一定规模的。
最后就是通过院校等资本与技术的合作,突破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料的技术,将成本大幅下降,甚至非常接近传统能源。那样,地沟油的生命力就通过市场的手段得以长久生存下去,而非用补贴的力量。
好了,第一波将地沟油卖到美国的聪明人,已经口袋鼓鼓,第二波中会有谁呢?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正经的开办这种企业有什么的门槛吗?手续好办吗?
我很好奇为什么没人提合成燃料油路线给燃油车转变为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