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没有“流浪汉”只有读书人

华舆 2024-11-15 14:41:28

近日,福建厦门有网民反映,前埔图书馆长期有流浪汉出现,气味刺鼻,卫生情况堪忧。经过当地文旅局核实,所谓的“流浪汉”实际上是一位读者,经常在固定时间出现,有轻度智力障碍,虽然形象稍显邋遢,但从未有过影响其他读者阅读的行为。当地文旅局还表示,“每一位公民都有进图书馆阅读的权利,我们不能拒绝他入馆”。

  ▲1月14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内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何“流浪汉”出入图书馆会令网民感到不适和担忧?从网民反映此事的诉求看,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卫生角度考虑,认为有“流浪汉”出现在图书馆卫生堪忧;二是安全问题,认为白天在图书馆、晚上在垃圾堆出入的“流浪汉”很危险。其实,从公共场所卫生与个人权利间的角度看,网民的诉求不难理解。也因此,该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流浪汉”读者就其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劝说,该读者之后再次进馆时,已经更换了衣服、理了头发。同时,图书馆还联系了其他机构,随时准备为该读者提供帮助。

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确实需要保持整体环境的整洁和舒适。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暖的地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人人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利,“流浪汉”虽然在形象和卫生上不如人意,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却与任何人无异。对于像“流浪汉”这样的弱势群体而言,作为公共资源的图书馆无疑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因此,选择平视而不是怜悯、选择包容而不是排挤,才是一个社会面对弱势群体时应该有的态度。十几年前,时任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曾这样说过:“我无权拒绝他们(流浪汉)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事实上,在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游民的出现非但不会引起争议,反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批美国人失业,并制造了大量游民,而在公共图书馆看书,则成了不少游民失业后的生活方式。美国公共图书馆大都由财政税收支持,有管理委员会,对所有人开放,读者来去自由。除了藏书之外,公共图书馆还为整个社区提供免费公共空间以及一些活动和课程,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财政信息和政府福利信息。这样一来,他们才更有可能找到工作。

一名因阅读而获得知识希望改变命运的“流浪汉”,能够改变命运的机遇一定是在图书馆之外。因此,这些社会保障的“外力”,需要多方协同。首先,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与帮助,同时提升公众的认知与共情能力。另外,政府相关机构也应支持公共服务机构接纳特殊群体。更为关键的是,公众应该捍卫他人正常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就像捍卫自己不受歧视的权利一样。城市的形象不仅在于高楼巍巍,更在于其中每个人发自内心给出的包容和善良。

“流浪汉”也有梦想,图书馆是“流浪汉”了解世界和获取精神慰藉的一扇窗。没有理由把他们拒之门外,因为在图书馆面前,没有“流浪汉”,只有读书人。翻书的手,干净就好。(完)

作者/王大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