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忆对越作战:连长教我正宗近地歼敌

旧情难以释怀 2025-01-17 15:30:43

军队里有句老话,“新兵怕打枪,老兵怕战术”。

这句话听起来风轻云淡,但背后藏着一种沉甸甸的现实——战争的脚步近了,谁也无法逃避。1979年初,广西边境的山林还没从冬季的寒冷中缓过劲儿,部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有人说,战争从来没有警告,它总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降临,但对于那些经历过的人来说,战争是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每个细节都带着命运的安排。

这场剧本的开场不算热烈,甚至显得有点随意。

一个小连队的副指导员,整天嘻嘻哈哈,吊儿郎当,像是根本没把军人的职责当回事。

他喜欢和战士们一起练文体活动,偶尔还会讲些家乡的趣事,大家都觉得他是个不着调的干部。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一次训练中突然拉住了一个年轻的班长,认真地说:“好好练,别懈怠。”那一刻,年轻的班长愣住了,甚至有点心慌。

他不知道的是,副指导员的随意背后,藏着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敏感直觉。

1979年1月,部队接到命令,立刻启程前往广西。

一路上,战士们的情绪复杂得难以形容。

一边是紧张的战斗准备,另一边却是从未有过的丰盛伙食。

猪杀了,肉熏了,腊肉背上了肩,仿佛是在用最后的好日子安慰自己。

有人笑着说:“这肉是真香,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吃。”这句玩笑话没人接,因为大家都知道,未来的路不好走。

行军的场面壮观而让人心生敬畏。

长长的车队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坦克和装甲车轰隆隆地碾过泥土,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偶尔能看到车上的年轻士兵和地面的战友对视,那种眼神里夹杂着好奇、紧张,还有一丝掩饰不住的茫然。

路过一个县城时,老百姓敲锣打鼓送行,副指导员拍了拍班长的肩膀,指着前面的一支队伍说:“看见没,那可是王牌部队。”班长抬头一看,果然,这支队伍气势逼人,战士们脸上写满了杀气,锦旗迎风招展,战歌震耳欲聋。

副指导员低声嘟囔:“这仗,不好打啊。”

随着行军的深入,气氛愈发紧张。

一次驻地训练中,全连开始剃头、测血型、准备急救标签。

副指导员带着班长爬到一棵大树下,掏出一本小册子,让班长跟着念口号。“坚决完成任务”“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们”“为战友报仇”……班长忍不住问:“为啥要为你报仇?”副指导员嘿嘿一笑:“打个比方,谁牺牲了就为谁报仇。

打仗嘛,图个念想。”这话听得人心里发毛,但也没人反驳。

因为大家都知道,战场上没有如果,也没有退路。

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连队的训练强度也在不断升级。

老兵们穿梭在新兵中间,一边指挥一边帮忙,有时候还会端着热水为新兵洗脚。

有人说,这种场景是传统,也是一种仪式感——让新兵明白,战场上每个人都是彼此的战友,生死相托。

副指导员背着不知道从哪搞来的冲锋枪,跟大家一起训练,一起吃住。

班长问他:“这枪哪来的?”副指导员瞥了他一眼,没回答。

但过了一会儿,他凑到班长耳边,小声说:“团里连搞造纸厂的钱都拿出来了,骡子也准备杀了吃肉。

真是不留后路了。”

这样的准备显然不是虚张声势。

几天后,团长亲自到连队视察,每个战士都握了团长的手。“团长的手劲儿真大,目光盯得人发慌。”有人这么描述,但更多的人记住的是团长那句沉甸甸的话:“把武器擦亮了,子弹上膛。”这句话像是一把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三天后,命令下达,部队开始集结出发。

这次行军和以往不同,不再是日常的演练,而是直奔战场的前奏。

一路上,年轻的班长一直在琢磨副指导员的话,心里隐隐觉得不安。

行军途中,副指导员突然变得很少说话,偶尔会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战友们。

那种眼神里有期待,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人心里发凉。

到了边境,炮声已经开始在远处响起,像是催促的战鼓。

战士们纷纷整理装备,调整状态。

年轻的班长回头看了一眼副指导员,发现他正默默地擦着冲锋枪,脸上的表情前所未有地严肃。

班长这才意识到,那个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干部,其实早就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战斗的号角吹响后,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副指导员带着班长冲在最前面,他的背影坚定而决绝。

有人后来回忆起那一幕,说:“他平时像个不靠谱的老兄,但关键时刻,他比谁都靠谱。”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矛盾,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军人的另一面吗?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这场战争到底改变了什么?答案或许复杂,也或许简单。

对于那些亲历者来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

有人说,战争从来没有赢家,但在那些年轻战士的眼里,守护家园和祖国的信念,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胜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