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其谈是真的有学问吗?

翠巧谈文化 2024-08-28 01:33:34

总有这么一类人,见什么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管别人想听与否,每每总是津津乐道,好为人师,而且还乐此不疲,为此也遭受冷遇,然而本性使然,不改其夸夸其谈的本性。自以为自己懂得甚多。

例如别人正专心致志对弈,他却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讲演,眼见听者寥寥无几,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他说:

′′亲爱的棋友,静一静,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天天下棋,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棋是谁发明出来的?如果大家不知道的话,还是听我慢慢道来!

′'快点吧,正在马踏車的关键时刻,谁还关心那些破事!′′对弈的一方急不可耐,急匆匆地催促对方。即使围观者也有显得不耐烦的样子,不时冒出阵阵嘲笑声。

老者仍是知趣,慢条斯理地开启了他的话匣子: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郑成功的人七下西洋,(开口出错)水兵在大海行船,百无聊赖,为了解决水兵的寂寞,郑成功昼思夜想,挖空心思,最后发明一种象棋的娱乐品,丰富了水兵日常生活。

老者讲得不亦乐乎,听者却心不在焉,就算是象棋爱好者,谁还关心象棋的出处呢?况且讲的话题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对他讲的话不知是重复了多少遍,但在他看来仍然如数家珍,常讲常新。

′′我不听说过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曾经收复台湾,也没听过他下西洋之事啊?老者随机转移了话题,大概他们是父子关系,大差不差地,人老了有点口误也在所难免的。自圆其说往往是走向了反面,其结果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赢得大家一片笑声。

其中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有人用它解释麻将的起源,而今老者却又别开生面,移花接木地用于象棋的起源,因而更是漏洞百出,不伦不类的。

生活中这样的事大有人在,特别是走年人,总是认为事事都懂,以长者自居,把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进行花样翻新,结果是适得其反,画虎不成反类犬,通常认为自己了解甚多,过去的事记得特清楚,有时对时间,地点,人物记得非常清楚,常借此成为炫耀的资本,对旧闻轶事格外上心,对新闻新事充耳不闻,这就是典型的老者痴呆的表现,长期形成的记忆沉淀,已使他们容不得新鲜事物,反而一味地重复过去,颂古非今。最为可悲的是,他们往往不认为自己是病态的表现,处处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并且还强令别人都是听他讲,不时地提醒大家一定要用心,这就是满满的知识,对人们都有用。习惯性地推推身边的人,或者靠近你的耳边,大声吆喝,弄得人们见他都躲得远远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即使再好的名言也不能不厌其烦地宣讲,话说三遍淡如水,老年人改变别人就是先从改变自身做起,不断地吸引新鲜的东西,才能有话可说,常话常新,自己又不能更新,总是贩买自己的陈词滥调,别人怎么能不烦呢?他们不能从根本找原因,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而总是抱怨,都是手机惹的祸,互联网不该包罗万象,自己的讲话没有市场,多半是互联网给吭的。

也许是出于好意,往往总是适得其反,他常常逢人便说,我宗里有捌杖,有需要的到我家来拿,保证不要钱。诸如此类的话,听到的也多了,特别是身体略有不便的人,更是忌讳这些,听了心里感觉不舒服。有时冒充文化人,拿着一些旧书,肆意宣扬,还要把这些书送给别人转看,不管人家是否愿意,一切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牛不喝水强按头,强扭的瓜不甜。

只有强大自我,才能抵御外来的侵扰,自身强大了,知识丰富了,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的成为人之师,讲话才能真正的有份量,说话才能真正的有魄力!

0 阅读:2
翠巧谈文化

翠巧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