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瓷玉骨枕凉夜,古人的消夏“凉”方:瓷枕,一枕入梦,意趣犹生

燕飞说剧 2022-10-05 15:41:43
前言

枕头,是我们家居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之一。在生产工艺发达的现代,枕头也有五花八门的种类,枕头内的填充物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枕头中的填充物有稻壳、荞麦、棉花、动物羽毛,以及时下流行的各种药材。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的枕头躺上去基本偏软,更贴合头颈部的自然曲线。这些现代日常用的枕头在古代被归为软枕,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古代特有的硬枕。

硬枕,顾名思义就是坚硬的枕头。硬枕虽然在现代很少见到,但在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很是流行。

根据考古学推测,硬枕的出现早于软枕,在人类文明进化中,最早的枕头应该是打磨光滑的石块,比如玉枕就是一种遗留至今的石枕。

硬枕也有不同的种类,如竹枕、木枕、玉枕、金枕、瓷枕,而其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就是瓷枕。瓷做的枕头没有一丝软度,现代人枕上去很难入睡,为什么古代人要枕着硬邦邦的瓷枕入睡呢?他们不会觉得难受吗?

瓷枕的起源

瓷枕最早出现在隋朝,于唐朝时开始流行,在两宋和元朝达到发展顶峰。近代考古工作中,曾在隋朝人士张盛墓中挖掘出一件瓷枕,这是我国存世的历史年代最早的瓷枕。

这个发现也证明了一个长久的说法,那就是瓷枕最初被烧制出的用途是陪葬的冥器。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因为墓葬品的种类,在很多情况下都与日常用品相同,所以严格来说瓷枕并不像唐三彩一样是纯粹的墓葬用品。

有了隋朝的铺垫,在唐朝的时候,瓷枕开始了它一直延续到清朝的流行之路。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待瓷枕,很少人会对这种硬邦邦的瓷枕感到喜欢,但就算有着并不舒适的入睡体验,古代人依然对瓷枕情有独钟。

瓷枕流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瓷枕经久不衰的原因

瓷枕是古代的消暑神器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纵使在温度高达三十多度的夏天,也有空调冷饮等多种消暑方法,但在古代夏天可不会有空调、冰柜而使其变得凉爽些。

达官贵人一般选择到依山傍水的山庄阴凉之所避暑,皇室还有机会吃到冰块冷饮解暑,但平民百姓在酷暑当头的日子里就比较难耐了,他们的消暑方式十分有限。

瓷枕就是平民常用的床上消暑神器。

虽说瓷枕是民间用物,却也不是寻常人家能用的上的物件。瓷枕对陶瓷品质要求很高,需得光滑无伤,弧度自然地瓷枕才能入选,所以古代社会拥有瓷枕的人家,大多数是当时社会里的中产阶级,以文人雅士为主,也正多亏有这些饱读诗书的富贵闲人的存在,使得瓷枕有长足久远的发展。

在炎热的夏天,陶瓷要比金属和布料都冰冷许多,而且接触时间长了也不容易升温,在没有空调,冰块难得的古代夏日,枕着瓷枕自然就能凉爽不少。

李清照就在《醉花阴》中写:“玉枕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

这里的“玉枕”就是宋朝最为流行的瓷枕,而这句词也恰好点出了,瓷枕被运用最多的场合—午睡。陶瓷的质地不易导热,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过类似经历。

古人也不是以虐待自己为乐,他们也知道瓷枕太过坚硬,长时间枕着难免会让颈部不适。所以,夏季一天中最炎热难当的午后,自然就是瓷枕大展身手的时间。

在正午枕着瓷枕小憩,借着冰寒的陶瓷渡过酷热的午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宋朝后期更是有人别出心裁,将瓷枕做成中空状,以求枕内生风,更添凉爽。

不过也有人不认可瓷枕带来的凉爽,比如清代的曹庭栋在《格古论》中就觉得,瓷枕只能是床榻上的陈设物件,制作精巧但是寒气太大,冰冷彻骨,对人体没有益处。

“定窑有瓷枕,制极精巧,但枕首寒凝入骨。”

东坡诗: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孤负北窗凉。北窗凉气,已不宜受,况益之瓦枕乎?石枕亦然。

瓷枕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瓷枕虽然是民间纳凉的物件,但并不缺少艺术美感。

在宋朝文人之间瓷枕是一个很热门的礼物,瓷枕和各种陶瓷制品一样,有着很强的艺术可塑性。一个瓷枕在创造者的匠心独运下可雅可拙、可精巧可古朴,并且十分流行在瓷枕上烧制诗词。

宋代是中国古代审美发展的顶峰,同时又是陶瓷烧制工艺的顶峰,这些有利因素使得宋代瓷枕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瓷枕又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物品,所以风格多样,有趣生动。

宋朝磁州窑系烧制出的瓷枕最为出彩,此时的瓷枕已经脱离了传统生活用品的范畴,更是一件艺术品。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立方体枕形还有几何形枕、兽形枕、人物枕、建筑枕等多种瓷枕。

现今传世的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人物枕中的传奇之作。瓷枕被做成一个报臂俯身酣眠的孩童形象,儿童右手拿着一个绣球,两脚上翘,白釉质地温润如玉,成色极好,是后世孩儿枕制作的重要模板,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而现藏在安徽省岳西县文物管理所的元青白釉捏雕瓷枕,则是建筑枕的杰出之作。全枕长32厘米,宽15毫米,高18厘米,胎体润泽坚致,透白莹光,在18厘米的的空间中,雕刻出复杂的檐楼台式造型、运用塑雕和镂雕的技法,雕刻出精巧细致的亭台楼阁、曲廊回檐,檐楼和曲廊内又有十八个人物立像,男女形态或立或坐,神态怡然,见之忘俗。

唐朝时期,瓷枕的装饰手法多是模印和细划绞胎,而宋朝以后的装饰手法则多是绘画。这也使宋朝瓷枕有着多样的纹饰,如动物纹、花鸟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

其中的文字纹是一个很有趣的纹饰种类,中国古代士子大体上都有些自警自省的好习惯,瓷枕质地温润,形体典雅,再在上面加上些警世恒言,就更加能浮现出独特的文人气质。

“众中少语无事早归,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这些小而精妙的言语装点了枕上人的“南柯世界”。

这就让很多饰有文字的瓷枕,成为了精妙的警枕,白日诵经吟典,夜里枕铭思过,带着一番苦学心思修身养性。还有的警枕做的极窄,只能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一旦翻身就会从三四尺的警枕上滚下惊醒,惊醒之后便又是一番悬梁刺股。

不过瓷枕的作用也不都是如此严肃的,瓷枕除了纳凉观赏,警醒学生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作用,瓷枕作为闺阁用品,能让女性的发髻保持不乱。

瓷枕是古代女子的闺阁爱物

古代女子发髻繁复沉重,每每打理梳妆一次,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除了钟鸣鼎食之家的女眷,能有时间每日料理发髻,寻常人家的女子,每日要打理家事,侍奉公婆时间紧凑,很难日日腾出时间梳妆。

于是很多女子常常理好一次头发后,就带着精致的发髻入睡,寻常软枕容易和发髻产生摩擦使头发松散,光滑平整的瓷枕自然就更为合适。

瓷枕在成为闺阁爱物后,更有女子巧思妙想,挑选带有脉络纹饰的瓷枕睡眠,一觉醒来香腮出便有若隐若现的压印花纹,颇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娇妍。

这个充满女儿情思用处充满文人气的瓷枕凭填了许多活泼细腻,也让瓷枕的受众更为广泛。

不过可惜的是,瓷枕没有逃过品味杂乱的清朝。经过宋、元、明的发展,瓷枕的风格本来已经基本定型为清新朴素,淡雅有致,但时间一到了清朝,就大变模样,由于瓷枕多是民间用品,所以多是民窑烧制。

不得不说,清代民窑和官窑的品味差距实在过大。我们现今看到的清代民窑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花色繁杂,色彩堆砌的让人眼花缭乱,瓷枕无出其右,清代瓷枕上的绘画基本奠定了今天地摊瓷器的样本。

但抛开审美来说,瓷枕也确实在清朝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且古人还认为瓷枕能够刺激穴位,舒经活络,养生延年。从隋朝到清朝再到民国,瓷枕至少伴着中国人沉沉的睡了一千余年。时至今日,瓷枕也并未完全退出我们的生活。

瓷枕在后世的发展

清代社会走向灭亡后,瓷枕并没有随之而去,民国时期的瓷枕依然十分走俏。譬如广东东莞一带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即使在民国和建国初年,当地已婚妇女依然盘着厚重的发髻,这种发髻往往一月一盘,平日里这些女子就习惯了枕着瓷枕睡觉。

民国一些小资的女性也喜欢瓷枕的精巧,旗袍玉镯枕冰瓷,成为当时的一股风潮。我们今天在古玩市场上就能感受到民国瓷枕的数量之多。

近年来受中医养生观点的影响,也有一部分人开始重新审视瓷枕的使用价值,瓷枕凉席逐渐回归到了现代人的生活中。

结语

冰瓷玉骨枕凉夜,瓷枕虽硬,但却在一千多年里陪伴着中国人度过了难耐的盛夏。

小小的瓷枕,不只是一个纳凉的用具,更有古人充满意趣的情思。历史向前奔涌,时代折旧出新,瓷枕也将跨越时间的山海再度回到千家万户。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