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出身儒家,为什么协助秦始皇“焚书坑儒”?

二楼象女士 2024-11-11 16:36:34

前247年,李斯辞别恩师荀子,离开赵国前往秦国谋生。这一告别,让李斯和儒家的命运齿轮转动起来。

荀子问李斯,为什么要去秦国。李斯坚定地回答,天下争雄,是出人头地千载难逢的机遇。眼下,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发布英雄榜招揽天下英雄,我也想去试一试。

听着徒弟这番豪言壮语,荀子内心五味杂陈。人生于世,谁不喜欢封王拜侯,垂名青史。19年前,年轻的荀子曾到秦国面试,身为儒家的代表者,荀子为了功名利禄,也曾背弃“儒者不入秦”的儒家忌讳,跑到秦国游说秦昭王。

两人谈了三天三夜,秦昭王问荀子治国之道,荀子搬出儒家那一套王道,企图说服秦昭王可以采纳他的主张,来弥补一下秦国的霸道理念所带来的不足。

儒家的文采普遍都很高,理想也都十分梦幻,秦昭王只是频频点头称是,但最后没有采纳荀子的儒家主张。

秦昭王好吃好喝好住招待荀子,始终不在采用儒家的问题表态。郁闷之下,荀子自绝仕途,回到赵国潜心做学问,不再过问江湖打打杀杀。这一次拒绝,让荀子成为一代大圣大儒。

眼下,徒弟荀子也要做一个“秦漂”,荀子不知如何是好,他内心希望徒弟能够有所建树,但也担心李斯重蹈自己的失败,或者害怕自己的得意门生为了荣华富贵而迎合秦国的霸道,彻底放弃自己的儒家基因。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送了李斯四个字“勿违师道”。

李斯达到秦国,荀子的担心果然应验。

李斯是幸运的,他有幸投靠到吕不韦门下,成为一个门下舍人,经常参与吕不韦组织的各个流派的辩论会。

辩着辩着,李斯郁闷了。李斯有一股深刻的体会,他所掌握的治国理论“不治而议论”,意思是跟荀子学的那一些理论都是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坐而论道的味道太浓厚。

如果来秦国,只是跟着吕不韦蹭吃蹭喝,那样实在没意思,也没有必要大老远跑到秦国。

这一刻,李斯内心开始动摇,要用自己的方式出人头地。

李斯非常有才学,吕不韦也很赏识他的雄辩之才。在李斯极力巴结下,吕不韦推荐李斯做了秦王的郎官。

李斯不满足做吕不韦的马仔,他想要更快地获得更大的权势。这家伙野心很大,他把吕不韦当成自己飞黄腾达道路上的绊脚石,他在酝酿着扳倒吕不韦。

扳倒吕不韦,只能向秦国更有权势的人巴结,这个人只有秦王。于是,吕不韦彻底与儒家决裂,竭尽所能地迎合秦王,推销自己的霸道思想。

秦王,一看赵国来的小伙挺能干,经常问计于李斯。李斯第一次展露出政治权谋是给嬴政出了这样一条主意:

让秦国向天下广派谋士,带着金银财宝到六国游说,收买六国的身居高位的能臣干将,收买不成的话,直接花钱请刺客刺杀他们。这一次,在李斯的鼓动下,秦国对六国掀起了一场谍战。

这条计谋狠毒,跟不符合儒家的王道精神,但是嬴政喜欢。对秦国来说,一切为“结果论”,不要被道德和仁义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羁绊。

此计以后,李斯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逐渐赶上,甚至超越吕不韦的影响力。

听说李斯在秦朝很混得开,经过一番研究,发现学长用的是法家的那一套东西。于是,韩非与李斯的人生轨迹一样,放弃了儒家的王道,拥抱了法家的霸道。

韩非也是牛掰。他写了很多法家思想的著作,比如《孤愤》、《五蠹》。有一天,秦王嬴政读到这两篇文章,惊讶地说,如得见此人,并与之交往,死而无憾。

嬴政太想得到韩非,到韩非是韩国贵族,这事不太好办。李斯出主意说,对韩国发动战争,迫使韩非出使秦国,再威逼利诱让韩非为秦国效力。

这一招果然有效。嬴政和韩非见面后,两人谈论的非常惬意。这完全超出李斯的预期,万一韩非留在秦国,将来秦王会不会冷落我。李斯动起了歪心思,除掉韩非。

他在嬴政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秦国要统一天下,早晚有一天要吞并韩国。韩非是帮秦国,还是帮自己的韩国。他很有才学,如果给他一定的时间,韩国会在极短时间内崛起,将来必定成为秦国统一的阻力。

嬴政一听,言之有理,问李斯怎么办。李斯回答是,直接处死,以绝后患。

这可是一对亲师兄弟,李斯的人品在此时此刻,彻底背弃了儒家那一套东西,甚至为了荣华富贵,有点失心疯了。

荀子教他的“王道”,在李斯心里彻底“嗝屁”了。他的精神世界里,只剩下理想和权势。

九年以后,秦国先后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实现了华夏疆域上的大一统。

随后,李斯协助秦始皇嬴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行郡县”等一些列制度。

他本人也在前213年,成为秦朝丞相,成为除了秦始皇以外,天下第二的牛人。

李斯也顺利地在前213年,登顶秦国丞相,走上了人生的最高峰。

李斯,出身于儒家,中间放弃儒家,改投法家,成就不世之功。功成名就的李斯,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儒家进行了一场残忍血腥的屠杀。

有一年,咸阳举办一次酒会。酒酣之际,聚会的博士围绕“郡县制”开始了一场辩论。有的博士认为郡县制是“逆历史而动”,秦朝应该及时叫停。

此话,传到秦始皇的耳朵里。与郡县制相比,这帮儒生才是帝国最大的威胁。秦始皇暗示李斯尽快想办法解决此事。

李斯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不是去解决郡县制存在的问题,而是去解决发现郡县制问题的儒生。随后,震动历史的“焚书坑儒”上演。李斯提出七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分别如下:

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第一句话是学法令要找官方专业的。

第二句话是不是秦朝记录的历史书籍全部烧掉。

第三句话是博士要是敢私藏儒家诗书,全部一把火烧掉。

第四句话是谁要是敢张口说诗书,斩首弃市。

第五句话是说古代好、现在差的人,族诛。

第六句话是知道不举报的,同罪。

第七句话是三十天内不焚烧的,流放四年。

李斯,真是毒人。思想之极端,手段之残忍,无人出其右。用焚烧和诛杀之举,求思想禁锢之行,先秦上千年培养的“百家争鸣”的土壤,掀了个底朝天。

李斯,最后被腰斩冤不冤?

一点不冤,他有贡献,但他没有底线!他做的那些恶,腰斩都便宜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