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平原上的摩西看到第二集,这么多号称还原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张大磊是做得最到位的。看完更新。本质上是在流媒体平台播放的电视电影。时长较一般的艺术电影长太多,对于普通观众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张大磊非常有耐心,相比情节推进,他选择了把重心放在精细地还原真实生活,孩子们的游戏,国营工厂运动会的推铅球等项目,街头的卡拉ok、扑克牌局,呼市的街道,小吃店真实得仿佛并非刻意排演。
主要角色出画后,这些构成背景的人,声音还久久存留在镜头中,跟情节无关,不推动剧情,以冒险着流失观众的风险重现了不逊于纪录片效果的过往年代大众的生活。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多数更追求刺激的情节和快节奏的观众,这些无意义的慢悠悠的远景中景长镜头足以成为指摘导演炫技的依据。于我个人而言,呼和浩特这个北方城市遥远没有实感,这个城市的生活像南方又有很多陌生的地方,我是津津有味不拖进度条观察着看下来的。
静水深流的人物关系对应着不算密集的对话,基本完成了交代的功能。我不赞同的是男主妈把烟给老李并交代丈夫害了自己父亲那场,满可以挪到更前面,剧的悬疑色彩已经被写实的手段缓慢的节奏冲得非常淡薄,放在最后其实已经无助于营造层层揭开真相的心理刺激。不如放到前面,弥补下交代不足的缺点,让观众多掌握住真相的线索,更全知地揪心地看待思索角色的命运。
董宝石无疑是有艺术天分的,完成得这么松弛和自然必然有很高的艺术领悟力。不足是,后期过于松弛,欠缺了一种紧张感,要求他具备专业演员的控制力或许苛刻了。董子健完成得尚可,结局船上的戏暴露了短板,台词不行,口齿不清。比较意外的是看到了艾敬,记忆中还是清瘦秀气的所谓氧气美女的样子,多年以后再见,富态的身形,行走在呼市街头,推着装了一大捆大葱的自行车,已经非常有烟火气了。
叹,物是人非,跟剧结局镜头回到童年倒是有种奇妙的共振。看完第二天又找了小说看,发现剧里隐去了十年,而layoff,改开或通过背景音,或通过对话侧面暗示,痛苦的时代根源被处理得很隐晦,如同一场模模糊糊浩大的雾包裹着,观众能感同身受的痛苦也变得没有那么尖锐。不该放在迷雾剧场,作为一个悬疑剧爱好者兴冲冲的点了进来,结果看了半个小时一脸懵逼。
不过我还是看完了,年代感拍的非常好,里面的角色完全看不出表演痕迹(除了海清),甚至背景音都在正儿八经的扯家长里短,有种纪录片的感觉,经历过的人彷佛被拉回了那个年代,至于剧情说实话没什么触动,没看过原著,可能看小说会更有感觉些。里面的人除了小庄树都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以至于观看过程中昏昏欲睡。最后吐槽一句爱奇艺为啥要把它放进迷雾剧场,我知道迷雾剧场很久没出过好剧了,没有活可以咬打火机不要搞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