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球飞来飞去,谁也管不着,规则也管不了。这不,重庆冠军赛就要来了,可新规则还不适用,哪有什么道理
国乒全主力出战,好像要和谁打一场硬仗似的。张本智和、费利克斯·勒布伦、早田希娜,听着就很陌生的名字,他们会不会也在为新规则发愁奥运冠军还获得了特殊待遇,四年内可以随便参加比赛,公不公平另说,反正我是做梦也想不到能当上奥运冠军。
这些规则变来变去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让比赛更精彩,还是为了赚更多钱我要是个球员,突然告诉我可以不参加两次比赛,我会高兴吗不参赛就意味着少了获胜机会、积分和奖金,这笔账怎么算反过来,如果我是奥运冠军,四年内想参加什么赛事都行,那我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过四年后呢,又得重新拼搏。
乒乓球场上那么简单,就是两个人在球台前狠命挥拍,可背后却藏着看不见的门道。比赛越精彩,球员们付出的汗水就越多;观众越激动,乒乓球的热度就越高。可是谁又会在意,这一切的变迁背后,是不是有着某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在默默发生着变化
新规则新变化,会不会改变乒乓球的本质哪怕是小小的白球,依旧会在球台间飞来飞去,运动员们还是会为了胜利而拼尽全力。也许我们不需要太过纠结,只要尽情享受就好。只是,真的能做到不去想吗
规则变了,对于球员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备战节奏的改变。如果一年只能参加有限的几场比赛,他们是不是就要更加精打细算,把有限的体能集中在关键战役上还是反过来,因为压力减小了,就可以放松放松
再看看那个特殊待听起来是不是很酷我要是奥运冠军,说不定就能扬眉吐气,对手还不得恭恭敬敬。可是别忘了,这种特权也可能引发公平性的争议。难道奥运冠军就可以凌驾在常规之上,对其他运动员而言是不是就有点不公平
乒乓球一直被视为一项纯粹的体育运动,可是随着规则的变迁,它是否也在走向商业化的道路奖金投入加大、赛事升级,这些措施无疑会让乒乓球的影响力更大、关注度更高,进而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这是好是坏,就要视角而定了。
对于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的规划可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