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美国游客涌入中国,打着采购的幌子,真实目的竟让美国难堪?

未央史默事 2025-04-22 03:23:47

近期,随着美国“对等关税”的实行,真实的情况反而与美国高层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他们本想着借着关税战能够大赚一笔,顺便打压一下某几个国家。

结果没想到,他们的国民率先“扛不住”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几日,来中国的美国游客,越来越多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美国人,他们在我国各地各种的买买买!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突然会有如此大批的美国游客趁着关税战期间,来到中国大肆购买,他们究竟有何目的?

关税的提高对于百姓而言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物价上涨。

就拿苹果手机来说,由于其产地优势,在美国本土售卖时,没有关税的额外负担,价格相对亲民。

这吸引了不少中国消费者,有的特意在出国旅游时,做起了代购的生意,在美国购买苹果手机带回国内,只为将价格更实惠的苹果产品带给国内的客户。

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不断加码,频繁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试图以此在贸易博弈中占据上风,市场的天平开始戏剧性地倾斜。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秉持着对等反制、维护自身权益的原则,果断出台相应的关税政策,对美国商品设置了重重关卡,甚至在一些领域,直接减少或暂停了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这一举措,让美国国内的许多商品,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或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的品类,价格如同坐火箭一般飙升。

以常见的生活用品为例,原本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中国产廉价塑料餐具,在关税的重压下,价格翻了数倍,即便如此,市场上还常常出现供不应求、一物难求的局面。

为此,敏锐的美国消费者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中国,他们惊讶地发现,在中国,同样的商品,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种类丰富、货源充足。

于是,一股赴美旅游购物的反向潮流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打着旅游的名头,背上行囊,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班。

他们的目的地,往往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大型批发市场、繁华商业街以及各类工厂直销店。

为了进一步促进跨境消费,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中国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其中,有着6天过境免签政策,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在中国尽情购物、深入体验中国文化。

而且我国还推出“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措施,外国游客在中国购物现场就能申请退回13%的增值税。

简单来说,若一件商品价格为100元,美国买家购买后,当场就能申请退回13元,这一政策,直接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中心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完备,生产能力覆盖了各行各业,众多国际大品牌,也纷纷在中国设立代工厂,利用中国成熟的制造工艺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这使得中国市场上的商品,在价格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为此,一位美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的购物经历,他以一款在美国售价高达1000美元的品牌运动鞋为例,经过详细的价格对比,他发现在中国购买只需400美元左右。

抛去从中国购买需支付的少量运费,再算上能退回的增值税,实际到手价格比在美国购买低了一半还多。

这个消息一出,让众人在中国的大型批发市场,时常能看到这样有趣的场景:一群群美国游客,拖着几个巨大的行李箱,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

他们熟练地与摊主讨价还价,一旦谈好价格,便迅速将心仪的商品装进箱子,动作之麻利,丝毫不亚于专业的采购人员。

这些人中,有不少是专门从事代购生意的,他们将在中国采购的大量商品带回美国,在当地的二手交易平台、跳蚤市场或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售卖。

即便在采购价的基础上加了一定利润,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这些来自中国的商品,依旧比在美国本土购买要便宜得多。

除了购物上的巨大实惠,美国游客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也极大地冲击了他们以往对中国的认知。

长期以来,受西方媒体片面、歪曲报道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贫穷、基础设施差的阶段。

但当他们真正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才发现中国发达的高铁网络,乘坐高铁,可以在短时间内舒适快捷地到达任何想去的城市。

扫码下单、移动支付的便捷程度,更是让习惯了传统现金、信用卡支付的美国人惊叹不已。

中国城市的夜晚,随处可见人们悠闲地坐在街边的餐馆、咖啡馆,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愉快地聊天。

反观在美国,夜幕降临后,许多街道除了偶尔巡逻的警察,便是流浪汉的身影,一些治安较差的区域,甚至还潜伏着恶徒,让人望而却步。

大批美国游客涌入中国购物,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贸易政策的敏锐反应,也揭示了美国贸易政策的短视与失败。

在这场贸易与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国正悄然赢得更多的尊重与认可,而美国某些势力,或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参考文献

北京商报——2025-4-17《美国人“反向代购”成风潮,4 月外籍来华游客消费笔数和金额上涨》

0 阅读:42
未央史默事

未央史默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