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到大寒,天冷鱼扎堆,3种方法找到大鲫鱼藏身地

老谢钓鱼啊 2024-12-08 01:03:27

小寒和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两个节气,也是温度逐渐降低,寒冷程度不断升级的节气。

然而,酷寒的天气让钓鱼爱好者遭遇了一年四季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钓鱼这件事,在冬季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很多钓友直接选择封竿,生怕出去冻得够呛,自己也心疼装备。

在小寒大寒这段时间钓鱼,有几个难点,一是天冷鱼不吃食,二是天冷水冻,再就是天冷找鱼窝难!

鱼的活动范围因为低温的问题会缩小,而且为了躲避寒冷,会选择去深水处,因此想要找到鱼窝,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明水找鱼窝—不平地形。

明水就是水比较清晰的水,暗水就是水不怎么清晰,看不清的水。

在找鱼窝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在明水区找,因为在浑水区根本看不到鱼窝在哪里,只能靠猜运气了,但是在明水区域,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来能有效得寻找鱼窝。

第一步,我需要观察一下这个区域是什么类型的地形,因为鱼类都比较偏好住在一些有坡的地方。

所说的坡就是有高有低并且有一定落差的地方。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需要找很陡的坡,因为很陡的坡根本就不适合在这边生存的鱼类。

就算是非常少量的几条也不会打成团,基本上是在自己的栖息地游来游去。

所以这样的地点就算找到了,也不能作为我们的钓点。

好的坡要有一定坡度、有一定长宽度、并且可以容下成群结队的鱼儿,比如说这里面有4、5条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数量,因为这说明大多数的鱼儿都是喜欢这样住的,这个坡也是它们最喜欢找的一个位置。

那么地形又有什么影响呢?

其实地形能够影响到鱼儿主意是因为它们能在一些凹陷处躲避掠食者,可以使其藏得更好,也可以帮助它们捕猎更好,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有沟又有坡的地方,地形还不算平整,这个地方是最好的,只要不是太浅,这里就是我们最值得去打拼钓点的位置。

暗水找鱼窝—深水障碍物。

在野外,有这样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来讲,越靠近河流源头处的地方往往是最浅,而越朝着河流口流经的地点,水往往越深。

这是因为有源头流灌溉,多余的水自然往下流,所以越到河口处水越深。

因此我们如果选择河流口处或者离着河流不远处的一些湖泊池塘地带作钓,我们就需要选择距离河口不远或者河口处的地方去寻找我们的鱼窝。

如果找不到,可以先尝试着去寻找周边地区比较深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要寻找鱼窝下手的最佳地点。

鱼见深水就像人见凉空气一样,天然有一种趋之若鹜感,会主动去这些地方寻求藏身,因此深水中的鱼窝往往最能让人捉住主动权。

但是并不是所有深水都能找到鱼窝,这里必须提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深水中有没有障碍物!

因为我们在前面说过,鱼群以障碍物为猎物进行抓捕,会在障碍物与障碍物之间游弋藏身,因此如果没有障碍物,深水很有可能就是空空如也,没啥鱼。

如果我们发现了深水,这时候我们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周围有没有一些障碍物体,如果有,那些障碍物也可能是我们的重要线索。

鱼类比较喜欢游弋在那些两丛、死枝、陆地与水面上连接的地方、竹竿、桥墩等物体之间,他们主要出现在这些障碍物之间,不会深入太深,更不会到岸边去觅食。

如果看不到的情况下,我们先看看有没有一些泡泡,从泡泡释放时间判断出是否有鱼类正在活动;

然后再听一下有没有砰砰声,声音越响越证明砸得越狠,可能光听还听得不清楚,可以用舀身舀一舀听听声音就清楚了;

如果以上三个方法都听到了声,那么肯定证明有鱼啦!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凭借我们的经验进行细致观察。

如果没有泡泡声,也没有砰砰声,那这个地方多半是没有鱼的,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到更远或更近处寻找。

对水色、鱼星判断鱼窝。

第一,我们利用浑水判断鱼窝。

鱼儿在拦截猎物的时候,非常容易搅起这些猎物周边的泥沙,使得原本清晰的水变得浑浊,带着泥黄或者绿色。

此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混合程度通过泥黄或者绿色中的浓度来观察,浓度越高说明时间越久,自然这里面的鱼或许就越多;

第二,我们通过深水判断附近是否有鱼群栖息,深水对于太阳光照射能力较弱,因此冬季的时候陈旧的阳光可以改变一定范围内水温,使得底部出现浮动,从而形成一定程度上升和下降。

如果这样的浮动很小,频率很低,还蛮整齐,那我们一般就可以判定这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大型鱼类或者一些喜乱游的小型鱼类。

第三,我们通过利用观察鱼星来找到我们的目的物体。如果我们发现一群十几条大鲫鱼游来游去,或者是一条大鲫鱼游走一段时间后又返回来,这种情况就说明这里面的环境不错,它们认为这里可能适合孕育鲫鱼小宝宝,因此它们在来来回回地打磨这个地方,希望其他个体加入进来开始繁殖。

0 阅读:0
老谢钓鱼啊

老谢钓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