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返乡创业卖粉条,从赶大集到百万年产值,他做对这几件事

人间像素 2023-03-08 10:04:15

不是每一个“北漂”的终点,都会指向买房、安家。当一位年轻人决定回归田野,从赶乡村大集开始创业,孙金龙打开的并不是一个“爽文”剧本,而是一个全新且复杂的挑战地图。

细长、白韧的土豆粉,串起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庄的全新面貌。促使这些改变发生的,是一个偶然机会带来的“破局”。

25 岁的孙金龙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家乡去。

大专毕业后,孙金龙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工程规划工作。那份工作的地点随着工程走,孙金龙在北京和天津都工作过。他当过高薪的“北漂”,如果一直“漂”下去,可能如今已经走上管理层岗位,“我和妻子的收入还可以,努努力也能买房子,但是买了房子之后呢?就一直‘漂’着吗?这样的日子感觉一眼看到头了。我没有忘记小时候的梦想,这个梦想当年很多伙伴都有过,但是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我不想放弃,我想实现它。”孙金龙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这一方土地,让家乡的乡亲们都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他的家乡在距离河北承德市 150 公里外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孙金龙回去之前,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只剩下父辈和祖辈在地里耕作,以种植马铃薯为生。300 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让这里有了“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美名,每年六七月份漫山遍野开满白色、粉色的“土豆花”。

好不容易从“农门”跳出来,拥有一份月入近万的工作,为什么要回到土地中去?孙金龙的决定让许多人不理解,也让父母担忧了许久。

几经考察,孙金龙决定开一家小型工厂,专门生产手工粉条。那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他有信心把这个行业做好。

随着他用传统手艺制作成的一匝匝土豆粉条在农村大集被快速销售一空,家人的态度由担忧转向支持,年轻的孙金龙,决定在土豆的田野里大干一场。

从“一口锅五个人”开始

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河北省山地过渡地带,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所在地,这里自古以来水草丰美,也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清代末期,随着开围放垦,曾经草木丰茂的皇家猎苑,绿退沙进,土地日渐贫瘠。马铃薯则凭借其生长期短、抗旱耐寒、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特点,被当地百姓视为“保命粮”世代耕种。

孤山村距离围场县还有约半小时的车程。“山药蛋,真不赖,又当饭来又当菜。灾荒年代有了它,男女老少全保下。”这句顺口溜,就是孙金龙的父辈与祖辈对马铃薯的独有情怀。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围场老百姓的餐桌丰富了起来,但用马铃薯制作成的粉条,却还是围场周边居民到了冬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十里八乡总有那么几家会做粉条的,孙金龙家就是其中之一。

回乡创业,孙金龙基本告别了本专业——土木工程。但是在工作里的那份钻研,都被他用在了粉条技术上。最开始,孙金龙接过的是家里那个用了许多年的漏勺,光是学会将土豆淀粉糊手工捶打漏制成型,孙金龙就研究了许久。围绕着一口热乎乎的锅,再加上负责捞粉、晾晒、打捆的员工,孙金龙的粉条事业就是从“一口锅五个人”开始的。

最初的销路,就是镇上定点开办的大集。第一次去,孙金龙只送不卖,将粉条免费送给要卖粉条的乡亲们,吃了一辈子粉条,粉条好不好,一下锅就知道。过几天再去赶集,孙金龙带去的一车粉条很快就卖光了。从孤山村来的粉条,渐渐有了口碑。

但是纯手工制作,产量很难保证,一天日夜不停地生产,最多也只能生产 800 斤成品。而在销路方面,在本地销售,一年里只有冬季三个月是粉条消费旺季,其他时候的生产和销售都几乎停滞,做粉条的老手艺人在村里辈份高,偶尔还会拿乔。最初的几年里,孙金龙主要的精力放在改进技术上。“经验是主要的,但还是要多观察实践。”

但是对于如何将一个手工作坊转型为可以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他并没有头绪。

破局

如果不是那一次周转不开、找中和农信贷了一笔款,孙金龙可能还过着忙时带着师傅们在热气腾腾的作坊里赶工,闲时研究粉条配方,偶尔想想怎么带上全村一起致富的简单日子。

那是 2020 年年初,因为疫情封路,批发订单发不出去,货款收不回来,但忙季接近尾声,里里外外几十位员工的工资需要结算,孙金龙靠贷款度过了难关,中和农信的围场县客户经理胡姐却也记住了这位话不太多、专心做粉条的年轻人。

恰逢壳牌中国和中和农信“Shell LiveWIRE ”小微企业高级研修班新一期开始招生,胡姐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孙金龙,督促他报名试试。

「研修班部分课程设置」

“Shell LiveWIRE”是壳牌的旗舰社会投资项目,始于 1982 年,如今,已在 20 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实施,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创业者、企业家们参加“Shell LiveWIRE”的培训和辅导。2019 年年底,壳牌中国与中和农信签约,将这一项目正式引入中国,主要面向的就是像孙金龙这样的小微企业主,尤其向来自农村地区的创业者倾斜。

“ShellLiveWIRE”的第一期研修班招收了来自山西、甘肃、河北、湖南、四川、青海、内蒙古七个省(自治区)的 18 名学员,他们主要来自于县域,有的从事废弃物再利用,有的钻研有机农业,也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行业的,最大的共同点,或许就是事业处于初创阶段,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专业且细致的支持。胡姐推荐孙金龙报名的,则是研修班的第二期。

经历过资金短缺,也经历过销售渠道单一,甚至经历过和员工中“老手艺人”们的理念分歧……在创业之路上踩过一个又一个“坑”的孙金龙,对研修班既抱有期待,又有几分将信将疑。

“先把包装换了!”

研修班和孙金龙想象的完全不同.

课程安排里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更偏实战。企业战略思维课、营销实战课、财务管理课、人力资源课……这些课程内容都是他在那个阶段非常需要的,那也是他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学习究竟如何管理、发展一家企业。

第一节课的课后作业,孙金龙就将自己的企业情况写了进去,老师很快就写下了具体的回复,一下子打开了孙金龙的思路。“我之前把产品定位、受众做的狭隘了,如果一直按照这个思路走,经营规模是很受影响的。”

还有更长远的影响,来自与同学们的讨论。

哪怕第一阶段授课都在线上,课堂讨论也都极为热烈——最受欢迎的讨论课都是以学员的企业为主题,所有人一起为一位学员出主意,就在为别的学员思考破局方法的过程里,孙金龙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作坊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是在研修班的课堂上,这位“技术宅”第一次理解了“系统思维”的内涵。

千头万绪,从哪里开始改起?

“先把包装换了!”导师随口的一句话点醒了孙金龙,平时以批发和本地大集销售为主,粉条的包装十分原始。原先从锅里捞出来是怎么晾晒,就怎么运到大集上销售,但要让粉条销售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这样的包装显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参加研修班之前,粉条都是原捆销售」

下一次上课,孙金龙拿出了包装的样品和老师、同学们讨论,这种行动力打动了大家,也更加用心地帮他出主意。

在一次次集思广益之下,孙金龙将粉条切割成适合城市小锅烹饪的长度,设计出真空湿粉、礼盒包装、塑料罐装等多种规格。

包装的改变看似表层,背后却是生产流程、销售思路乃至管理思维的全方位进化。

「粉条厂有了新包装」

在线下集中授课和实地参观游学考察的过程里,数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孙金龙完成了经营思路的梳理,孙金龙引进了新设备,建起了新厂房。全新的生产线不仅大幅提高了产能,更令产品品质变得稳定,粉条的外观更柔顺,成品率更高,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可以说既保留了手工生产的优点,又有了效率上的提升。”在孙金龙看来,人工效率提升不但让产量更加稳定,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纯手工制作时期,“老师傅”们不服从管理,“拿乔作态”的管理问题。

2018 年,孙金龙被推举为孤山村的村支书,之所以此前一直没有淘汰手工生产线,也有保持对村民用工需求的担心。转变经营思路之后,孙金龙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用工量减少。“因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总用工人数还是在增加的。”孙金龙介绍说,如今,厂里长期雇佣的工人有 40 余人,大多数是低收入群体和外出打工困难的老人,基本上每月工资都在 4000-6000 元左右,“在村里算是相当可观的。”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最初回乡创业时不敢宣之于口的梦想,孙金龙在研修班的开班仪式上说了出来,也在全体导师、同学的见证之下,一点点靠近。

厂里来了新主播

往年过了春节,粉条厂的忙碌就告一段落,今年则不同,客户催得急,年初八孙金龙就带着员工们开工,到现在还没有歇过气儿。而随着县域直播电商的发展,隔三差五就有主播找到孙金龙,“全副武装”到车间里一播就是一整天,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五六百单。随着电商的订单增多,孙金龙干脆拨出来一个专门的库房,给电商订单打包、发货用。

我们去粉条厂参观的那一天,中国大地的许多城市已经正式进入春天,海拔较高的孤山村还是一副寒冬景象。

在阳光下晾晒的粉条需要经过人工除冰,再次晾干,才能进入最后的打包、发货环节。

孙金龙一边介绍每个环节如何运作,一边介绍,这可能是粉条厂最后一个冬天在露天环境下除冰。随着销售规模扩大,生产的各个环节也要逐步走向更正规、更安全的方向。随着生产旺季走向尾声,孙金龙接下来的任务是继续改建厂房,打造符合现代食品工业要求的烘干与冷冻车间。

新的一年,孙金龙将“创业、创新、创之道,品质、品牌、品未来”这两句话打出来,挂在了工厂入口的墙上。“以前就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不敢往外说,现在觉得,写出来是对自己的监督,也是激励。”孙金龙说,“研修班的学习给我带来最大的成果是思维模式的蜕变从固有保守思想到创新思维理念。”

就如同壳牌中国品牌与沟通总经理刘颖在研修班总结会上说到的那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年来,“Shell LiveWIRE ” 项目充分发挥壳牌国际化背景优势,整合全球合作伙伴资源与技术支持,同时不断将培训的内容本土化,使之更加契合中国学员的特点,搭建起平台,为中国小微企业家提供的专业辅导以及与其他学员交流的宝贵机会。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小微经营者在能力上普遍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和农信副总经理白雪梅指出,早在机构成立之初,中和农信就将“提升客户的综合能力”作为机构的三大目标之一,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针对小农户、妇女创业者、小微企业家等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赋能服务体系。“Shell LiveWIRE ”项目就是该赋能体系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在参观的过程里,孙金龙的研修班同学们边走边讨论,又给孙金龙不少新的启发。这样的氛围,是研修班学员们每一次线下相聚时都非常熟悉的,不管是一期、二期还是三期学员,大家是同学,情谊却更像战友。他们聚在一起就开始聊最近遇到的问题,许多商机和解决办法,都是在这样的相聚中碰撞出来。

这些学员里,有如孙金龙一样对家乡的马铃薯、红枣、核桃等特产资源规模化、产业化的,也有扎根县域,发掘县域及以下农村地区消费机会的,有研究清洁能源,将自己的产品与技术成功打入壳牌供应链系统的……孙金龙在研修班总结会上作为优秀学员发言时以这样一句话结尾:“事实证明,没有哪一个对手是强大到无法挑战,也没有哪一个企业弱小到无法参与竞争。”

创业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学习、多实践,多创新吸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更新迭代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才有从重围中突破而出的可能。从最初的地摊经营,到现在增加了电商平台、线下特产店、企业福利订单等多种销售渠道,从手工制作、日产 800 斤,到现在日最大产能 8000 斤,孤山村的小小粉条厂见证着一位乡村创业者的蜕变,也承载了全村人对“好日子”的期许。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