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中国荧幕上的“东方第一寡妇”。
3岁那年,她的父母相继离世。
她誓要继承母亲的衣钵。
成年后,她早早踏入婚姻,却为何在25岁选择离婚?
独身40年,她选择不再走入婚姻的围城。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廖学秋有钱有闲,活得充实又洒脱。
可见,人生之路虽坎坷,如何走下去,就是不要和自己较劲。
一、
在天府之国成都,1954 年,廖学秋来到这个世界。
她的母亲,是在业界知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
廖静秋 1925 年生于重庆潼南双江。
她曾主演《梁红玉》《小二黑结婚》《昭君出塞》等川剧作品。
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深受观众喜爱。
廖学秋的父亲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位戏曲导演。
遇见廖静秋后才明白什么叫爱情。
造化弄人,他在老家早已结婚,和原配育有一子。
廖静秋直到怀孕才知道,爱人早有家室,给不了她名分。
生下女儿后,廖静秋让女儿随自己姓廖,取名“学秋”,希望女儿能够继承自己在戏曲艺术上的天赋。
可惜,命运对廖学秋太过残酷。
1957 年,廖静秋被查出患有癌症。
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邀请她拍摄电影《杜十娘》,即使面对病痛的折磨,她毅然选择了接受。
拍摄期间,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
为了能够正常拍摄,她每天都要依靠注射止痛针硬扛下来。
她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从2、3米高的道具船上往下跳。
每一次跳跃,都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有时甚至会重重地倒在地上,连站起来都变得异常艰难。
但她从未退缩过,凭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坚持完成了拍摄。
终于,《杜十娘》顺利杀青,而廖静秋却耗尽了自己最后的生命力量。
1958年初,她便因癌症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抱住他,泪水滴在她的脸上,她却不知即将面临的是与母亲的永别。
文坛巨匠巴金为其撰写散文《廖静秋同志》,称赞她“的确没有白活”,尊其为“美丽的榜样”。
母亲去世时,廖学秋刚3岁,还无法体会生离死别的痛苦。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廖学秋4岁时,父亲又不幸因病去世。
失去双亲的廖学秋,只得与同父异母的哥哥相依为命。
8岁那年,哥哥带廖学秋去电影院看《杜十娘》,指着银幕上的杜十娘告诉她:“这是我们的妈妈。”
这一刻,妈妈在廖学秋眼中具象化。
她发现,母亲是那么的漂亮,在荧幕上闪闪发光。
二、
失去的父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济来源。
幸而廖静秋在离世之前就做好了安排。
她把1万元的积蓄全部存在了自己工作的戏院,为了避免孩子们乱花钱,让孩子们每月去领50元钱。
本来这笔钱至少可以撑到兄妹两成年。
命运却没有轻易放过这对苦命的兄妹。
原本母亲苦心存下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的钱,被照顾他们的保姆偷偷取走,那人一去不回,从此没了踪影。
廖学秋和哥哥的生活瞬间陷入了绝境。
日常开销没了着落,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简直要过不下去了。
为了能活下去,哥哥选择参军入伍,廖学秋则响应号召下乡插队。
兄妹分离,就此踏上了不同的求生之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廖学秋不仅继承了母亲的好容貌,还传承了母亲的艺术基因。
她能唱爱跳,样板戏、手风琴,她样样都能试上一试。
很快,她便获得了调到镇上文工团的机会。
这一年,廖学秋20岁。
也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改变她一生的那个男人。
三、
此时的廖学秋,正是最美的年纪。
她从小失去父母,与兄长相依为命。
还未成年又被迫与兄长分离。
爱与家的温暖,是她最渴望、最向往的。
青春靓丽的廖学秋,自然不乏追求者。
团里的一位男同事对她展开热情攻势。
整日嘘寒问暖,对她照顾有加。
廖学秋以为,这也许就是爱情。
很快,两人便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廖学秋便生下儿子,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但是,她没有忘记母亲的期许,她要在艺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于是,她一边精心照料年幼的孩子;一边继续着对表演追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廖学秋鼓起勇气上海电影制片厂试戏。
彼时的她,表演经验尚浅,初次舞台面试由于太紧张,发挥不好,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或许是冥冥之中母亲的庇佑,上影厂的老师们念及她的母亲——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
这一次,廖学秋紧紧抓住了命运递来的绳索,成功被借调到了上影厂工作。
1979 年,25 岁的廖学秋被安排外出拍摄电影。
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她不得不暂别年幼的孩子和丈夫,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然而,当她满心欢喜地结束拍摄回到家中时,迎接她的却是丈夫的背叛。
廖学秋没有耽于婚姻破裂的悲痛,她果断选择与出轨的丈夫离婚。
而在孩子出于种种考虑,最终跟随丈夫生活。
生活不幸、爱情不顺,但是她还有事业。
25岁之后,廖学秋才真正开启属于她的精彩人生。
四、
1980 年,上影厂筹备拍摄影片《革命军中马前卒》。
廖学秋母亲生前的一位挚友向剧组大力推荐了她。
从此,她正式开始演戏。
上世纪 80 年代,是廖学秋演艺事业的黄金时期。
她主演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如《车水马龙》《丫鸭情话》《在这块土地上》《小城细雨》《经理室的空座位》《淘金王》《十五的月亮》《黄色别墅》等。
无论是温柔善良的少女,还是坚强独立的女性,她都能演绎得入木三分。
但是,和廖静秋最有缘的角色,当属“寡妇”。
她先是在《丫鸭情话》里饰演小寡妇。
后来又在《潘金莲新传》里饰演风情万种的潘金莲,被媒体称作“大陆潘金莲第一人”。
《雪窝游山》里,她还是饰演寡妇。
1997年的《西域响马》中她饰演一个风流小寡妇。
当拿到《红坟》的剧本时,廖静秋一看,竟然还是要她演寡妇。
她当时心里很毛,不是很想接这个角色。
可能是因为演了太多相似的角色,对于寡妇这一身份,廖静秋其实有着自己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寡妇其实带有世俗偏见。
比如常说的“寡妇门前是非多”。
好像身为寡妇,就真的低人一等似的。
可她转念又一想,何必去在乎他人的眼光,演好每一个角色才是她该做的事情。
廖静秋的表演更偏重于浓墨重彩。
她塑造的人物个性突出,情绪饱满。
于演戏一道,她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
进入90年代,廖学秋从大银幕转战小荧屏。
《杨贵妃》《梦断情楼》《苍天在上》《燕子李三》《逃之恋》 等热门剧集里,都有她的身影。
不论角色大小,戏份轻重,她都认真对待每一场戏。
一次拍摄途中,因为操作失误,她的手被炸伤了。
因为担心角色被换,她在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坚持回到剧组继续拍戏。
在《苍天在上》中,她饰演“田曼芳”。
这一角色妖娆又美艳,她拿捏得恰到好处,艳而不俗,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拍摄《梦断情楼》时,她与陈道明有场对手戏。
这场戏里,她台词众多。
为了演好,她反复背诵,下足功夫。
可没想到,导演临时把这段戏给了陈道明。
拍戏时,她越想越委屈。
心中难过翻涌,最后忍不住哭了起来。
众人见状,纷纷询问缘由。
她这才开口询问,换戏是谁的主意。
陈道明坦言是自己的想法后。
廖学秋想都没想,直接开骂。
她本就是真性情之人,心里积攒的委屈太多,若不发泄出来,肯定会影响拍戏。
她嘴上哭着喊不拍了,可在陈道明的耐心安抚下,还是收起情绪,认真配合,完成了拍摄。
五、
人到中年以后,她开始在影视剧中饰演“母亲”。
《北京爱情故事》里,她饰演沈冰的母亲,善良淳朴,是沈冰的依靠和精神支柱。
在《星汉灿烂》里,她是坦率果敢的万老夫人。
《相爱十年》中,她是韩灵的母亲,强势又现实。
而现实中,她同样是一位母亲。
儿子童年的缺失,是廖学秋一生的遗憾。
离婚后,她把精力全部放到事业上,没有选择再婚。
儿子也能够体谅母亲的不易。
儿子结婚时,她为儿子准备了婚房。
也从不插手儿子和儿媳的生活。
如今,早已年过七旬的廖学秋还在拍戏。
这是母亲期盼她走的艺术之路,她一直在坚持,也一直做的很好。
曾经的挫折与苦难,早已随着时间渐渐远去。
在沉湎过去与踏步向前中,她选择了后者。
人的一生,尊重命运,摆正心态,廖学秋在苦难中学会的自洽。
她历经千帆,依旧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