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父亲到底出生在哪里?

朴木说过去 2025-03-25 13:22:42

扒扒地图看看黄陵县在夏商周的近两千年都被犬戎匈奴等少数民族控制。

黄帝咋可能在陕西呢?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这个是西汉记载比较靠谱。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但未明确提及具体出生地。不过,后世学者结合其他文献推测,黄帝的活动区域可能与中原地区(今河南一带)相关。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提到:“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这里的“有熊氏”被认为是黄帝的部族名称,而新郑一带被视作黄帝的都城所在地。这一记载成为后世认定新郑与黄帝关系密切的重要依据。

唐代杜佑的《通典·州郡典》中记载:“新郑,汉旧县,黄帝都于有熊即此。”进一步强化了新郑与黄帝的联系。

唐杜佑《通典•州郡七》:指出“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也在此。轩辕丘位于新密与新郑交界处的大樊庄古城寨遗址,古时候确实属于新郑,现在是在新密境内,轩辕黄帝故里在新密的黄台村,建都在新密市大樊庄古城寨(规模宏大具备都城性质,出土文物丰富,经社会科学院测定年代与黄帝时期吻合),夏宫在新密市刘寨乡的轩辕黄帝宫(有历代碑记),新密市有黄帝岭(距考证岭名几千年了)、娘娘庙岭(保存有娘娘庙),新密有地名养马庄 村和草岗村等。

明清时期的官方地方志(如《河南通志》《新郑县志》)多沿袭前代说法,将新郑明确标注为“轩辕故里”或“黄帝故都”。例如,清代乾隆年间《新郑县志》称:“新郑为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于此。”

这样,新郑在远古称“有熊”,轩辕丘在新郑,记载自古有之,并且连续不断得到肯定。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

有熊不是地名,是国家名。甲骨文“有”字,是国的意思。熊者,螚字之讹也。有,是中心词倒置,有的反义词是冇。有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熊国。熊国,纠正过来就是螚国。螚即天鼋、轩辕。准确地理解,有熊,就是轩辕国。

上古的“熊”字 的 写法是“上今下酉”,即“(酓yan眼)”字,为“首领”的意思。有熊,是族中之王的意思,是华族部落首领伏羲女娲的继承人,世袭龙图腾。新鄭在远古称“有熊国”,上古的“熊”字“ 酓”的“首领就是轩辕”。历史上鄭国东迁本质上是东归,所以叫新鄭。

丘,是黄淮海平原对局部高地的叫法,例如黄帝孙子颛顼的帝丘在河南濮阳916万平方米的高城遗址。楚国人祖先、颛顼孙子的祝融都城在河南新密的轩辕丘古城寨遗址(中国同期最复杂的宫城)。宛丘是中国同期唯一的正方形城址的河南淮阳太昊陵的平粮台古城遗址。

1959年,甘肃省武威出土的王杖简第10枚云:“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王杖简中有“汝南郡西陵县”。这就证明,和平元年(公元前28年)以前,汝南郡只有西陵,而无西平。换句话说,现在的西平县当时并不叫西平,而叫西陵。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王杖简所载的是诏令,属汉王朝官方文书,并非后世史家所撰,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西平古称西陵,周封柏子国,是中华之母嫘祖的诞生地、始蚕地。2007年7月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成立初期,西平县境内尚存嫘祖庙6座,当地人叫娘娘庙。

黄帝的正妻是驻马店西平县人。

新郑西的新密,传说是伏羲女娲故里。这里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传说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亦有黄帝宫;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等古城址,这里形成了一个古都群。

华胥国,存在于距今6584—6374年前的前仰韶-石固文化时期,是一个以华阳故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为核心的城邦国家。

西周时期封国华国的都城遗址——华阳故城。

华阳为西周华国都城。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773年。郑桓公见西周衰败,诸侯纷纷叛乱,便请教太史伯,郑国何处可以立国?《国语》记载:“史伯对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可见此时,华阳就已是城邑。

关于“华阳”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 jiǎo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虫)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少典是有熊国君,而新郑古为有熊国,炎帝为少典之子,新郑的这个“华阳”为炎帝的出生地。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他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微》中说:“华,地名……在河南省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夏,中华民族起于此。”华阳汉属密县,今属新郑。

《方舆纪要》载:“县北四十五里,亦曰华阴亭。古华国,史伯谓桓公华君之土也。”《括地志》上说:“故华阳城在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华阳曾旧属郑州管城)。清代城门上刻有“古华邑”三个大字。

公元前273年的著名的华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事,有诸多史料可互相印证。秦简《编年记》载:“三十四年攻华阳。”《史记.韩世家》载:韩僖王“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八月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则记:秦“昭王三十四年,白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史记.赵世家》亦记录:赵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4年)“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华阳之战,以秦国大胜而告终。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被称为轩辕黄帝故里,在以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为特征、持续时间2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这里是有熊国;在以铜石并用时代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中期,这里是祝融氏之国。

伏羲定都宛丘古城(今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

黄帝故里附近有4500年前黄帝城址古城寨。

黄帝故里作为华人的灵魂地,是华人一辈了值得去一次的地方。与陕西黄帝衣冠冢收门票不同,河南黄帝故里不要门票。有空了可以来看看。

养鸡场改造的黄帝庙吗?就西土之人的这智商搞笑不?当地政府只是合理利用土地建一座供人参拜的黄帝庙。这丝毫不影响新郑是黄帝故里的事实。

鸡屎,是留给毛绒绒的西犬吃的。

感觉西土之人活成了一个笑话,真可怜。官方总是在打它们的脸。

国家认可的黄帝故里是河南郑州新郑。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25年3月31日由全国侨联、全国台联、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实施国家公祭。中央电视台,了、中国文旅部和中国日报网三家国字头新闻报道,都有“黄帝故里”字样。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国家认可就行,不需要西部姓白的那些人的后裔认可!!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人之有祖,亦犹是焉。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情结和真情,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姓氏,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愈来愈烈,蕴含着诸多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个人无论漂泊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家乡,那里有曾经养育自己的亲人,那里埋葬着自己的祖先。

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一切事物皆可追根溯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郑拜祖,黄帝故里,心灵故乡,老家河南,根在河洛,根在中原!!!

本来,周人和黄帝族群没有多大关系,生活习惯也不相同。

周人认黄帝为祖先,是为了攻打殷商,入住华夏,得到理论上的认可。轩辕黄帝也是匈奴认可的先祖。

那个后稷是被帝舜贬到西部的。其子孙在蛮夷遍布的西部,又经过夏朝和商朝,后裔存活的几率很小。

周人认后稷为祖,是为了证明周是黄帝后裔,巩固周的正统性,但是现代基因考古证实周人N系,所以周人不可能真的是黄帝后裔!

周人羡慕并杜撰自己是黄帝的后人,况且帝喾故里都在河南濮阳,更能证明黄帝出生并且生活在黄河下游的大平原上。

当然,秦人焚书坑儒更有给周人冒充黄帝后裔洗白的成分,跟周人学的。

黄帝封国是有熊国,在现在叫做河南新郑的一带。黄帝他爹的爹的爹在这里。

黄帝娶的婆娘在哪里,证明黄帝就住在那不远的地方。按当时的交通条件,不会超过两百公里。黄帝的后代也一定就在妻子娘家的周边。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21

用户12xxx21

1
2025-03-26 03:21

讨论这些有意义吗?

朴木说过去

朴木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