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被俄罗斯点名批评:三个品牌存在严重缺陷,将被吊销证书

史纪文谭 2025-02-17 10:30:35

前言

近年来,“中国制造”走遍全球,更是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了各大国家消费者的香饽饽。

然而,2月6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工贸部点名批评,中国汽车三个品牌存在严重缺陷,将吊销证书,且直接点名某品牌型号车,已出售的也制定追回计划!

那么,哪个品牌的质量有问题,俄罗斯为何突然“发难”?

中国汽车入俄“简史”

走在俄罗斯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中国汽车的身影随处可见,无论是繁华都市的主干道,还是偏远小镇的小路,都能看到一些国产汽车的牌子,像是哈弗、奇瑞、吉利等等。

这些中国汽车,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汽车不光是在本地越发壮大,甚至走出国门,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而我国的第一个出口市场非俄罗斯莫属。

据俄罗斯传媒设盘点,今年在俄罗斯市场销量前十名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就占据了八位,超过半数以上的“江山”,虽然销量第一还是俄罗斯的本土品牌,但是这也能明显的看出,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压根不愁卖!

不过我们中国汽车能在俄罗斯市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背后也有很多的政治因素,这还要从俄乌对抗说起,美西方为首的国家都支持乌克兰,开始联合“打压”俄罗斯,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排挤以及经济打压,就连俄罗斯的市场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欧美日韩等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制裁的压力下,选择撤离俄罗斯市场,切断了供应链以及断掉了生产基地,一度让俄罗斯的汽车生产陷入了停滞状态,市场上的汽车供应严重短缺。

而这个时候,一向中立的中国,向来不偏不倚,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选择与虎为谋,靠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填补了俄罗斯市场的巨大空白,成了消费者的一个新选项。

这对于中俄双方来说,无疑是一场双赢的盛宴,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俄罗斯市场的巨大需求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众多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一路飙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汽车的到来,不仅缓解了汽车供应短缺的问题,满足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还为俄罗斯的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却在今年,迎来了“开年第一击”,一度对我们的在俄市场上,引发了不少的“动荡”。

俄罗斯突然“发难”

然而,就在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高歌猛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打破了这份和谐与繁荣。

2月6日,据俄媒爆料,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在“工业”方向委员会会议上,毫不留情地点名批评了三个中国汽车品牌的卡车(未公开),直言其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甚至用“存在严重问题,根本不能上路”这样尖锐的言辞来形容,并表示将采取包括吊销证书在内的一系列严厉措施,一瞬间将中国汽车推向了风口浪尖,在整个行业内掀起了一场舆论。

继这之后没几天,直接公布了中国汕德卡SX3258型号的卡车,原因是不符合轮式车辆在噪音限制、后部防撞和侧面防护等方面的一系列强制性要求。

处理结果是车辆型式认证被暂停,进口和销售渠道被全面切断,所有的商业活动戛然而止,更令人震惊的是,还要求召回已投入使用的2170辆问题车辆,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品牌形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这一事件的曝光,也让无数国人感到震惊与困惑,一直以来,中俄两国在汽车贸易领域的合作堪称典范,双方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如今,俄罗斯方面的突然发难,不仅让这三个被点名的我国汽车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份额岌岌可危,更让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质量问题并不是第一次?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有媒体曾因中国汽车的质量问题有所声音,在对中国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调查后,发表了相关报道。

中国的车质量远远低于欧美车,并列出了五个“致命打击”:薄壳,耐腐蚀,电子元件,薄漆,悬挂与俄罗斯道路条件不符,当然,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也有可能是某些媒体夸大了某些报道。

不过,俄罗斯对中国汽车的“发难”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3年,俄罗斯就发布了一项新规,对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规则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于新政策的整改,所有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汽车都必须通过官方渠道,接受严格的认证和管理,这也让进入俄罗斯的市场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

俄罗斯车辆型式认证,是机动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强制性认证证书,也是海关市场准入的关键凭证。

而中国车辆在申请这一认证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俄罗斯只向中国车辆签发1年期的OTTC证书,而不签发3年期证书,这也是增加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并且每一年都需要重新进行认证,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应对繁琐的认证流程和不断变化的认证标准。

一些原本计划通过平行进口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品牌,由于新规的限制,不得不重新调整市场策略。

但是这也并不单单只针对中国,背后更深层次的还是主要在于保护自己的本土企业,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受到国际油价波动、西方制裁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长乏力,这对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土汽车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导致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反之中国汽车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俄罗斯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让本土的竞争压力变得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政府通过提高进口汽车的门槛和成本,限制进口汽车的数量,为本土汽车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一向以价格占优,不断地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然而这一次质量问题却遭受质疑,不论如何,价格虽然占一部分,但不能一直享受价格的红利,而是要专注于品质,才能做的长久!

1 阅读:86
史纪文谭

史纪文谭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