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了一下午的茶,正起身准备清洗茶具,桌面上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
点开一看,是茶友接连发来的几条消息:
“去年存下的两箱茶,放在底下的那箱居然长毛了!”
“用纸箱是不是容易受潮?换成密封的塑料箱会不会更好一些?”
屏幕的另一边,茶友的思维还在不断发散,字里行间透露着焦急与无奈。
心里有些哭笑不得,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遇到,因为存茶而翻车的茶友了。
细细数来,似乎已经是印象中的第五例了。
回想起不久前,邻居爷爷也曾问起:“如果拿些退休金出来存茶,每年的收益可不可观?”
浑然间才发觉,如今大众对存茶这一行为,存在不小的误区。
很多人似乎忘却了茶叶的敏感和脆弱,以为只要随便找个容器装起来,放在角落里就万事大吉。
又或是只注意到当下的经济收益,忽视了存茶背后的品质原则。
要将好茶长久储存,绝不是嘴上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2》
新手对茶叶了解不深,往往越存越错。
最近这些年,圈子里刮起了一股存茶风潮。
除了已知能长期储存的黑茶与白茶,红茶、岩茶,甚至绿茶,都有人刻意存老。
每一样新事物的兴起,总要有那么几个敢于尝试的人。
或许是没注意到茶叶已经过期,又或是觉得可惜舍不得扔,恰好储存严实没发生变质。
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茶汤,发现味道也算不上难喝,于是放心大胆地储存下去。
其他抱着同样念头却从未实践的茶友,看到有实例验证了可行性,于是也纷纷效仿。
茶叶包装背面标注的保质期,就显得有些处境尴尬。
在茶叶领域,保质期更多被理解为最佳品尝期,过期后风味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百密总有一疏,万一新手经验不足,没发现过期茶已经变质喝坏了肚子,最后也是白受罪。
尤其是绿茶保质期短,超过最佳期限,陈味便占了上风,向来都是趁鲜喝。
再说到其他茶类,世上固然也有少量风味出众的老红茶和老岩茶。
但个例不能代表整体,茶叶经过杀青,后期存放可转化的空间极小,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最佳品饮期。
大部分茶超过期限后,只会失去原有的香气和滋味,就算有人想刻意炒作,也找不到立足点。
要存茶必定少不了严格筛选,盲目跟风不仅浪费茶叶,也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金钱。
进一步来说,白茶的持续转化要建立在充足的养分基础上,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是单纯改良品质。
如果本身内质较为匮乏,即便存成老茶,有着五年陈、七年陈的名号,也很难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3》
通过存茶实现财富自由,太不切实际。
在朋友的茶馆里喝茶,听他们讲起一个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偶然间了解到白茶的升值空间大,目前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他心里出现了一个念头:万物皆可炒,为什么不试试存白茶后期转手?反正会越陈越香。
在网上寻找了好几天,最终敲定了一款成交量较为可观、价位也比较低的白茶饼,一口气下单了一斤。
而他平时对茶叶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在网上刷到的内容,平时喝的最多是超市里的常见茶包。
收到货后他也没多想,直接上手掰了一小块茶饼。
用家中保温壶焖了接近半小时,只觉茶味够浓,便重新将茶叶封箱,塞到了床铺底下存着。
今年开春的时候,算一算那箱茶陈化接近三年,已经达到了老茶的标准。
精心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网上,想让大家帮忙估个价,得到的结果却是一阵心寒。
这茶看着原料太粗,饼面还有些发黑,要说值钱,还比不上今年的新茶!
更不用说床底的糟糕环境,空气浑浊不堪,茶叶只能和灰尘杂质共处。
当初再次封箱如果没有贴紧缝隙,或许就有水汽悄然混入,或许已经变质。
不知那箱茶最后的下场如何,总之可以想到的是,这位亏损严重的主角,大概不会再贸然尝试存茶。
连当年新茶都没喝明白,就急着当收藏家,就像还没拿到驾照就急着开跑车,结果可不会如同想象中那么畅快。
况且,老白茶虽然不如新茶常见,但精细挑选之下,还是能遇到不少年份较接近的优质茶品。
有着那么多店铺可供比对挑选,大众又怎么会注意到一个来路不明的个人卖家呢?
存茶的主要目的,还是为自己提供更加充足合理的品尝选择。
妄想靠茶叶一步登天,往往会摔得粉身碎骨。
《4》
新手积攒一定经验后,再开始存茶也不迟。
没有人一开始就是老茶客,任何成就都需要从零开始,逐步提升。
有着持之以恒的坚守,积攒起充足的品茶经验,新手也能一步一步地成长为品茶高手。
对新手来说,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准个人喜好。
否则买再多的茶、再高级的茶,自己喝着不习惯,也享受不到应有的乐趣,盲目存茶毫无意义。
要快速提升经验,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多尝试。
毕竟,仅靠他人的表述,接受反馈的只有自己的想象力,对好茶的了解也只是建立在他人观点之上。
而如果是亲自感受过,效果便完全不同。
买茶时先深入了解一番,例如茶汤的香气、口感与滋味表现,如果有一定兴趣,再从小份量购入尝试。
一方面能减少试错成本,即便经验不足买到劣质茶,也不至于在前期交太多学费。
也不用担心即将超过适饮期限时,家里还有不少不合喜好的存量还没喝完。
另一方面,会品茶不一定代表会存茶,贪图省事一股脑存冰箱里,大多数时候反而阻碍风味转化。
除了绿茶需要低温储存抑制活性,其他大多数茶叶都是在常温环境下密封储存。
长期存茶更是少不了严谨的三层包装,阻碍异味、水汽、光线等一切影响品质的因素。
总之,想要存茶存得物有所值,刚入门的新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能准确分辨出品质优劣的区别,家中有适合的储存空间,平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定期检查茶叶状态。
这些都准备妥当了,再挑选符合喜好、适合长期储存的优质茶,存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5》
下定决心要存茶,需要慎重挑选、耐心照料、了解细腻变化。
如果只是盲目跟风,往往在无意间就错过了许多细节。
好茶固然难得,但重点在于感受茶汤滋味循序渐进的展现,以及清新多变的茶香。
有些美好不一定要留给未来,当下倘若能及时品尝,也是一种珍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