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之后才看懂,是谁一边跪一边诋毁

写文的袁大岛 2024-09-21 05:20:08

如果故事里有一把枪,那么这把枪就必须射出子弹。

对于这句“契诃夫之枪”的总结,似乎影射着某些现象的因果规律。

是的,若是故事里没有这把枪,那么子弹永远不可能凭空出现,

或者说,当子弹出现的那一刻起,读者与作者下意识就会想到的,

必然是与之匹配的枪。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就如同枪与子弹的关系,

有了一,必然会有二。

只不过有时候,一是实体的,是一个物品,是一种看得到的东西,

但也有时候,一是虚拟,或是精神上的,比如一是某种立场,某种关系,某种“众所周知的秘密”,

但一的出现,必然对应着二的存在。

比如人们在消费观念的普遍性表现来看,往上走,必然是有往上走的实力,

往下探,必然是往下谈的需要。

问题不在于上下如何,而在于有没有实力,

有没有需要。

现如今,人们对于这种上上下下的事情,总是会试图寻觅一份或是多份理由,

上有可为,下有必要。

再说的通俗点,这些人总是习惯性的找一个恰如其分的,能够代表自身态度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有据可循的。

可这个所谓的据,这个所谓的证据是不是真的可靠,

那恐怕就要“别再问下去”了。

在那些有关的故事里,若是子弹已经出现,并且射出子弹的结局众所皆知,

那么枪这个东西,即便人们看不到,也会明白其必然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谁会认为,这“子弹效应”跟枪无关呢?

这种人,其实是存在的,

这种人的观点,就是我之前所说的那些“莫再问”之流的变种,

在故事之中,这些人往往对剧情起到了一种丰富矛盾的表现,

是他们的存在,让子弹成为谜题,进而让读者有了更多的可读性,

也是他们的存在,让子弹谜题成为了“主角之所以是主角”的有力武器,

是的,除了那些安排好的主角们,

谁有资格解决子弹谜题呢?

子弹谜题,枪与子弹的关系,和标题里说到的谁站着,谁跪着像个矮子,

似乎没关系,似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毕竟,枪与子弹所带来的影响,总归是要和“面对这一切”之人的结局有关,

通常而言,我们会习惯性的认为,手里握着枪的人,一定有着无可匹敌的主动权,

可现实里,遵循着有枪出现必有子弹的规律时,

往往会存在许多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的现象,

这些现象让人们明白,

手里有什么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那手里握着的东西,

有没有用,能不能用,

以及,敢不敢用。

当人们默认为枪中必有子弹的时候,

殊不知,那站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子弹,

而那些精神上的矮子,

则才是那些“如子弹一般的人们”,

真正的目标。

0 阅读:0

写文的袁大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